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体验式学习法来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文章主要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与特点,还分析了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内容以及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应用
当前的基础课程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则成为了各学科探索的主要方向。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抽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体验式学习被提出来。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到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体验式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式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获取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
体验式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情境性;第二个特点,亲历性;第三个特点,实践性;第四个特点:情感性。情境性是指在学生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然后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该情境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亲历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过程。实践性是指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定、检验理论知识,因此体验式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指实践性。情感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这门课。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体验的内容
(一)体验过程
小学生本身具有敢于探索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一特点,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时间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当老师要讲解“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计算同数连加,如:2 2 2 2 2=?学生此时会踊跃回答说出最终的答案。接着教师要继续追问如果加到50个加数的时候,这个连加的算式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这个问题会让学生感受如果加到50个加数,这个式子太长了,并且计算起来也比较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吗?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来寻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该式子,然后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体验联系
其一,知识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在编排小学数学课程的时候,往往会以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依据,并且这些知识点确确实实存在着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借助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体验式教学情境,可以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1、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知识为基础,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百分数”这一内容的时候,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几个饮料空瓶子,等到上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来观察饮料空瓶子外面标签上的各种含量的百分比,然后让学生来交流在他们平时喝的牛奶、饮料等瓶子外面标签上的各种含量的百分比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记忆。2、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小学生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当老师要巩固“加法运算”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会设计“找朋友”这样一个游戏:首先教师要从班里面选择5—7个小朋友分别拿算式答案的那张卡片,然后让选择另外一位学生来计算教师手中加法算式的结果,当学生计算出最终结果之后,然后再选择拿卡片的同学哪一位才是你的朋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最终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在小学生的潜意识中,他们都愿意探索新的事物,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这一特点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着学生来制作一个钟表,当制作钟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为学生安排自主探究的机会,在不断的探究中,既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可以交流彼此的想法,这一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比如当老师讲解完长度单位米、厘米这一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为学生安排这样一个作业:测量桌子、凳子的长与宽。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这一作业。有的小组就会明确分工,安排一个记录员,安排两到三个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他们会一起讨论如果利用自己手中已有的尺子来测量桌子、凳子的长与宽,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测量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老师所讲的知识,还有助于他们灵活的掌握这一知识。
(四)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也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当老师要讲解“东南西北”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站在操场上让学生辨别方位,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辨别方位的方法。有的学生会利用太阳的方向来进行辨别;有的学生会利用风向来进行辨别;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位。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生活体验,又让学生掌握了较多的数学知识。
总结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学生在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能够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利用体验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来理解这一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周新闻.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 蓝张瑛.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06)
[3] 项仲萍.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22)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应用
当前的基础课程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则成为了各学科探索的主要方向。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抽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体验式学习被提出来。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到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体验式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式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获取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
体验式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情境性;第二个特点,亲历性;第三个特点,实践性;第四个特点:情感性。情境性是指在学生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然后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该情境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亲历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过程。实践性是指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定、检验理论知识,因此体验式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指实践性。情感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这门课。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体验的内容
(一)体验过程
小学生本身具有敢于探索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一特点,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时间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当老师要讲解“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计算同数连加,如:2 2 2 2 2=?学生此时会踊跃回答说出最终的答案。接着教师要继续追问如果加到50个加数的时候,这个连加的算式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这个问题会让学生感受如果加到50个加数,这个式子太长了,并且计算起来也比较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吗?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来寻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该式子,然后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体验联系
其一,知识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在编排小学数学课程的时候,往往会以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依据,并且这些知识点确确实实存在着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借助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体验式教学情境,可以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1、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知识为基础,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百分数”这一内容的时候,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几个饮料空瓶子,等到上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来观察饮料空瓶子外面标签上的各种含量的百分比,然后让学生来交流在他们平时喝的牛奶、饮料等瓶子外面标签上的各种含量的百分比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记忆。2、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小学生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当老师要巩固“加法运算”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会设计“找朋友”这样一个游戏:首先教师要从班里面选择5—7个小朋友分别拿算式答案的那张卡片,然后让选择另外一位学生来计算教师手中加法算式的结果,当学生计算出最终结果之后,然后再选择拿卡片的同学哪一位才是你的朋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最终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在小学生的潜意识中,他们都愿意探索新的事物,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这一特点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着学生来制作一个钟表,当制作钟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为学生安排自主探究的机会,在不断的探究中,既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可以交流彼此的想法,这一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比如当老师讲解完长度单位米、厘米这一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为学生安排这样一个作业:测量桌子、凳子的长与宽。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这一作业。有的小组就会明确分工,安排一个记录员,安排两到三个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他们会一起讨论如果利用自己手中已有的尺子来测量桌子、凳子的长与宽,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测量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老师所讲的知识,还有助于他们灵活的掌握这一知识。
(四)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也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当老师要讲解“东南西北”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站在操场上让学生辨别方位,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辨别方位的方法。有的学生会利用太阳的方向来进行辨别;有的学生会利用风向来进行辨别;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位。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生活体验,又让学生掌握了较多的数学知识。
总结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学生在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能够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利用体验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来理解这一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周新闻.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 蓝张瑛.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06)
[3] 项仲萍.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