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力求“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f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所面对的难题还是习作教学,而学生习作普遍出现的问题则继续呈现为题材老化,内容雷同单一,缺乏新意等方面。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便是要力争做到让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都“活”起来。
  【关键词】习作 思想 情感 语言 活
  大多数小学生所写的作文普遍且长期的存在一大问题,那就是题材老化,内容雷同单一,缺乏新意。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应该在习作中做到让学生“活”起来。
  一、思想要“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就我所教过的学生所写的作文来说,很多只停留于就事论事,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成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在习作中让学生的思想“活”起来。
  (一)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深刻,决定着学生作文是否言之有理,是否立意正确。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是一种好方法。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写作素材的获取、题材的认识、语言的表述,都有赖于观察的敏锐、准确和条理。如,一名教师布置两名学生去观察家里的母鸡吃自己下的蛋的现象,并把原因写下来。有一名学生观察后写道:“母鸡吃自己下的蛋是因为体内缺少钙质。”问其是如何得知,他回答是听妈妈说的。另一名学生则写道:“母鸡吃自己下的蛋不仅因为体内缺少钙质,在天气闷热,而母鸡又没水喝时,它也会吃自己下的蛋,用蛋清、蛋黄来解渴。”老师同样问其是如何得知,他回答是自己在长期的仔细观察中发现的,而且他还上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之后,这名老师让他们分别把所知道和所看到的综合写成一篇作文。前者的作文内容明显枯燥、单一;后者的作文内容则显得详细、真实。究其原因便是前者的观察过于表象,只听妈妈的话便得到答案,因此言之无物;而后者的观察则深入、细致,并有所发现,便言之有物了。
  (二)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老先生说到:“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 要把一篇文章写通顺,必须做到思路清楚,最好的方法便是列出作文提纲。学生写作文前,笔者均让他们先选好材料,确定好中心,再列出详细作文提纲,以此来理清他们习作的思路。大多学生都能按要求去做,这样他们每次所写出来的作文都较为通顺连贯,而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也比较明确,更主要的是老师改起作文也轻松了许多。
  二、情感要“活”
  情感是发展学生语言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一篇好文章一定要表达出作者浓厚的思想情感,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使发自内心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表露在文章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篇文章有所看头。而学生在作文中要把情感表达出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如,有一名学生,写了他违反学校纪律,老师批评教育他的情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了我,使我认识了错误,并保证以后绝不重犯。”显然,这段话空洞、不具体,情感没有表达出来。于是教师便找他谈话,告诉他应该写出当自己听到老师让其去办公室时的心理、神态、心情等,还应写出老师找他的原因和老师批评教育自己的情景等,力求做到内容详细且情感突出。学生经过老师的一番启发引导后,又重新写了一段:“下课铃响了,老师让我到办公室找他。我一听,顿时犹如晴天响了个霹雳,头昏昏的,连双脚都有些站不稳了。心想这次老师肯定会大发雷霆,狠狠地训斥我一顿。因为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我作弊让老师当场逮了个正着。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办公室,随时准备面临一场狂风暴雨的到来。可没想到的是,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语重心长地跟我讲了许多道理,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时我便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前后两段话一对比,不难看出,后一段话不仅比前一段话内容更充实,而且情感也更深厚了。
  此外,情感也是个性的,“以言情感,则因人而异,岂能强求其同。”每个人对每事每物的情感都有不同,所以引导学生写作文,应尽可能突出每个人不同的个性、情感等。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情感真正“活”起来。
  三、语言要“活”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篇好的文章语言文字表达必须要规范、准确、优美。而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清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东拼西凑,语句不通,整篇作文的语言零乱不堪。长此下去,学生便会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成为提高自身习作水平的一大障碍。
  (一)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训练
  如一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题为《让人啼笑皆非的一件事》的作文前,他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详细的过程表述得流利、生动、有趣,不仅使同学笑得前俯后仰,而且赢得同学的阵阵掌声。之后又有许多学生上台表述,都说得较为精彩,给了那些语言表达水平较差的学生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就这样,在每次的习作前,这名老师均让学生上台进行口头表述(包括差生),以此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表述中只要发现闪光点就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其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而且所写出来的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让学生写读书体会、随记
  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清,其中的主要原因也包括学生知识面狭窄,以至于写作中无话可说,在语言表达上便很难有所突破。针对此情况,笔者精心设计了撰写读书体会表和随记记录表,布置他们每天中午利用约一小时时间看课外书并写不少于50字的体会,每天随记一次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每天坚持检查和择优展示。狠抓一段时间后,学生适应了这项学习要求,均能主动地去看书写体会和随记。久而久之,学生写了大量的读书体会,也随记了大量的所见、所闻,习作时便有话可说,有材料可选,下笔流畅且写出来的作文生动形象。
  总之,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有许多,但必须要求每一位教师均要不断地去摸索,去实践,去创新,真正做到方法行之有效,成效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小马过河》的故事的确是小故事,大道理。其中的道理不仅仅是为教育孩子的,更是为了教育我们这些身为教育者的家长们。想一想,我们做家长的有多少人扮演着老牛和松鼠的角色,在规定、限制着孩子?又有多少多少家长像老马一样,在真正意义上教育、引导孩子成长?老马是一个好妈妈,又是一个教育家。它深知孩子的教育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该放手时就放手,让他到生活中去锻炼,去成长。于是有了小马帮妈妈送麦子去磨房的故事。作为
期刊
【摘 要】“互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亮点,其内容和形式因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而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观察、多积累、多反思、多感悟,进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进入更高的教学境界。语文阅读教学应从语言载体——文本和接受主体——学生的实情出发,在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氛围中,采用“因文而导”和“因人而教”渐进式的不同阅
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时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有新思想、新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正是适应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成为初中物理教学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质,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中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学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
期刊
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他们青春活力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大脑,压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活力。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上好高中地理课呢?  要想上好高中地理课,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传统教学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次真好》是一篇自读课文,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与作者共同体验不同的第一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 哪些第一次是有益的,哪些第一次是不能尝试的;学习朗读;了解本文的选材和详略。本文安排一课时。  课堂实录:  师: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每天都会碰到自己不了解或没做过的事,于是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
期刊
一、“计划学习指导”的定义及现状  “计划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自己的需要、兴趣与接受能力而制定的涉及到德、智、体、能方面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其实质是学生自身引发出来的,所以这种学习活动是自愿的,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指导即教师教育,是在学生个人原有基础上的“援助”的指导。它是与“集体施教”对应而提出来的,是班级授课的补充形式。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授课制对他们
期刊
【摘 要】为了使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有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新理念 新方法 科学素养 全体学生 科学探究  为了使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要有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化学新课程同传统化学课程相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