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裕化学:产品升级到顶端,不怕没订单!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twan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产品是靠质量与价格的理性因素来打动客户的,瞄准高端分散染料市场、保证优良可靠的质量,是正裕化学找到蓝海生存攻略的关键。
  
  在染料行业遭受金融海啸重创之时,浙江正裕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裕化学」)依然订单多得连生产线都排不下。尽管董事长张文潭早年在台湾从事着多年的染料贸易事业,近年才转入生产制造领域,但还是引得众多国际大客户纷纷慕名而来。
  到底正裕化学有什么样的本事,能在当下哀鸿遍野的染料行业一枝独秀?
  
  1972年,在美国驻台机构领着高薪的张文潭决定转入商界,创办台湾正裕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染料贸易事业。当时台湾是世界最大的涤纶纤维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分散染料市场,正裕代理着日本三菱化学、德国拜耳、赫司特、巴斯夫等国际著名化工企业的染料产品,逐渐成为在1980年代台湾市场拥有近五成市占率的头号分散染料经销商。
  
  行业整合从贸易到制造
  
  贸易做的风生水起,后来又为何会转到生产制造领域?张文潭颇有几分无奈:「其实我也是被逼着成为制造商的。」
  1995年,原来每年都从生产商处进口产品总额高达8000万美元的正裕,在拜耳、赫司特、三菱等企业的纺织染料部门合并成为一家新公司后不久,被通知对方要收回代理权自行负责销售。「在台湾,我卖了25年的产品,突然之间没有货源供应,对老客户无法交代,所以只能自己找生产基地制造产品,再卖给他们。」
  1988年起,就连续担任四届台北市染料公会理事长的张文潭回忆说,为探索台湾纺织染料行业的未来出路,自1989年起他就率团往返两岸之间,首开台湾染料同业访问大陆的先河,亦因此有机会在浙江绍兴找到生产合作伙伴浙江龙盛集团公司。「当时龙盛开始想学做染料,而我急需大量的染料产品,龙盛刚刚装妥生产设备,但没有生产工艺技术,又急缺一大笔营运资金,所以我们一拍即合。」
  1997年,张文潭请来原日本三菱化学的全球最顶尖的染料专家,同时将当时价值5亿元(人民币,下同)、近500项的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合成工艺,加上300项产品的制品化工艺完全无偿提供给龙盛,并注资400万美元,所有与制程相关的事,由他一手担起,所有的产品项目的产品标准、标准制造流程图、检验标准、检验器材、设备,无一不是亲手规划,或从台湾带进来或由日本大师转移来的。「我对龙盛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无偿提供技术给你,我作为质量总监,亲自严格的掌控每一产品的质量,你做出合格的产品给我。」合作的结果是双赢:张文潭有了产品卖给老客户,龙盛亦以此为基础,营业额每年翻一番,于2002年成长为大陆唯一一家在上海A股上市的全世界最大的染料制造商。期间,张文潭是其四个最大的股东之一。
  然而,25年来连续经销全球最高质量染料的张文潭,对高质量产品需求的理想越来越强烈,于是在2000年正式成立独资生产事业——正裕化学工业公司,主要从事高质量分散染料的生产,不仅卖自有品牌「Zenix增丽色」,亦为国际先进大厂加工。坚持质量决不妥协的正裕化学在经历了亏损4年半艰苦的产品升级之后,扭亏为盈,进入了用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占领市场的黄金时期。
  合成染料的制造始于1870年,合成技术的精进也直接带动了全球主要化学工业的进步,染料、农药、医药都同属于精细化工的范畴。全球原有的十大染料名厂,也同时都是医药、农药化学之名牌老厂。
  
  但从1990年起到1998年的八年时间里,全世界范围内原有的140年历史的欧、美十大染料大厂基本上全部关掉了,通常从贸易业转到制造业的企业,十家中有九家最终是要倒闭的。而「后来者」正裕化学非但没有倒闭,还因为产品质量好而在行业内同类产品中首屈一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同一产品类别的企业,除了正裕化学外,仅有在瑞士与德国的两家全球最顶尖的同业。高质量产品制造商的短缺,使高端产品形成供方市场空白,也因此整体竞争态势都对正裕的「坚持质量,决不妥协」的发展宗旨极为有利。
  
