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派艺术形式。在湖南桑植,存在着一种传唱千百年的民歌艺术形式——桑植民歌。桑植民歌不仅仅是湖南文化的瑰宝,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桑植民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在桑植民歌的艺术体验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领略桑植人民的智慧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桑植民歌;音乐;教学应用
湖南张家界人杰地灵,其中桑植地区更是孕育出“桑植民歌”这种传唱千百年的艺术形式。桑植民歌与其他地区的民歌艺术一样,都是当地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且能够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艺术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桑植民歌的艺术欣赏和学习中,也切实借助这种艺术形式实现了地区文化的了解、实现了艺术素养的建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桑植民歌融入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桑植地区艺术的欣赏中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促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实现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完善。
一、桑植民歌欣赏:感受文化魅力
当教师将桑植民歌融入音乐教育当中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艺术演绎视频的播放请学生欣赏。在桑植民歌的艺术聆听和视频欣赏中,学生将看到桑植地区艺术表演者的精神面貌、被其昂扬的且悠扬的歌声深深吸引。经过艺术欣赏活动的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对音乐课堂充满参与兴趣,还将对后续的桑植民歌学习充满积极性。
例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兴趣,就需要在课堂上借助事先准备好的桑植民歌艺术视频在多媒体设备上加以展示。在视频中,六位穿着传统服装的表演者共同吟唱《四季花儿开》这首桑植民歌。在歌唱中,他们使用桑植方言进行演绎、声情并茂、情感充沛,不仅在艺术演绎过程中传递出了桑植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也借助歌声演绎出美感和力量。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观察,会发现学生对于这种艺术欣赏形式十分感兴趣、每一个人都尝试在艺术欣赏中了解歌词的主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艺术视频的欣赏,学生直观看到了桑植人民穿着的传统服饰、感受到桑植民歌的艺术美感、初步体验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且确实理解了桑植民歌的文化魅力和力量。
二、桑植民歌学习:提升艺术能力
在高校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借助桑植民歌艺术的教授训练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从正确的呼吸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促使学生掌握桑植民歌发声的技巧。经过艺术活动的学习和认真训练,学生将逐步掌握桑植民歌的歌唱方法、实现艺术表现能力的建立和提升。
例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以桑植民歌为基础训练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实施基础歌唱能力训练时,教师需要详细对学生讲述发声方式,保证学生以正确、科学的发声方式完成发声技巧的认知和掌握;接着,教师可以借助桑植民歌教学的演示帮助学生以桑植方言进行歌唱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重卷舌音的基础上保持唱腔的原始粗野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桑植民歌经典的收腔、甩腔、抖腔等艺术技巧对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逐步帮助学生掌握桑植民歌歌唱的技巧的方法。经过课堂上的艺术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桑植民歌的歌唱技巧,且在持续的艺术训练中实现了桑植民歌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和强化。最终,学生在桑植民歌艺术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了艺术表现的技巧、实现了艺术表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强化。
三、桑植民歌展示:健全艺术素养
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桑植民歌的艺术表现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桑植民歌艺术表演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在艺术表演的展示中,学生将积极结合自己的艺术修养进行展示,在表演中自信应对、大方展示桑植民歌的美感。同时,经过艺术表演的参与,学生将进一步以自信的姿态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学习和传统艺术的体验中,且实现艺术素养的健全。
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桑植民歌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之后,就借助“桑植民歌展示大会”请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以合唱或独唱的形式展示桑植民歌,也能够结合自己的艺术偏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歌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准备,学生在正式的表演过程中纷纷穿上了自己喜愛的传统表演服装,吟唱风趣活泼的小调《雪见太阳一场空》;有的学生以合唱的形式与自己的搭档演唱了花灯调《打起花灯好快活》;还有的学生共同演绎出激昂的革命红歌《当兵就要当红军》……整个表演活动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艺术效果,且学生在艺术展示中自信满满、热情洋溢,实现了地方传统艺术的演绎和艺术素养的切实健全。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强化学生的艺术能力,可以借助桑植民歌艺术形式的课堂展示引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将桑植民歌艺术活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展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桑植民歌的艺术欣赏激发学生的艺术体验兴趣,引领学生直观感受桑植民歌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借助桑植民歌的教授训练学生的艺术能力,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提升音乐艺术的展示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桑植民歌表演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艺术表演中健全素养、完善品质。最终,学生将在民歌艺术的传唱和演绎中实现艺术能力、综合素养、个人品质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乐之乐.桑植民歌歌词的“共生互补”文化现象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09).
