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让学生变聪明的最有效方法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
  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
  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 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是心与心的沟通与对话。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乐读书,才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学生自身心灵深处自主要求的“我要读”。
  好奇心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动力,是探求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源泉。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广泛的兴趣使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好奇,从而促使他们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从这一点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科教学、主题队会等形式交流名人爱读书,最后成功的故事。鼓励学生多读书,乐读书,能抓住点滴时间阅读各种书籍,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或者给他们讲一些生活中的奇闻异事,创设悬念,使他们急于找到答案,而寻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久而久之,小学生会逐步投入全部精力,由喜欢读书到迷恋读书,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探索更多的知识和奥秘。
  2 营造班级浓重的读书氛围
  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达到人人在读书,我也要读书的境界。
  在班上建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建议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建家庭阅览室,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这样,慢慢地有指引性地用读书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读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爱上读书。
  教师要以身作则,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课外时间,与学生一起读书,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趣味,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宁静的氛围让学生的读书生活充满了舒适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孩子会定时无意识地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读。
  3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是心与心的沟通和对话。读好书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读书应讲究读书方法。有的人“走马观花”贪求速度的快,粗略地浏览,有的人“寻章抄句”,读得很细致,不注意归纳和总结。这些读书方法都不能得到好的读书效果。所以,好的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一开始读书,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圈圈点点。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 、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低年级孩子会写的字词不丰富,所以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尽量少些,不要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
  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边读边想。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还可以把书上的情景画成图,或者把书上介绍的试验、制作,自己学着做一做,这样读书一定会更有趣。
  4 组织学生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小学生表现欲强,渴望被关注、赞赏,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需要得到满足,让努力得到承认,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好词佳句,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明一道理,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定期组织书中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语文课外知识擂台赛等活动,激起学生读书的信心和热情。让孩子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孩子读书的内驱力,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书籍是儿童认知世界的一个窗口,读书对于学生的发展、乃至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孩子爱上读书,一旦读书的兴趣培养起来将一生受益。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7-01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进行的。好的教学内容赋予好的教学形式,对于完成授课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教材来源于生活,内容浅显易懂,但教育意义深远。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8-01  基本不等式aba+b2(a0,b0)有一些变形式:a+b2ab(a0,b0),  a2+b22ab(a,b∈R),a2+b2 (a+b)22(a,b∈R),ab(a+b2)2(a,b∈R)它们在求解某些最值问题方面有着显著用途。  例1.已知x>2,求函数y
期刊
【摘要】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秉承诵读传统,提高语文素养。这主要基于四点认识:①诵读法是千年来汉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②诵读法是最能体现汉语言阅读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③诵读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④诵读法是许多语文教育界的精英分子的钟爱。  【关键词】 诵读;汉语言语音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2-01    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已经悄然引人注目,模糊语言也被人们频频提及。模糊语言主要指模糊词或者模糊词组,集中体现在词义的模糊性方面,词义模糊指的是反映在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的不清晰及客观对象性态的某种弹性和伸缩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
期刊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3-01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阅读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个体阅读,提升课堂效率;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明确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激疑,以激趣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以课文为突破口来设疑,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用比较来生疑,培养学生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8-01    目前因为各种原因,小学的习作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把老师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作文追求高大全的思想内容,追求不切实际的表达形式。结果,小学生的习作不符合现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没有表达孩子的真情实感,大话、假话、空话连篇,造成千文一面的新八股,小学生习作变成文字游戏,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应该相应地采取新的教育措施。当然,上有政策,下有政策,面对90年后学生的新的特征,我们作为教育事业工作者,该怎样适应新时代的新学生呢?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引导中学生写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与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就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导、读、练”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9-02    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 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语言技能在读的方面的五级要求之一:要求初
期刊
【摘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代写论文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等误区。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