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快四美121”合作式议论文写作教学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習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有交流、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关键词:三快四美121;合作式;写作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学生写作概况统计显示:大多数考生为求稳取胜,在文体上更愿选择议论文,但又普遍存在观点不明、事例贫乏、逻辑混乱、语言贫乏、卷面不美的状况,甚至部分考生作文速度过慢,未能写出完整的作文。以上情况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突破这一道制约语文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瓶颈,近几年来,笔者根据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网络时代快速阅卷的独特性,进行了高中“三快四美121”合作式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二、“三快四美121”合作式议论文写作教学简介
  1.概念及理论依据
  “三快”:审题快、布局快、行文快。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的审题及布局谋篇,并要求快速行文。
  “四美”:立意美、结构美、语言美、卷面美。“立意美”是指立意必须正确、集中、深刻、健康、积极向上,“意犹帅也”。“结构美”是指布局严密完整,思维清晰连贯,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语言美”是指语言表达通畅流利,生动,有文采。“卷面美”是指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规定字数。
  “121”:这个概念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课堂45分钟按1∶2∶1的比例,划分为:“10+25+10”,要求教师的指导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合作探讨、自主写作25分钟,剩下的10分钟用于作文展示及互评修改。中间的25分钟这样安排:各小组先用10分钟合作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统筹分工,明确重难点,再用15分钟行文。因为议论文作文结构相对稳定,四个学生可分配行文,再将其整合,展示修改,课后再整理誊写。第二层意思:“12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1个作文优秀生,2个中等生,1个后进生。四人在作文中每人专攻一美,以达四美,但又要合作互助,对审题、布局谋篇、写作及批改等步骤轮换训练,贯彻始终。优秀生统筹兼顾,分工布置,组织带动全组成员“121齐步走”,达向“三快四美”所要求的速度和质量。第三层意思:“121”更体现了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统一——第一个1是个体,2是团队,最后一个1又是个体。“121”模式的起点是融个体于团队,扬长避短,汲取集体智慧成长,但终极目标是“脱离团队”,成就个体,自主写作,自我成长。
  其理论依据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教学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以及高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2.特点与优势
  从理论上讲,“三快四美121”合作式议论文写作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方法上讲,该写作方式便于教师根据议论文文体特征,积极探索作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实践方面,该写作方式使高中议论文教学更明朗化与线条化,学生写作实践更合作化与自主化,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主动性。变革传统教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三快四美121”合作式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这是一个漫长的,以三年为周期的训练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1.“三快四美”的阶段性分层训练
  这一板块在高一完成。教师根据“三快四美”七个教学点——审题快、布局快、行文快,立意美、结构美、语言美、卷面美,依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三快四美”成为学生作文的常态。在每个教学点,教师都应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学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效率的提高,为后期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1”合作式的落实
  这一板块在高二完成,主要针对整篇文章的写作,具体步骤是:
  ①教师按学情以学年为单位分好小组,做好结对工作,以优带差,最终达到四优,这一步至关重要。
  ②每次作文训练之前,教师需合理设计学案,着重突出“合作与分工”,使学生能依照程序“按部就班”,要求每个同学都动起来。
  ③学生自主互助作文。首先全组讨论审题,组长综合定夺,并拟好标题,力求审题快、立意美。然后选择行文结构,从并列式、层进式、起承转合式中选择最适合本文的一种,根据学案指导,共同设计好分论点,做到布局快、结构美。最后就是组长分工,开头结尾一人,中间三分论点各一人,快速行文,做到快速行文,实际写作以5分钟为目标。
  ④学生修改。单个学生写完后,小组再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通篇阅读,共同修改,注意语言风格的一致和优美,上下文的过渡与连贯,力求做到语言美。
  ⑤教师评价。将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没有涂改的组内完整的作文交由教师批阅。
  3.“121”合作式的卸载
  这一板块在高三实行。“121”是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统一,其起点是融个体于团队,扬长避短,汲取集体智慧成长,但终极目标是“脱离团队”,成就个体,自主写作,自我成长。
  经过一年的合作训练,学生对审题立意、构思行文已心中有数,高考终究要单独面对,此时变合作式行文为独自行文,写起来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不采用“三快四美”目标教学法和“121”合作式作文,学生依旧可以可以完成作文,甚至初期效果还略呈优势。但采用这种方式,经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学生在有效目标的引导下,通过体验、发现、建构,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的方法结构,在写作的速度和质量上无疑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本文系湖南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农村高中“三快四美”121合作式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9号)论文。]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东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韩愈任四门博士时写下《师说》一文给他的学生李蟠,借李蟠向世俗之风发起挑战,剑指社会恶劣风气,批判特定阶层。  当时唐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盲目从众心理,如此从师风尚愈演愈烈,正如柳宗元所说的:“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直之人活得恐惧不安,苟且偷生者趋之若鹜,敢于批判者少之又少。可见,韩愈面对高举如此“为师”的大旗,的确需要不一般的批判精神。  环顾
期刊
读法三:读语言  【课文链接】课文中灵动鲜活的语言如珠,俯拾皆是。《秋天的雨》中写秋雨是“清凉”的、“温柔”的、“轻轻”的,它会趁你没注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当写到秋天的叶子时,叶子的姿态是多样的: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枫树红红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当写到秋天的色彩时: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更多,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听听,秋的声音》一诗,“大树”
期刊
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诗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无处不有诗的身影。在学生的语文考试中,诗也是必考内容之一,而且其比重逐年增加,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从小学开始,对诗的教学就要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  下面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两千多年的诗文化,并将诗融入到了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优
期刊
摘 要:渐序快速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作文序列化和快速化相结合的作文训练方式。本文介绍了本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目标要求,对“543”渐序快速作文训练教学模式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渐序快速写作“543”模式;构建  一、项目介绍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快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素质结构决定着学生的写作水平。虽说文化底蕴、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等写作素
期刊
三、抓住关键,深入解读  入选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这些“点”是指一文的题眼、关键词和关键的句子。解读文本就是要找到这些“点”,并充分发挥这些“点”的作用,以点带面,深入解读文本。  1.抓住题眼,直击核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就能帮助教师快速解读文本,理清教学思路。如《草船借箭》题目中的“借”字就是题眼,教师可以抓住“借”字,围
期刊
在学校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发憷,不知该如何下笔,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回到家里就照着作文书抄。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从三年级习作启蒙开始做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为贯彻这一精神,笔
期刊
摘要:一个人只有带着感恩的心,才会脚踏实地地承担责任,自我反省,不断改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在自己学会感恩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关键词:校园;感恩;和谐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會有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
期刊
苏步青(1902~2003),浙江温州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称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他1927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苏步青任复旦大学校长
期刊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曾有文章解释“为什么会有‘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
期刊
当前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图书营销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凭借各种媒介机构向中小学学生推荐各式各样的“书单”。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单”,身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为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列出适合他们的“书单”呢?  在给学生推荐“书目”这件事上,教师千万不可盲从,更不能以己推彼,毕竟荐书是一件既复杂又专业的事,推荐的对象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八九岁还是十几岁,住在城市还是乡镇,个性活泼还是沉静?有没有阅读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