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虽然课堂教学往往要根据备课有预设地进行,但是如果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跃动而不断注入新的活水,这个课堂就会备受学生喜欢。这需要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备课时就要为“课堂的生成”留够空间,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的瞬间,并且合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由此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做深度挖掘,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前预设思品课堂生成的空间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会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教学的过程。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过犹不及,有的教师会把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备好,这样的课堂就像是把教师和学生都“捆绑”起来,根本不允许有课堂生成的出现,即使有,也要扼杀在萌芽中。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既定程序往前走,甚至连各个环节的“衔接语”都想好,学生无法冲破这个“桎梏”,当然就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妨“简约”一些,运筹帷幄而不必事无巨细,给学生留出自由飞翔的空间。如《好习惯受用一生》的备课中,可以大致分为生活、学习两个方面,至于具体有哪些好习惯能让我们受用一生,学生应该可以想到并且分析到,就没有必要详细地按照课本和教案一一列出。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涉及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习惯的分析也很深刻,不但能分析出好习惯的作用,连坏习惯对人们的影响也能总结出来。学生由上课迟到联想到工作以后的旷工,因为这一坏习惯有可能会被老板“炒鱿鱼”。学生的分析很有条理,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课堂就可能有更精彩的生成。
  二、善于捕捉思品课堂生成的瞬间
  课堂在进行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教师要好好保护这些声音。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他们对世界会有更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思品课堂教给学生很多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但学生也会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提出质疑,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把学生的质疑当作课堂生成的资源,而不能依然照本宣科,甚至对有怀疑态度的学生粗暴地打压。如在教授《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讲到全世界的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一个学生提出异议:父母觉得最好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觉得是最好的怎么办?我们依然要无条件地接受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课堂的生成,教师此时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全班大讨论:父母的“大世界”和学生的“小世界”有哪些区别呢?这是不是所谓的“代沟”?怎么处理“代沟”问题呢?讨论完这些问题后,又回到了本课的主题上:与父母平等沟通,父母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捕捉到课堂生成的瞬间,成就了一堂“感恩父母”的课。
  三、合理利用思品课堂生成的资源
  一旦教师意识到课堂生成的价值,就会有意识地去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回答、独到的见解,可能会是课堂生成的一个来源,而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学习的障碍更应该是课堂生成的宝藏。只要教师能够做出合适的引导,就可以变学生的错误为学习的“反面例子”。这就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教授《行为与后果》一课时,提到了“中国式”过马路的例子。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观点是:不就闯个红灯嘛,只要小心点也没什么危险,而且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听起来振振有词,学生似乎对这一行为也不置可否,身临其境也许也会那么做。教师此时不能义正词严地去批评这些学生,既然被称为“中国式”,说明很有普遍性,此时课堂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行为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可以引用大家都熟知的“一个铁钉和一个国家”的故事,彻底改变学生对错误行为的看法。充分利用这个“课堂生成”,也许就不能讲解更多的课文内容,但是能让学生认识到“闯红灯”是错误的行为,也是比较大的收获。
  四、深度发掘思品课堂生成的内涵
  内涵挖掘的需要是由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思想品德课塑造的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一旦在教学中学生有疑义,说明学生的思想没有达到需要的高度,或者是对问题的认识有困惑。此时,教师一定要加以关注,努力解决学生的疑难,而这个过程就是对生成性资源的深刻挖掘。如教学《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时,学生对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能理解,有学生调侃,真不理解那些乞丐活着有什么意义。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对这样的学生不妨从他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设想谈起。无论是谁,通往成功的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不慎跌倒,难道就不再爬起来了吗?同时列举一系列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积极面对生活,才能被幸福拥抱的道理。这个课堂生成就需要深刻挖掘,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课堂生成是思品课堂的有效资源,教师要善于留白,给课堂生成留够空间,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并合理利用。因为课堂有生成,才会更鲜活。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习得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语文课堂的四步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四步教学 情境导学 互动合作 课堂展示 检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结合
[摘 要]该课执教者尝试创设、利用“泰坦尼克号”这一特殊情境,令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科技、经济的推动作用,近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进而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本质的能力,以全面、辩证的方法理解近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 情境教学 专题复习 世界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一文,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之作。全文谈风俗、说鸭蛋、忆童趣,聊文化,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风物的热爱,充分体现了汪氏“小叙事”、“大情怀”的风格。但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作品,不仅学生初读后不以为然,就连不少语文老师,也感到“仿佛似琉璃”,空灵无抓手。笔者在历届执教本文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连环问题阅读教学的路径,化无形于有形,自
[摘 要]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新课改背景知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运用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加强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为文言文教学注入现代信息,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文言文 诵读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8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一个地方,只有以昂扬奋进的状态不断推进改革,才能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创造力。  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闪光点,都来自于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政府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不甘人后的680万荆州儿女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担起了“湖北之腰”的重任。  政府的“革命”——精简机构,激发内部活力  大科室制改革,拉开荆州机构改革的序幕。  2012年新春伊始,市环保局、江陵县人民
教师的人格与魅力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听他们的课,敬重他们的人格,欣赏他们的气质,进而自觉地认真地学好那个老师所任教的学科,这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老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老师高雅的谈吐和父母般的关爱,老师健康的心理和本身对事业的热情等方面,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个性魅力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是无穷的享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无不在课堂教学上实践着思路创新与模式改革;无不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组织模式;从课外到课内,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创设问题、阅读思考、分组探究、回答补充、归纳总结等程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乐此不疲地实践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一堂热闹、成功的公开课  在上《抗日战争》这一节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主张“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因而,生本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教师共同演绎思维共振的高效课堂。本文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一、有教学情境,激学生兴趣  知识如盐,情境如汤,形象直观的教学
《新概念地理教学论》一书指出: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设计要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因此衡量提问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一个问题提出后,能否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合作,实现教师的预期目标。  我在教《大气受热过程》一课时,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分析—再实践—总结经验”的研究。  【新课导入提问】我们
[摘 要] 以长江为例探讨了地球上的水体类型,学习了河流水的补给形式,学会了水循环的类型、环节,理解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更好地理解人类要通过合理的活动对水循环进行调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水循环 课程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22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