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情境教学法,营造初中历史教学兴趣课堂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促使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情境教学法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科学的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大有裨益。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动、具体的史实,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可见,情景教学法不仅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更满足新课程的要求,理应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
  情景教学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可供情境创设的素材繁多,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此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并带动学习历史的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民族团结》一课中,可导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爱我中华》歌曲,并对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予以讲解,在带动课堂氛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情境教学法可将学生所学经验的变化(技巧、原则、原理、概念、态度等),转变成情境创设的有利条件,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此实现能力迁移。
  例如,在人教版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中,创设假如自己是国家领导人的情境,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并回顾第12课所学习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迁移到台湾问题上,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还加强了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教学法打破了唯智主义理论的限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育核心,侧重于学生高尚情操与健康情感的陶冶,而绝非装载知识的容器,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理念,通过“育人以情”实现“育人以智”和“育人以德”。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知识前后联系,增进师生的情感共鸣,不断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在人教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中,引导学生回顾前面课时所学习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军事、思想、经济、政治四个角度),并帮助学生总结与归纳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再联系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意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
  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是真实存在的,让学生有“眼见为实”的感觉,以此让抽象的历史具体化,正确理解历史上的人物及事物,并认识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实际创设时,可引用历史遗迹图片、历史人物、历史典籍语句等,对于影视资料要判断是否吻合、还原历史。
  如果仅仅为了创设情境而强行拼凑,违背真实历史,那么就是不科学的。例如,在人教版《“伐无道,诛暴秦”》一课中,虚拟“刘邦与项羽对话”的情境,刘邦说:“我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而你项羽烧杀掠夺,自然会失败。”在这一情境中,刘邦所说的取胜原因是百姓拥护,这显然是后人强行附加的,并不具有历史依据。为此,必须确保情境的真实性,避免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趣味性原则。为满足新课程要求,应将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利用有趣的情境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对外友好往来》一课中,向学生展示《鉴真东渡图》及《日本遣唐使来华图》,介绍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史实,感受唐朝时期国家的强大,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的图表,让学生主动对唐朝和新罗的关系予以解答,变换师生位置,调动学习兴趣。
  启发性原则。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情境创设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经验与知识结构,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唤醒学生认知矛盾,以此促进师生共同研究。
  例如,在人教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中,分别展示1898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图片及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图片,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香港能够重新回归祖国?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香港回归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总结出中国综合国力强大才是香港回归的原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和弱国无外交的结论。
  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语言创设情境。语言作为历史教学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历史课堂教学能成功的关键。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渐趋成熟,若仅采用直观性教学情境,容易让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更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为此,应当对教学语言进行润色加工,让历史情境与艺术性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移情现象”,激发师生情感共鸣,并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工业化的起步》一课中,通过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情况,并与美国、英国的钢产量和电产量对比,由教师询问这一现状代表什么。学生展开思考,得出我国工业化水平落后的结论,随后趁热打铁,对解决该问题有什么建议,学生们分小组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索工业化建设之路,如此一来,不仅自然而然地导入教学内容,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體创设情境。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有长足的发展及运用,利用电脑软件、动画、录像、电视等多媒体现代技术的优势,重现历史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活跃思维、感知历史,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鸦片战争》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清代陈澧的《炮子谣》,低沉、凝重的声音,配上“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的语言,并展示罂粟危害图,让历史课堂进入到一种令人凄凉的鸦片毒害情感世界中,为后续学习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
