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英语考试也不再是只停留于笔试应试如此简单的程度了。课程的新改革不仅要求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突出,更在听、说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关键词:英语听力;理论;方法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对一种语言的应用能力主要在于听力和表达这两方面。也正是因为听得懂,才使得与他人的交流变成了可能。也就是说,听力的好坏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决定了能否进行正常的沟通。因此,新课程下的改革对听力做出了高要求也是一件不可厚非的事情。作为英语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听力教学加以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听力能力的训练,并认真探究教学的方法。
1 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英语听力
听力在日常交际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了。早在20世界初,就有美国学者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理解信息,或者叫做接收可理解输入。这里的“输入信息”意为口语。并且指出:“在教会话之前,应拿出一段时间训练听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对其学习语言进行启蒙,才能使其表达沟通能力得到开发和表现。”[1]虽然这段话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却是少有的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听力好处的观点,这一点难能可贵,现在的教师正是缺乏这种换位思考的心态。
作为英语教师,要对自己所服务、教授的对象——学生,做以清楚的定位和思考。如果无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探究教学方法,那即使再完美的教学方案也是徒劳的。
英语能力的评估
当很多一线英语教师获知英语听力会在以后的应试中占据很大比例的时候,很多教师是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自己的英语能力有限,听力,发音方面也需要改进;②听力的教学很少开展,早已沦为一句空话;③如何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进行听力训练还有待探究。如此看来,英语听力的教学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教师能力的限制。因此,这里所指的英语能力的评估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自我教学评估。据调查,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都用国语和学生交流,只有在极少时间内才会选择英语。从某个程度上来看,这也导致了众多英语教师听说能力的下降,即使是听力课上也只会用机械的、毫无互动交流的音频来播放听力材料,这样的课堂体验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当发现自身英语能力的评估无法与全英式的英语课堂交流对应时,请加快步伐跟上潮流,加紧自我英语的学习和提高。
既然学生作为课堂体验的重要一份子,那对每个学生的能力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英语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整体的评估和掌握。对于不同的学生类型所擅长的英语方面的能力也应该有所观察和总结。不仅如此,要让听力教学在课堂上被学生所接纳,那评估应该细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所擅长的方向上。最终经过提炼和总结,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才能将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上升到一个高度上。因此,英语能力的评估不仅是对教师自己提出挑战,也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听力教学的方法做一个全新的定位。希望通过“整体评估——细化评估——高度提炼评估”的模式,让每一位英语教师做出最完美的教学方案。
2 语言学习方法的探究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已经逐渐成为了仅次于中文的第二大语言,在世界各地,都已经逐渐掀起了疯狂学习英语的热潮。作为一种语言,不论学习者有多大的困难,只要可以经常练习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并经过时间的积累,都会有所收获。但是,作为英语教学中的听力学习,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学生一步步去积累,所以,我们需要探究更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英语听力变得“事半功倍。”
2.1提供良好的英语氛围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离不开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如果在教学课堂上采用的是发音纯正的全英式教学,那几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的英语能力会在全方位有更大的提升,这也是能够解决“哑巴英语”的最好途径。英语听力直接与英语口语能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会间接性的英语口语能力加分。
要做到如此,教师的观念必须有所转变,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得到。但是作为引导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类似“英语角”的环节,而且摒弃为考试而教的想法,重点关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带头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客服恐惧,找到自己学习英语听力的最佳方法。
2.2听力从模仿学习开始
在听力教学课堂中,设置模仿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学到正宗的英语发音和口语。语言起源于模仿,只有迈开模仿的步伐,才会让英语变得更加简单有趣。
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做听力时,看着听力材料就会,反之则一头雾水。这是因为学生对于音频中的发音方式和交流方式感到陌生,不能习惯这种隔空获取信息的模式。从以前“读、写”的学习到如今的“听、说”学习,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两者之间的转换和连接。这就导致听力教学也会变得举步维艰。要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每次听力训练之后,选择不同的学生对所听的音频进行模仿训练。这不仅仅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需要模仿语调,发音甚至表情,最后要达到音频材料能够脱口而出,像用中文交流一样自然流利。这样的训练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不仅会让学生拥有小灵通般的耳朵,而且教师也会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口语、阅读等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都归功于最初的模仿。
2.3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英语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对很多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所以提倡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引入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是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历史。比如中文的敬语尊称都是由于中国是个崇尚礼让的国家。因此,了解英语文化并非一时兴起,空穴来风,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有语感,更能快速地融入听力的教学中。
3 结语
