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表内 意在表外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格简约清晰,是实施阅读显性化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导学案中运用表格时,不能只停留在表格所填的内容上,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明晰结构、感悟表达、朗读背诵、习作运用等能力,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宗旨。
  【关键词】表格;能力;表达感悟;阅读运用
  在以学习单为载体的导学研究中,许多教师喜欢选择简约清晰的表格来呈现学习过程,但在教学时教师却不能运用自如,以表教表,没有领悟表格背后所含的真意。教师如何真正读透表格,准确定位教学思路呢?学生如何在填表时遇见文本的美丽,读表时洞见语言的质朴呢?
  一、“表”显内容,意在概括提炼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领会它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也是中高年级學生必须掌握的学习能力。表格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梯度,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如何运用概括方法。教师借助表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一文,教师先扶着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读一读句子,圈一圈词语,组织语言填入表,让学生初步理解如何确定关键词句,再放手由学生自己提炼其他段落的内容。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如下教学。
  [ 小女孩的行为 水罐神奇变化 为生病母亲找水
  累倒在沙地上 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水流 ]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选取两位同学的表格,看看他们第二行填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第一张表格课文句子抄得太多,写得太长。
  师:你觉得应该省去哪些内容?
  生:“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这句话可以不写,因为主要写小女孩让小狗舔了一下水。
  生:我觉得“小女孩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改成“小女孩倒水”就可以了。
  师:我们找关键词要从主要人物出发,描写性的词语也可以考虑不要。第二张表格填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太简单,只写了“小狗喝水”,主要意思都没有说清。
  师:概括内容不仅要简洁,还要准确完整。表格这一栏就可以写成“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填好的表格再进行修改,尽量做到准确、简洁、完整。
  前面的示范学习,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关键词,教给学生概括一件事的方法。放手学习,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运用方法,从而深入感知关键词。用两张表格进行比较,是让学生学会判断,从而加深印象,对一些程度稍差的同学也是一次更具体的指导。一而再,再而三,利用表格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表”理顺序,意在明晰结构
  表格具有直观性,文章中句与句、段和段的关系可以清楚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应把关注点放在体会文章表达的规范性、明晰文章的脉络上。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
  [ 总 起( ) 分 述( ) 总 结( )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在表格的参与下,教师就这段话的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生:4句。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4句话,想想每一句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填入表格。(学生填表)
  师:这4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主要写出了鱼的种类多,数量也多。
  生:“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既写出了鱼的数量多,又写出了鱼的美丽。
  生:“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也写出了鱼多。
  师:同学们找到的这三句话,都概括地写出了鱼多的特点,这些属于总写部分,我们把句子的序号填入表格中。
  师:第二句又是写出了什么呢?
  生:具体地写了各种各样的鱼。
  师:这句话的序号应该填在哪儿?
  生:应该填在“分述”一栏里。
  师: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句句话连成一段话的。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上述片段,教师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它填入表格,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将句子之间的隐性关系显性化,了解总分总段落的构段方式,发现句子之间的秘妙。
  一个表格,将课文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表及文,学生很快厘清段落之间的承接关系,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表”现特点,意在感悟表达
  表格简洁明了,能一目了然地呈现有语言特点的词句,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能止步于此,而应该感悟其表达特点。利用表格厘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金钱的魔力》一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教师利用表格进行了如下教学。
  [
  态度变化 人物 托德 老板 拿出钞票前 动作 语言 神态 拿出钞票后 语言 神态 ]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完成了表格。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个表格。纵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托德拿到钞票”前后态度完全不同。
  生:我发现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师:人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变化?
  生:因为托德和老板都爱财,都是势利眼。
其他文献
年终岁末,揖别即将逝去的一年,那种回望与盘点,必将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深层思考。  一、评说2015年语文教育研究的新气象、新进展  本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的各个层面,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不断向纵深发展,使语文课程改革更加稳健、更加踏实地向前推进。  在理论研究方面,给我们总的印象是更加接地气,更加触及语文本体。笔者根据所获信息,梳理出以下四点:一是语文课程改革如何立足新常态、适应新常
【设计背景】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是表达情感、锤炼语言、激荡脑力的最佳载体。从小对孩子加强诗歌教学,能够熏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拓展孩子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天真、质朴、富于幻想,与儿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他们与诗亲近,不仅仅因为儿童诗的悦耳音律,更在于儿童诗超凡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
徐良英: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瞒您说,在教学生涯的某个阶段,为了模仿名师,我常常到了欲罢不能之境地,用心地观看名师的课堂录像或品读名师的课堂实录,然后再移花接木,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呢,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我们只偏向于学习名师的一招一式的“形似”,而忽视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神似”。请您谈谈模仿名师的利与弊。  赖正清:模仿本身是无所谓利弊的。因为,任何技术技能的学习无不从
“翻转课堂”由原来的“教师主导信息传递,学生自主吸收内化”,变为“学生自主信息传递,教师主导吸收内化”,这是一种教学内在逻辑的颠倒。其实质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注重学生“怎么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契合当下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如果不拘泥于网上学习与微视频呈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变“教—学”为“学—教”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实践。例如,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写字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第一学段。可是,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存在的“识练分离,导练不一,练评脱节,练用相悖”四大问题,使得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把低段学生的写字教学落到实处,做到“练”与“导,评,用”同步进行、整体推进,学生的写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一、导、练同步  但凡技能,就得训练,写字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有言,“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
【学情分析】  绘本以简练的文字,构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绘本以图画的方式讲故事,符合孩子们的欣赏习惯;绘本以风趣活泼的风格,表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逃家小兔》绘本“读写一体”的教学对象定位于二年级下册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已近1500字,基本跨越了文字障碍。因此,从绘本入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并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绘本语言表达,就显得大有可为了。  【绘本解读】  《逃家
【摘 要】培养语用能力,追求的是能根据语境的需要,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为此,教学时应以语言运用为学习语言的起点与终点,通过“巧用联系、复现形象、聚焦特点、借用情境”等策略,创设合适的语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语义,学习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对语用知识和技能予以规范、恰当和个性化的运用,最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义;语境;语用教学;高效  小学生有较好的语用能力,体现在能在一定的
这部儿童小说挺特别。特别在哪里?——多个人物齐头并进。  这对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孩子读故事,喜欢紧紧跟随一个主要人物喜怒哀乐,他们似乎不习惯同时面对一堆人。但是《弗罗拉和尤利西斯的光明冒险》,人物还真不少,并且个个重要。  弗罗拉是一个很特别的小女孩,是一个“愤世嫉俗”者,早早地确立了自己在小说中的主角地位。但是,松鼠尤利西斯一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包括读者)的眼球,因为这是一只会飞
【摘 要】柯灵,是从乡村教育中走出来的“浙派语文”代表人物。在绍兴大地上,柯灵先生从青少年时代步入社会,就与教育(小学教育)、教师、儿童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情系故乡,在绍兴《越铎日报》上发表处女作《斗门提灯会记》,这是迈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柯灵先生胸有儿童,是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儿童时报》的首任编辑,他与儿童生活、儿童阅读有着系于本性的缘分;柯灵先生追梦教育,无论是在偏远农村当小学教师还是在镇上的浔
[文本细读]    这篇课文结构清楚,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无私的爱表现在:文中的老人十年如一日,每个冬日的早晨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呼唤海鸥、与海鸥相伴。震撼的情表现在:没想到老人去世后,海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