  产品升级只做金字塔顶端产品
  
  「亏了四年半后才赚钱,是因为正裕化学一开始先做练功夫的工作,先打基础,培养团队的质量意识、质量保证的概念,因此先从分散染料中比较中低端的产品做起。」
  分散染料行业产品数量、价格的关系可以用金字塔状来表示。其中,行业中数量最大宗的产品集中在金字塔底部,「厂家非常多,量奇大无比,但价格则是其烂无比」,竞争激烈,普遍售价为每公斤20元上下,售价都在成本底下,血本难归;塔的中上部分厂家相对较少,售价每公斤20~100元左右;而塔尖部分厂家则屈指可数,「这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垄断性高,制程管理不易,原料价格其高无比,制程风险很大」,因此,其产品售价每公斤从100~700元左右,差距颇大。
  张文潭分析说,大陆是全球纺织业最大的生产基地,基本上都是生产二、三级相对低端的面料,行业恶性竞争不断,厂家都在打价格战,既有产能是实质需求量的二倍以上,因此纺织业在金融海啸中受到的冲击最严重。而纺织产品要升级,生产工艺技术与所使用原料的质量升级是最大的关键。
  与纺织产业的困境类似,大陆染料行业目前的产量也大多集中在金字塔的底部,竞争者的家数无限多,多一个制造商进入,或退出市场,都不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现在的工厂有单子做,就可以挺过危机。但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把产品升级到最顶端,就不要怕会没有定单,而且利润也会如影随形的跟着来。」
  正裕化学会亏四年半,亦是因为一开始先打基础、练功夫,从金字塔底部的染料开始生产,亏了后才用尽心血,苦心研发,做好全面质量保证,把产品升级上来,只做金字塔尖的高质量分散染料,专供给纺织业中最高端的面料布、汽车用内装面料、特殊耐晒耐水洗的面料使用。
  「正裕现在只做最顶尖的部分,不去跟同业打混战,面对的客户也基本上以高端对象为主。现在是全世界涤纶用分散染料最高质量的成品制造商,除了生产自由品牌外,国际性第一、第二的大厂都在这里ODM加工。」
  在制造上从低端走到高端,张文潭把这种转变过程看得很自然:「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工业不是夕阳产业,也没有一个产业不属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只要能用最好的技术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拉高质量的层次,拉开竞争的距离,一样可以赚钱。」
  「以前同业中做最好技术、最高产品质量的十多家世界级的大工厂都关掉了,但市场上对高端染料仍有很大的需求,大陆也没有人在做这一块。各家同业可以把20~30种产品的量做到最大,但能像正裕这样把300多种差别化产品的质量都做得精,就很难。那要靠管理、靠技术、靠对质量的坚持。」
  正是由于市场上对高端分散染料生产的空白与需求的存在,正裕化学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国际著名纺织面料大厂的合作伙伴。在品牌与加工并行的营销规划中,正裕化学的自有品牌「Zenix增丽色」出口外销比例大约在55%~60%之间,内销为40%~45%,「后续会逐步加大拓展大陆内销市场的投入,因为大陆纺织产业也注定要被迫升级,要用好的染料。」张文潭指出。
  