英语听力教学不应该被孤立的看待,更不应该被随之应付,它是属于整个英语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应该被融入英语的“读、写”的过程中。听力课的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不断地总结改变教学中的弊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英语听力中掌握方法,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振前;肖德法,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山东出版社,2006.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英语听力;理论;方法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对一种语言的应用能力主要在于听力和表达这两方面。也正是因为听得懂,才使得与他人的交流变成了可能。也就是说,听力的好坏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决定了能否进行正常的沟通。因此,新课程下的改革对听力做出了高要求也是一件不可厚非的事情。作为英语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听力教学加以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听力能力的训练,并认真探究教学的方法。
1 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英语听力
听力在日常交际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了。早在20世界初,就有美国学者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理解信息,或者叫做接收可理解输入。这里的“输入信息”意为口语。并且指出:“在教会话之前,应拿出一段时间训练听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对其学习语言进行启蒙,才能使其表达沟通能力得到开发和表现。”[1]虽然这段话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却是少有的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听力好处的观点,这一点难能可贵,现在的教师正是缺乏这种换位思考的心态。
作为英语教师,要对自己所服务、教授的对象——学生,做以清楚的定位和思考。如果无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探究教学方法,那即使再完美的教学方案也是徒劳的。
英语能力的评估
当很多一线英语教师获知英语听力会在以后的应试中占据很大比例的时候,很多教师是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自己的英语能力有限,听力,发音方面也需要改进;②听力的教学很少开展,早已沦为一句空话;③如何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进行听力训练还有待探究。如此看来,英语听力的教学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教师能力的限制。因此,这里所指的英语能力的评估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自我教学评估。据调查,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都用国语和学生交流,只有在极少时间内才会选择英语。从某个程度上来看,这也导致了众多英语教师听说能力的下降,即使是听力课上也只会用机械的、毫无互动交流的音频来播放听力材料,这样的课堂体验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当发现自身英语能力的评估无法与全英式的英语课堂交流对应时,请加快步伐跟上潮流,加紧自我英语的学习和提高。
既然学生作为课堂体验的重要一份子,那对每个学生的能力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英语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整体的评估和掌握。对于不同的学生类型所擅长的英语方面的能力也应该有所观察和总结。不仅如此,要让听力教学在课堂上被学生所接纳,那评估应该细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所擅长的方向上。最终经过提炼和总结,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才能将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上升到一个高度上。因此,英语能力的评估不仅是对教师自己提出挑战,也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听力教学的方法做一个全新的定位。希望通过“整体评估——细化评估——高度提炼评估”的模式,让每一位英语教师做出最完美的教学方案。
2 语言学习方法的探究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已经逐渐成为了仅次于中文的第二大语言,在世界各地,都已经逐渐掀起了疯狂学习英语的热潮。作为一种语言,不论学习者有多大的困难,只要可以经常练习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并经过时间的积累,都会有所收获。但是,作为英语教学中的听力学习,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学生一步步去积累,所以,我们需要探究更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英语听力变得“事半功倍。”
2.1提供良好的英语氛围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离不开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如果在教学课堂上采用的是发音纯正的全英式教学,那几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的英语能力会在全方位有更大的提升,这也是能够解决“哑巴英语”的最好途径。英语听力直接与英语口语能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会间接性的英语口语能力加分。
要做到如此,教师的观念必须有所转变,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得到。但是作为引导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类似“英语角”的环节,而且摒弃为考试而教的想法,重点关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带头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客服恐惧,找到自己学习英语听力的最佳方法。
2.2听力从模仿学习开始
在听力教学课堂中,设置模仿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学到正宗的英语发音和口语。语言起源于模仿,只有迈开模仿的步伐,才会让英语变得更加简单有趣。
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做听力时,看着听力材料就会,反之则一头雾水。这是因为学生对于音频中的发音方式和交流方式感到陌生,不能习惯这种隔空获取信息的模式。从以前“读、写”的学习到如今的“听、说”学习,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两者之间的转换和连接。这就导致听力教学也会变得举步维艰。要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每次听力训练之后,选择不同的学生对所听的音频进行模仿训练。这不仅仅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需要模仿语调,发音甚至表情,最后要达到音频材料能够脱口而出,像用中文交流一样自然流利。这样的训练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不仅会让学生拥有小灵通般的耳朵,而且教师也会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口语、阅读等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都归功于最初的模仿。
2.3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英语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对很多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所以提倡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引入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是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历史。比如中文的敬语尊称都是由于中国是个崇尚礼让的国家。因此,了解英语文化并非一时兴起,空穴来风,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有语感,更能快速地融入听力的教学中。
3 结语
英语听力教学不应该被孤立的看待,更不应该被随之应付,它是属于整个英语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应该被融入英语的“读、写”的过程中。听力课的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不断地总结改变教学中的弊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英语听力中掌握方法,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振前;肖德法,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山东出版社,2006.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