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点滴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精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生态与时变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原生家教氛围、个性特征更具明顯的差异,学习品质也参差不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致力于关注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在思想、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特征和成因。在社会氛围的辐射、家庭教育的缺失、科技产品的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欠佳,创新意识薄弱。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教育要培养具备德才兼备、主动创新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无疑是落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肩上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学生的特长,发展优秀生,优化学困生,有的放矢地实施因材施教?
  一、提升自身素质,悟透因材施教理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决定了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学习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新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找到恰当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古今中外的教育先贤,以其敏锐的教育视觉和犀利的教育感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上至古代大教育家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陶行知先生的“培养和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叶圣陶先生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等,都对我们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具有划时代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二、结合教学实践,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学生的学习差异各不相同。不同学科、不同角色的教师要找准自己关于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切入点,积极实践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有效策略。
  1.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凭借个人的学习经验发挥想象,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譬如在数学练习课中,教师要尝试根据各个教学课时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的反应状况,正确处理好练习课中的各种矛盾关系,通过点——线——面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要设计形式新颖、讲求实效的课堂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巧练。我们可以尝试将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为选做题(提高题),第三层为思考题(拓展题),同时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相应的练习进行尝试,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选择相对高一层的练习来挑战自己的数学能力,然后相机指导学困生完成基础题、检查中层生对提高题的完成情况、指导优秀生攻克拓展题,并抓住契机表扬每个层次的胜利挑战者……这样的课堂既有个性学习,又有激励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成功强化效应”所揭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增强自信心,这又会促使他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
  2.家庭作业要分层布置
  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摸清班级学生的智力、情感差异以及家教状况,分层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及家长面对“力所能及”的课外作业任务,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例如,针对一名优秀生且家长属于知识型的,可以布置精炼的提高题加上课外亲子共读任务;而对于一名中层生且家长属于忙于工作类型的,可以布置一课一辅中的“必做题”加上一点课外拓展任务;面对班级中的下层生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且家长是忙于工作的,我们尽量布置基础性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训练好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对家庭作业就愿意做、乐于做、做得好,让好的作业态度演化为良好的学习开端。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五星网状教学模型”是国内新兴的、前沿的教学应用模型,该模型指出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环节,即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其中建构环节是课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应该如何有效地建构课堂内容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前概念转化策略  1.前概念的特点  课堂中学生的前概念具有三个特点。其一,隐蔽性。学生的前概念存在于自己的潜意识中,如果不善加引导,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很难暴露出来。其二,顽
期刊
优质的提问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分享”的深度学习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还对学生思维的生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设计优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深度学习。   一、教学过程回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板书分数):“读一读,你们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开启分数学习之旅。”   (二)问题引
期刊
初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立足于课内文言文,但又不囿于教材之内;立足于课堂之内,但又延伸于课堂之外的教学形式。它以教材为起点,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策略。“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拓展古文阅读的外延,它致力于重构古诗文课堂教学方式,借助对教材的重新编排整合,转变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达到提升课堂教学
期刊
由“STEAM”理念设计的系列课程,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强调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与合作学习,鼓励幼儿积极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为有效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提升STEMA教育效果,幼儿园可从以下四方面优化STEAM教学。  一、教师思考在先,幼儿行动在先  教师应该注重在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研究如何建设切合生活实际的科学课堂,强调在开放的科学课堂中,问题来源于孩子,由幼儿提出问题,再由幼
期刊
“游戏进课堂”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也是传统“寓教于乐”的新发展。轻松的游戏,可以使孩子始终精神兴奋、状态活跃,在快乐玩耍中获得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能很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發展智力、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任用。  一、游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游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独
期刊
信息技术与国语学科教育的融合,是将信息技术与国语学科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中的工具与学科所需的教学与学有机地一体化,提高国语教育的效率,改善中学古诗文的教育效果建立初中古诗文高效发展的新课堂。在具体的分析环节,笔者对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归集和整理,同时进行了一些全新的思考和探索,谈谈融合多技术的中学古诗文教育的好处。  一、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  多技术的融合可以用来革新国语古诗文教学的教育方法和
期刊
培养劳动习惯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培育劳动习惯课程资源的开发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对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学生劳动习惯的调查,针对区域中小学劳动习惯现状和存在问题,坚持培育劳动习惯的课程资源开发原则,提出区域培育中小学生劳动习惯的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一、基于“主动做”劳动习惯课程资源开发  培育中小学生“主动做”劳动习惯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家庭劳动资源,学校要制定家校合作计划,将学校学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写作能力是最能展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读写教学之间必须系上一根纽带,将读和写结合起来,以读引写,以读促写,就能为突破写作瓶颈提供很好的思路。  一、大量阅读,打好写作之基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必须开展大量课外阅读,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部编版教材
期刊
音乐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能动性,所以自主性学习应用到高中音乐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这是高中音乐教学指的目的和方向。其中,积极组织、指导、评价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尤其师生具有典型示范性质的课堂实践。  自主性学习法有很多特点,如更加尊重学生的自身情况,有效地提高学生自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名著阅读在教材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新课程标准对七到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教材中也专门设立了“名著推荐与阅读”板块,其地位可见一斑。但在日常教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课却被边缘化,平时连公开课都很少触及这个敏感课型,名著导读教学已然成为短板弱项。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