[2]乐之乐.桑植民歌的音乐文化融合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5).
石君红 湖南省张家界官地坪中学
关键词:桑植民歌;音乐;教学应用
湖南张家界人杰地灵,其中桑植地区更是孕育出“桑植民歌”这种传唱千百年的艺术形式。桑植民歌与其他地区的民歌艺术一样,都是当地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且能够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艺术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桑植民歌的艺术欣赏和学习中,也切实借助这种艺术形式实现了地区文化的了解、实现了艺术素养的建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桑植民歌融入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桑植地区艺术的欣赏中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促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实现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完善。
一、桑植民歌欣赏:感受文化魅力
当教师将桑植民歌融入音乐教育当中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艺术演绎视频的播放请学生欣赏。在桑植民歌的艺术聆听和视频欣赏中,学生将看到桑植地区艺术表演者的精神面貌、被其昂扬的且悠扬的歌声深深吸引。经过艺术欣赏活动的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对音乐课堂充满参与兴趣,还将对后续的桑植民歌学习充满积极性。
例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兴趣,就需要在课堂上借助事先准备好的桑植民歌艺术视频在多媒体设备上加以展示。在视频中,六位穿着传统服装的表演者共同吟唱《四季花儿开》这首桑植民歌。在歌唱中,他们使用桑植方言进行演绎、声情并茂、情感充沛,不仅在艺术演绎过程中传递出了桑植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也借助歌声演绎出美感和力量。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观察,会发现学生对于这种艺术欣赏形式十分感兴趣、每一个人都尝试在艺术欣赏中了解歌词的主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艺术视频的欣赏,学生直观看到了桑植人民穿着的传统服饰、感受到桑植民歌的艺术美感、初步体验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且确实理解了桑植民歌的文化魅力和力量。
二、桑植民歌学习:提升艺术能力
在高校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借助桑植民歌艺术的教授训练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从正确的呼吸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促使学生掌握桑植民歌发声的技巧。经过艺术活动的学习和认真训练,学生将逐步掌握桑植民歌的歌唱方法、实现艺术表现能力的建立和提升。
例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以桑植民歌为基础训练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实施基础歌唱能力训练时,教师需要详细对学生讲述发声方式,保证学生以正确、科学的发声方式完成发声技巧的认知和掌握;接着,教师可以借助桑植民歌教学的演示帮助学生以桑植方言进行歌唱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重卷舌音的基础上保持唱腔的原始粗野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桑植民歌经典的收腔、甩腔、抖腔等艺术技巧对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逐步帮助学生掌握桑植民歌歌唱的技巧的方法。经过课堂上的艺术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桑植民歌的歌唱技巧,且在持续的艺术训练中实现了桑植民歌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和强化。最终,学生在桑植民歌艺术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了艺术表现的技巧、实现了艺术表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强化。
三、桑植民歌展示:健全艺术素养
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桑植民歌的艺术表现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桑植民歌艺术表演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在艺术表演的展示中,学生将积极结合自己的艺术修养进行展示,在表演中自信应对、大方展示桑植民歌的美感。同时,经过艺术表演的参与,学生将进一步以自信的姿态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学习和传统艺术的体验中,且实现艺术素养的健全。
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桑植民歌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之后,就借助“桑植民歌展示大会”请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以合唱或独唱的形式展示桑植民歌,也能够结合自己的艺术偏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歌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准备,学生在正式的表演过程中纷纷穿上了自己喜愛的传统表演服装,吟唱风趣活泼的小调《雪见太阳一场空》;有的学生以合唱的形式与自己的搭档演唱了花灯调《打起花灯好快活》;还有的学生共同演绎出激昂的革命红歌《当兵就要当红军》……整个表演活动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艺术效果,且学生在艺术展示中自信满满、热情洋溢,实现了地方传统艺术的演绎和艺术素养的切实健全。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强化学生的艺术能力,可以借助桑植民歌艺术形式的课堂展示引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将桑植民歌艺术活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展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桑植民歌的艺术欣赏激发学生的艺术体验兴趣,引领学生直观感受桑植民歌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借助桑植民歌的教授训练学生的艺术能力,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提升音乐艺术的展示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桑植民歌表演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艺术表演中健全素养、完善品质。最终,学生将在民歌艺术的传唱和演绎中实现艺术能力、综合素养、个人品质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乐之乐.桑植民歌歌词的“共生互补”文化现象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09).
[2]乐之乐.桑植民歌的音乐文化融合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5).
石君红 湖南省张家界官地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