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学生所采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小组活动(group work)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在动中学(learning by doing),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其优势愈发明显,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推进实施,在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task based approach)的背景下,组织有效的英语小组活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组前我们要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各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成绩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并做到各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选出小组长,安排同组组员坐在一起,以便课内外的合作学习。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组中有差异的同学,通过同学之间互助学习英语单词、句式,进行会话的组合方式,达到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既有个人之间的交流,又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缺憾,改变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这种学习小组为互助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以优带差,差生进步,优生更优。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传统教学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或生生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使内在的语言潜力得以充分的挖掘与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有下列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际机会,交际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传统课堂总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除少数的学生以外,其他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而小组学习的课堂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方式,为学生参与到语言交际中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这无疑对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合作性的課程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除此,小组学习教学可帮助减少中学生心理方面的焦虑,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有利于展开英语自主学习
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小组学习,教师独自讲授大大减少,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交流量增加,交流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的言语行为不再是批评、训斥,而是具体的指点、启发。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的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冒险”说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可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个人的特长也可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有利于发展英语综合技能
在小组学习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在相互间的交流时把从语言材料中输入的英语信息通过转换运用到口头表达里,这样可以掌握口语技巧,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而准确地学习、理解英语书面语。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来发展其英语阅读、写作技巧,促进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英语成绩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班里少数“优生”身上,班里的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考试成绩,然而却使大部分学生几乎完全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小组学习教学强调由学生自己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换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的职能是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学生们互相关心和鼓励,通过现有的认知结构,从所学的内容里获得新知识,把它保留在长期记忆中,并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可进一步加工或重组。因而这种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收获更大,创造能力更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知识,进而最大面积地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
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依照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得到以下的体会:
一、科学分组,使小组成员具有互补性
在接班时,要了解小组内各成员的性格、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其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等的差异,就此编排活动小组,通常按照四人一组,这样可以保证人人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活动时,前后学生回头即可,非常方便,容易操作。一个小组中,既有性格外向的学生,又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利于性格互补。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外向型学生的强烈表现欲望往往会感染和带动内向型学生的参与欲,同时外向型学生的行为表现又会受到性格内向型学生的制约,以免过于冒失。在同一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方法也有差异,把这些学生编成一组,更易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学生分组后,如有需要,为了让他们对同伴保持新鲜感,可以交换座位。有时,还可以把权力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学习合作伙伴,使他们真正拥有知情权、选择权、自主权,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使他们的智商和情商达到和谐共振的全新境界。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以组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如单词读写竞赛、看图说话评比、编写对话表演等等。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课堂上,我常常适时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分组讨论被动语态结构的变化规律时,首先由学生自主为小组命名,如哈利波特队、先锋队等,引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愿望。然后,为小组明确共同的任务目标,即讨论归纳被动语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组内角色分配,先罗列出一系列动词的形式;每个成员针对不同谓语的变化进行观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语言表述。接下来,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力图做到全面、准确无误;推荐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组内成员仍然可以补充发言。允许其他组参与者随时插话。学生们的英语能动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能消除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不敢发言的心理障碍,在成绩好或中等同学的帮助、带动和鼓励下,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慢慢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会逐步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充分展示个性、发挥特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满足主体的最大需求,激活他们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适时调控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为创造温馨和谐的语言教学气氛,教师要明确课堂上的活动目的、示范活动、安排活动时间等等。而活动期间要认真监督,所以教师不能守着讲台不动,要注意控制时间,当好监督者的角色,适时地介入学生的学习,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出现问题时,及时干预指导和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要给予学生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树立信心,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热情。
实践证明:“小组活动”式的学习具有简易性、参与性和交往性,挖掘了学生对问题自主发现、勇于探究、合作解决的主动性,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效果显著,也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组前我们要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各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成绩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并做到各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选出小组长,安排同组组员坐在一起,以便课内外的合作学习。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组中有差异的同学,通过同学之间互助学习英语单词、句式,进行会话的组合方式,达到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既有个人之间的交流,又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缺憾,改变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这种学习小组为互助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以优带差,差生进步,优生更优。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传统教学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或生生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使内在的语言潜力得以充分的挖掘与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有下列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际机会,交际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传统课堂总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除少数的学生以外,其他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而小组学习的课堂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方式,为学生参与到语言交际中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这无疑对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合作性的課程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除此,小组学习教学可帮助减少中学生心理方面的焦虑,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有利于展开英语自主学习
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小组学习,教师独自讲授大大减少,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交流量增加,交流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的言语行为不再是批评、训斥,而是具体的指点、启发。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的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冒险”说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可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个人的特长也可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有利于发展英语综合技能
在小组学习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在相互间的交流时把从语言材料中输入的英语信息通过转换运用到口头表达里,这样可以掌握口语技巧,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而准确地学习、理解英语书面语。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来发展其英语阅读、写作技巧,促进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英语成绩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班里少数“优生”身上,班里的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考试成绩,然而却使大部分学生几乎完全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小组学习教学强调由学生自己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换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的职能是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学生们互相关心和鼓励,通过现有的认知结构,从所学的内容里获得新知识,把它保留在长期记忆中,并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可进一步加工或重组。因而这种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收获更大,创造能力更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知识,进而最大面积地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
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依照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得到以下的体会:
一、科学分组,使小组成员具有互补性
在接班时,要了解小组内各成员的性格、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其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等的差异,就此编排活动小组,通常按照四人一组,这样可以保证人人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活动时,前后学生回头即可,非常方便,容易操作。一个小组中,既有性格外向的学生,又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利于性格互补。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外向型学生的强烈表现欲望往往会感染和带动内向型学生的参与欲,同时外向型学生的行为表现又会受到性格内向型学生的制约,以免过于冒失。在同一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方法也有差异,把这些学生编成一组,更易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学生分组后,如有需要,为了让他们对同伴保持新鲜感,可以交换座位。有时,还可以把权力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学习合作伙伴,使他们真正拥有知情权、选择权、自主权,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使他们的智商和情商达到和谐共振的全新境界。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以组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如单词读写竞赛、看图说话评比、编写对话表演等等。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课堂上,我常常适时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分组讨论被动语态结构的变化规律时,首先由学生自主为小组命名,如哈利波特队、先锋队等,引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愿望。然后,为小组明确共同的任务目标,即讨论归纳被动语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组内角色分配,先罗列出一系列动词的形式;每个成员针对不同谓语的变化进行观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语言表述。接下来,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力图做到全面、准确无误;推荐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组内成员仍然可以补充发言。允许其他组参与者随时插话。学生们的英语能动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能消除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不敢发言的心理障碍,在成绩好或中等同学的帮助、带动和鼓励下,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慢慢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会逐步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充分展示个性、发挥特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满足主体的最大需求,激活他们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适时调控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为创造温馨和谐的语言教学气氛,教师要明确课堂上的活动目的、示范活动、安排活动时间等等。而活动期间要认真监督,所以教师不能守着讲台不动,要注意控制时间,当好监督者的角色,适时地介入学生的学习,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出现问题时,及时干预指导和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要给予学生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树立信心,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热情。
实践证明:“小组活动”式的学习具有简易性、参与性和交往性,挖掘了学生对问题自主发现、勇于探究、合作解决的主动性,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效果显著,也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