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历史教学改变了原有的知识性教育体系,逐渐开始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和提升。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时空观”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因此本文以新课标全国卷的历史习题为例,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了“时空观”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时空观素养;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全国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55-01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当前高中教育实践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程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等诸多过程中,都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导向。“时空观”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全国卷历史题为例,深入分析“时空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对策,对于促进高中历史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时空观”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原则
  在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下,知识性教育和能力教育都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提高知识教育水平,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开展“时空观”素养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将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并重,共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因为知识和能力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知识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而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老师应该将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相结合作为“时空观”素养实施的基本原则。
  (二)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主体,只是二者的地位有所差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一般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接受者。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性作用占据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比例,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严重缺乏主体性,创新性以及思维空间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因此通常情况下,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思维模式基本都是相同的。而“时空观”素养的应用,其最为主要的基础条件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转变这种教学格局,正确处理好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之间的关系,改变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和发挥空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为“时空观”培养奠定基础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素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几个教学问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是怎样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只能够都存在哪些关键的问题?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一卷为例,(原题: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上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取向一致。)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考虑这道题的考察背景,宋代代表“时”,东南沿海代表“空”,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使学生不断强化时空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历史时空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率非常容易受到来自老师、班级和其他同学的影响,因此教学环境的营造是解决当前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和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而不是像灌输式教育那样对学生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同时,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共同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錯误,老师应该有一个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帮助学生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不能进行过多的责备,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时空观”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应该将学生“时空观”素养培养贯穿到历史教学和解题的全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媛媛.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开始——以人教版《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7):155-159.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属于一门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宜直接进行理论知识的代入,而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问题设置情境,开展趣味性教学。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进一步探究,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情境式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来更好地优化问题情境,最大程度上发挥情境对于教学的辅助作
摘 要 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从导读、导听、导练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导读;导听;导练  中图分类号:{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20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
摘 要 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们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积极影响。目前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不高,教材写作内容不明确等,影响作文教学效果。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细化习作目标,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使其可以熟练运用写作技巧,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 细化习
摘 要 在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是基础教育中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正确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重点对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渗透意义与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有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
摘 要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革新,对核心素养的有机培养已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基础性要务。而在具体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施教进程中,执教者常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培养能动提升受众高中生的量化成绩。基于以上相关境况以及笔者实践累积经验,本篇依次从四个维度有针对性地阐述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施教中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对策性探析。  关键词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就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优质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新课程的变革也给教师团队带来了挑战,因此,为了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师,就更应该随着课程改革的要求一起成长。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中,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本文就针对数学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校本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应努力开展好高中历史教学。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应该开展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其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其二,改革创新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 高中历史;意义价值;改革创新;转变观念;创新法;探究;党史  中图分类号:A,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49-01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
摘 要 现代社会发展神速,非常需要创新、创造型人才。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考的来源,而真正的问题能带来主动的、积极的、真正的学习。想思考才有动力,才能启迪心智。基于此,小数数学课堂要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喜欢提问题,带着新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如此反复,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初步创新能力。  关键词 问题;意识;发现;思考  中图分类号:B01,A,B022,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 数学从生活中来,自然也要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及,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
摘 要 在教育新形势下,学科发展更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让初中英语学科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打造符合核心素养需要的“灵动课堂”,让每一位学生被“激活”,让课堂呈现多姿多彩,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转变教学侧重点,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才会达到“灵动课堂”的构建要求。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