  工业品牌靠质量和价值取胜
  
  在升级产品后,正裕化学又做了哪些推广动作来吸引客户?答案是:高质量分散染料属于工业产品,把质量做好了,客户会自己找上门来,不愁没订单与销量。「工业产品与消费品不一样,消费品需要感性宣传来达到销售目的,而是工业产品以理性为主,让客户肯定你的地方,第一是质量,第二是价格。工业产品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靠口碑就能吸引不少客户。」
  「我们现在是做顶尖的产品,本来就不是以量取胜,更看重的是质量如何,还有口碑。」他举例说,在制程部分,分散染料金字塔底端的产品在生产在线磨合5道左右即可,但高质量分散染料却需要磨合40道以上。「打个比方,前者是把产品当水泥来量化生产,后者则需要把产品当化妆品,一点一点的做。要把质量做好,当然先要有远大的质量政策,需要更高的生产管理、制程管理技术,并且对环保、环境因素的管制完全的落实,我们现在就是做这一部分。」
  为加强质量管控,自1995年起,张文潭经常亲自过问所有的产品制程管理、质量结果的报告。「做品牌,就是要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工业产品是理性的,需要质量支撑,相对简单,但做起来也不容易。为什么别人撑不下去,你却能继续在市场上存活?就是要管控好质量,用质量来支撑品牌。」
  他说,正裕化学每年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染料行业展览会,有不少日本经销商就是直接找上门来要求合作。「只要是高档的日系车,车顶面料的染料基本上都是用我们的产品。有的客户一去打听国际品牌的ADIDAS、NIKE、KAPPA、YKK及大陆本土品牌李宁、安踏等的布料也是用正裕化学的,都会主动来跟我们买。」
  此外,由于正裕实行品牌与加工并行的策略,亦可在协助客户ODM加工的同时,无形中增加对自有品牌的宣传。「品牌是从质量来的,比如LOGO只是代表企业的形象,而质量却是支撑起品牌的基础。」
  未来,正裕化学正在计划扩充产能。张文潭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现在订单多,生意太好,制程设备不够,需要扩充;另一方面是整合产业链、向上游原料部分延伸的需要。他表示,正裕化学的产品不完全跟着纺织业走,汽车、特殊的运动面料都是目标客户,未来的市场除了大陆与印度外,在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区亦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景气回暖中,经济政策与市场走向更是成为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  调整结构是大陆未来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调整结构肯定是要促进内需,使消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费行业股票值得关注。    在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全球经济缓慢回暖,随之而来的是新一波投资浪潮。在经济寒冰逐渐融化之时,投资者如何抓住市场走向,窥得新机会?    经济继续回暖,利好投资市场    年初,大陆提出了一系列以
期刊
深圳发展年鉴  第一、第二届会长吴盛顺及任内协会大事
期刊
>>林瑞阳  美国旭升房地产集团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长  弃影从商后进入房地产代销领域,经历十数年,涉足代销、投资及资产管理,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以演绎琼瑶小生红遍两岸的台湾知名艺人林瑞阳,弃影从商转入房地产代销业十余载。从赤手空拳到在商海中闯出一片天,旗下多家子公司从代理、投资到资产管理均有涉足,林瑞阳成功地由艺人身份转为商人。  谈起自己的生意经,他讲得头头是道。      2001年,
期刊
敏华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于大陆生产休闲沙发,并出口至美国及欧洲等海外市场,同时亦在大陆销售產品。其主要產品是芝华仕品牌,具有收纳脚椅及转动等功能的休閒沙发。
期刊
李嘉诚说:「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那部分资产!」这就是品牌价值。品牌蕴含了质量感,品牌对消费者许下承诺,品牌为产品贴上了一个独特的标签,品牌让消费者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品牌凝聚消费者的归属感,品牌赋予企业精神力……  品牌因故事而生动!我们用眼睛寻找大陆品牌化生存的台企;用心灵感受大陆台企品牌的魅力;用文字记录大陆台企每个品牌背后的生动故事。  《大陆台资企业品牌报告》火热开展中
期刊
在想投资、又怕亏损的矛盾心理中,投资者不仅希望保本,更渴望短期即能获得高额收益。在此错误的投资理念下,投资往往会变成投机。    如何让钱生钱?对生意人而言,除了做生意赚来利润外,投资理财成为首选。  在大陆,外商基本可以直接投资保险、房地产、基金及B股等产品。在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投资市场,似乎没有确保成本回收或获得高额利益的可靠途径。  「投资者一开始如果就想着保本,其实已经亏了。」财商人生理财
期刊
在未来经济逐渐走向回暖的3~5年时间内,企业如何把握产业演变趋势,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由台北世贸与恒辉咨询所做的一份针对长三角地区9个重点城市与华中三市的调查报告指出,城市交通变革正在催生新的消费商圈,并给台商带来包括高端连锁服务业在内的新一轮投资机会。      「台湾很多国际性贸易及制造业企业主都十分关注如何将产业在大陆进行转移。」恒辉咨询机构总经理忻雷表示。  据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与恒辉
期刊
「无准备复苏」渐入「无准备寒冬」    大陆楼市在高歌猛进数月后终于放慢向上的脚步,这是拐点到来的预示,还是楼市上涨乏力,需要「喘息一时」再往上?而台湾地产首次来大陆推销土地,似乎又为大陆地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大陆8月房价涨幅扩大,多项指标继续好转,但销售面积却连续两个月下降。这预示着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很难再现,楼市拐点已为期不远。      大陆楼市或由「无准
期刊
投机非投资    最近的黄金价格是节节走高,前不久冲上了每盎司1300美金的歷史新高。好些投资者纷纷询问,是不是应该投资点黄金,既保值又能盈利?    黄金真的能保值吗?    这样一个传说,让当今很多投资者迷恋於投资黄金。100年前,1盎司的黄金,在伦敦可以做一套上好的西装。100年后的今天,1盎司的黄金依然可以在伦敦定制一套西装,然而价格已然相差万里。100年前,几十英镑就能买到一套西装,但是
期刊
皇冠箱包的产品1985年开始进入大陆市场,完全是无心插柳的机遇。1992年正式进军大陆,五年后开始建立销售通路,至今在大陆已经有600个销售点,平均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人民币,被列为2006 年度中国箱包12强之首,堪称业界翘楚。皇冠集团董事长江永雄说,对大陆消费者而言,皇冠是个老牌子,但是「牌子老,产品不能老」,要不断的研发创新才能维持品牌竞力。      1952年,台湾台中县一家只有一台二手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