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高校学生独立人格培养中的若干问题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的品德与操守,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从小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培养,但是根据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对社会的认知,青年时期是培养人格的黄金时期。本文旨在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通过高等教育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讨论艺术类院校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学生特征;独立人格;思想和道德;能力
  艺术类高校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鲜明的一部分。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如普通类大学学生的成绩高,但是他们思想活跃,对于社会活动都积极热情地参加。
  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和方式不同,学生本身性格的差异,导致了在大学期间他们也给其他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首先,他们缺乏正确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业无法提起很大的兴趣,容易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同时,也不能合理安排好学业和课余活动的时间,经常过多地组织和参加课外娱乐活动,以致于耽误了学业。
  其次,由于艺术类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他们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般,极少受到挫折,大多事事顺心。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都选择消极地退缩,而不是迎头去解决困难。缺乏遇事泰然处之的淡定。
  再次,很多同学的大学生活是人生经历中的第一次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处事方式。针对这么多的不同点,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和矛盾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需要渡过这个磨合期。大部分同学能在磨合期中相互适应,大家相互习惯,和谐地生活。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同学依旧格格不入,与同学不能和平的相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始终不能好好的与同学沟通交流,容易使大家对他们产生不满。
  最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对于经常迟到旷课的同学来说,他们自然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依旧常犯同样的错误。原因是他们不能很好的督促自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
  以上问题大多集中在学生本身的自我认识和能力的缺失上,这只是人格的一部分。除了能力以外,思想和道德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培养,不仅要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思想和道德等全面素质方面的培养更为重要,包括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如果采取了不合适的方式和方法,不但起不到培养独立人格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地起反作用。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除了是师生关系之外,也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老师要尊重的学生的人格,除了必要的教育外,不能用能力、知识等方面来评价学生,更不能出现体罚和谩骂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很重要,也很关键。如果老师对学生不了解,或者了解的很片面,那么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偏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了解的比较透彻,清楚的知道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是就会显得比较容易也得心应手。对于一个了解自己的老师,学生也愿意与之交流,说说心事,说说心里话,这样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上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时,在指导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发展上也有了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也是培养独立人格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包括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等等。
  当代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部分学生在独立能力上存在着缺失的情况。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大学生们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培养缺失的独立能力的地方。当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这样的需要。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上显得很薄弱,有待提升。
  在大学这个大圈子里,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兴趣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同学喜欢学习,课余时间就喜欢泡在图书馆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有的同学则热衷于参加一些课外的娱乐活动,比如各种社团活动。不论是图书馆学习还是参加社团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都会使他们的大学生活很充实,很丰富。
  有的同学就不一样,他们很随大流,既想学习也经不住社团活动的诱惑,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来确定自己的兴趣。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而是遇事就求助于同学、老师或者家长,没有没有任何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在与与同学相处时,也因为自己棱角太分明,不愿意跟同学互助互让,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矛盾不断,使得同学们不愿意跟其交往。对于这样的大学生活,自己也会觉得很郁闷。对于这样的同学,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不止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提升他们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常思亮.教育管理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9
  [2]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3]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2-74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从试行到正式运行,有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种种的实践也同时证明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下是我对2011版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  一、新课标三维目标划分的科学性  此次课程认同于美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划分。知识和技能是美术教育的本体,需要始终得到重视和强调。这是美术教育的“私域”所在。过程与方法是对学生学习整体发
期刊
团队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是一个平台,也是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团队就是一群人有目的在一起做事,团队建设就是管理这个团队,使其能够良性循环。团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优秀的团队更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力量,那怎样才算是个优秀的团队呢,优秀团队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团队一般应具备以下六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标。团队的每个成员可以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个性,但作为一个整体,
期刊
我们认为,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  一、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中最重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个初中美术老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在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构建小组合作氛围以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怎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问题,希望对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前言: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只有这样才能
期刊
摘要:游泳竞技是在一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游泳运动员进行特殊训练的体育项目。目前,我国业余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年龄段主要在7—18岁,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发育期,身体的可塑性要比一般运动员强很多,这有利于游泳项目的训练。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投身于游泳运动这一体育项目。本文将针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状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目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发展趋势。  关键字:青少年;游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丰富和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指导他们实践的目的。在这个文化多元杂陈的时代,当代青年正面临着异常丰富的文化选择,他们正站在一个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长廊,他们无法回避的面临这一个难题,那就是文化选择。
期刊
音乐创造教学(创作教学)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参与创造、体验创造。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情况下,理论教学偏重于概念的论述,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不过单纯的理论教学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局限性。通过艺术实践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开阔美术视野,在各种角度去思考和评判一幅美术作品。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艺术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美术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实践  把基础理论和具体的美术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
期刊
音乐故事表演,是指将具体形象的文学作品(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与音乐相融合,以帮助幼儿体验音乐作品,并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充分表达对故事及音乐作品的理解。我们教师在选择故事表演时,总会选择一些幼儿来易理解的故事来表演,针对有难度的故事我们选择性会小一些。但在一次开展主题活动中的一个王进喜爷爷奋不顾身治井喷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幼儿,借助幼儿的热情和表演的欲望,我设计了此节音乐故事表演教学活动。  一、
期刊
摘要: LOGO是建立品牌和品牌传播中最重要的工具,是对品牌进行识别、认识、树立品牌形象、强化品牌个性的先行者,是一个品牌形象系统的“灵魂”。 成功的LOGO设计对树立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树立企业信誉、吸引消费者、开拓市场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人们认知LOGO不光以其识别性、公用性、艺术性、系统性代表设计领域的突破,同时也代表某种品牌文化的诞生。身为设计工作者,就必须深入了解LOGO的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