  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角色,通过学生饰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还原历史事件,让课本变得“有血有肉”,有利于学生自主深入情境,重新认识历史,并活跃课堂。
  例如,在人教版《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中,创设如下情境: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旧贵族、新兴地主、诸侯,你会支持商鞅变法吗,理由是什么?由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进行即兴表演,若有必要,可预先做适当打扮,让角色模拟更具趣味性。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我”的立场出发,让学生对不同阶级的态度及理由进行表演,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能扩宽教学路径,还能丰富教学实践活动,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专家点评
  所谓“历史”,即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对历史事件进行情境再现,无疑是一种有趣的探索。本文提出的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更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也是一股子精气神。  2021年是徐光斌从教的第34个年头,也是他走上校长岗位的第23个年头。回首往昔,他经历过农村学校的艰辛,也体会了城市学校的不易。如何才能带好一所学校,不踏实苦干是不行的,但只有踏实苦干也不行,还得有活络的思路。从徐光斌带领的四所学校的发展中,其创新意识,可见一斑。  在砥砺中奋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998年担任回龙镇中心小学校长后,徐光斌不辞
陈丽艳  女,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语文教师。1992年毕业于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有17年农村任教经历,2009年调入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1995年被评为东阳市教坛新秀,次年被评为金华市第五届语文教坛新秀,是东阳市一星级教师、金华市智慧班主任、金华市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教师、金师附小集团最美教师、党员先锋示范教师、优秀班主任。  小学教师工作繁琐细碎,但是处处都能彰显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常常有家长对
从刚踏入乡村教师行列就萌生“退意”,到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的蜕变,再到带领乡村孩子和教师实现集体成长,从教师到导师,王菲利用“互联网 ”,重新定义了乡村教师。她坚信:不管未来怎样变,通过互联网终将改变乡村教师、乡村学生的命运。  從瑜伽教练到村小教师  2005年,王菲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独自创业。短短三个月时间,她在小小的县城里开了两家瑜伽馆,生意兴隆,年收入在当时达到了十几万元。即便如此,儿时的理想
教语文,乐在其中  “我总觉得,父亲听得懂苹果树的倾诉和低语,就像每一个庄稼人熟稔田间的每一寸土地。父亲总在秋收的夜里,睡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守护果园,就像守着他的孩子。秋风吹,秋夜凉,苹果树仿佛夜的瞳孔,它们黑色深重的目光,凝视着父亲。那些窸窣的叶子,在星辰下喧嚷,笑声在父亲的梦里汇成了哗啦的河流。”  这段描写,节选自刘尧的散文《父亲和他的果林》。文章从他作为儿子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将大半辈子花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是冠益中学每位教师的座右铭,也是邓静从教至今的执着追求,在她的带领下,冠益中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锤炼师生品格,彰显学校魅力,引领师生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在危机中寻找转机  都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带领冠益中学前进的道路上,邓静遇到不少难题,但每一次她都能化危机为转机,把更好的发展带给学校和师生。就任校长初期,冠益中学场地狭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总是无法施展拳脚,
高考的脚步日渐临近,考前120天、90天、60天都已成为了过去,如今只剩最后30天的时间,你就要奔赴高考的“战场”。细数这所剩不多的日子,你是否深感时间短促、任务繁重?是否心中矛盾重重、忧虑连连?其实,在备战高考的最后时刻,考生感受到种种矛盾和困扰都是在情理中的。然而,请不要太过忧虑,因为只要合理安排、科学调整,你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为此,《青春期健康》特邀教育及心理方面的资深专家为你释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自古能吃苦的人有许多,如 :王冕为学作画因贫穷买不起纸,就在沙上绘画,终于成了画坛圣手;匡衡为学知识,凿壁偷光,勤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位文学巨匠;童第周因家境贫寒,晚上在路灯下看书,自强不息,终于成了第一个将青蛙卵和外膜隔开的生物学家……  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今的学生大多生长在温室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这样的
“用法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XX同学你给我等着……”不知是哪个孩子受了委屈,在教室门背后写了这句苦大仇深的话。  当任劲松在巡视班级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必须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时机,解开孩子心里的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被误会过,被冤枉过,如果我们被人误解的话,我们怎么办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孩子们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口而出。
夏天怎能缺了西瓜!据2010—2017年西瓜产量统计,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瓜大国,生产了全球70%的瓜。然而,一个西瓜等于6碗米饭甚至8碗米饭的说法,让很多人都不敢放肆吃了。  不管是6碗、8碗,都是一个类比的概念,实际上西瓜的热量的确挺高。一般来说,100克西瓜的热量大概是25千卡,也就是说一个8~10斤的西瓜可提供1000~1250千卡的热量,一碗米饭(200克)的热量大约为230千卡。个头更大的
个人简介:  哲夫。1955年生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系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太原市文学院院长、《都市》文学主编、一级作家,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分会太原市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山西省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连续6年参加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活动。2007年“6·5”世界环境日被评选为2007年环保“绿色卫士”,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