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呼唤深度教学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基于当今时代发展所生发的对于人才质量规格的全新构想。要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则必然要求有与之匹配的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停留于浅层教学,主要为知识获得、分数提升服务,教学目标单一,缺乏发展性,这使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陷入困境。通过实施深度教学,即进行“适度地干预”,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强调课堂的 “开放生成”,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行 “情感性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供 “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问题;深度教学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中的突出地位,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从教学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的课堂教学须向 “深度教学”转型。
  一、核心素养及其发展
  核心素养不是指数量众多的、满足人基本求生需求的素养,而是指少数的、能促进人向上发展的素养;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社会生活,特别是学校教育进行培养,而又在具体社会情境中得以体现;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包含能力、态度等要素,并且超越了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总之,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是指人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1]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既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中观的学科分化,更依赖微观的课堂教学。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人的发展。相对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更加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其更能有效地传播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学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因此,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育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学生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师生的活动提供了空间条件,而教学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品格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二、当前课堂教学问题的审思
  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和问题众多,但归结为一点,就是缺乏深度:无论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都限于短浅、表层和粗糙的水平。从教学目标来看,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课堂教学价值观扭曲,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根本不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变化和发展。从教学内容来看,普遍存在“教教材”的现象,中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尊重教材文本有余,而超越不足的现象。从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仅仅把知识作为教学的对象,而不是通过知识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和发展目的,从而使课堂表现出来明显的对象化教学的特征。知识成为教学的唯一对象和终极目的,知识既成为教师教的对象,也成为学生学的对象,教学止步于知识处理,而不追求通过知识处理引起学生核心素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和发展[2]。
  可见现行教学因远离学生的心灵、学科的本质和学习的要义而普遍缺乏深度,学生因此而缺乏情感的体验、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刺激,自然难以生成具有广泛迁移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基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呼唤深度教学。深度教学,并不是指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是指教学内容越深越好,深度教学是指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且深刻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其中,“深度参与教学过程”的目的是实现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充分互动,是深度教学的过程性特征;“深刻把握学习内容”是指要实现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体系的充分融合,是深度教学的结果性特征。对“深度参与”而言,仅靠记忆、理解等是不够的,还需要操作、体验、批判、反思等学习活动;对于“深刻把握”而言,仅记住知识的符号、含义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握知识背后的价值、逻辑、方法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造[3]。
  三、深度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进行“有限干预”,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
  就教学过程而言,深度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只能进行“有限干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力控制自己的讲授、指导,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机会:一方面,教师要 “少讲”、“精讲”,以便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的心智通过学习得到充分的锻炼。但需要注意的是,“有限干预”不等于“不干预”。在“有限地干预”里,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宜过多采用“直接干预”,将知识结论直接和盘托出,而应采取“间接干预”,给予适当的点拨,主要是方法上的引导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强调“开放与生成”,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一直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倾向于把知识作为定论、对象和结果来传授、来接受、来占有,把书本知识作为教学的对象,把书本知识的占有与获得作为教学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即使能够教给学生很多表层知识,教会学生很多答题技巧,帮助学生取得不错的考试分数,但学生还是学得唉声叹气,脸上堆满的是厌倦和无奈,失去了对课堂的那份期待和向往。教学“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因为“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4],才能形成核心素养。否则,学生获得的只是“惰性知识”。为了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开放与生成”,不把知识作为定论传递给学生,关注课堂的创生。
  (三)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情感的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它可以调节、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病之一就是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因而引起很多学生的厌学、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情感性教学原则,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以情激情。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因此,教师用真情、激情上课,学生就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整个心灵来接受教师的影响。第二,注重师生情感的相互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祥和、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第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动的语言、情境、故事、图片、视频、游戏等。
  (四)提供 “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核心素养离不开知识和技能,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又不等于素养。只有当知识和技能在复杂的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形成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构建真实的、复杂甚至是两难的情境,在情境中建构知识,在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例如,由特级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圆》,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参加一个‘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他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宝物离你的左脚三米(课件展示)”,想想宝物在哪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围绕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一定这样吗?”由浅入深地学习了关于圆的知识,是深度教学的比较典型地案例。可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教学的中心是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而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在当下,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已经成为一场不折不扣的全球教育行动。如何使核心素养“落地有声”、“落实有道”,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基于深度学习提出的深度教学,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46.
  [2]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1.
  [3]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7(4):23.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90.
  作者簡介:赖艳妮(1986—),女,广西柳州人,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中职学校作为社会性人才的主要输出来源,其教育部署工作能否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理念成为考核中职学校以及任职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学教育是培养健康社会性人才必修的课程之一,中职教育中应该重视思想教育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确保能够为社会输出高素质高修养的人才。但是如何确保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确保教与学过程贯穿高效和创新性是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课题。本文
期刊
Abstract:Speech Act Theory and Conversation Implicture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agmatical theories. They are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pragmatical development. Both of them have paid tribution
期刊
摘要:如何获取更有成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每一个英语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进步的教育技术、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合理的评估手段,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才能有所成效。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一、序言  高职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及步骤,保障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职英语教学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也愈发重视,做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在英语的教学上有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教学供给侧改革。在面对英语教学的不足时,我们应从专业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实现信息化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英语教学困难的问题,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职业为导向;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文化育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各所高职院校都试图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人文生态环境、开展主题文化活动这几方面入手,搭建起一个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然而,这个文化育人协同创新平台单凭高职院校一己之力显然难以形成规模,还需要政府、企业以各行各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职场成功的关键与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所以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至关重要。本文拟从中职生基本职业素养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职业素养内涵及培养要求,从而提出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学生;教育  中职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将直接步入职场,能力和专业知识在职场固然重要,但现在企业选用人才时更加看重
期刊
摘要:中职化工专业作为中职院校教学专业的翘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中职化工人才也备受社会青睐。因此,中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化工教师们应高度重视化工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在具体的改革工作中,应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实际,浅谈了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化工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化工专業;应用  前言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受到了人们的普
期刊
摘要:老师备课充分,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达成三维目标,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能够很好的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够紧密结合实践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设计有创新,充分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本文以中职政治教学为例来运用多媒体技术课件教材,提高中职政治教学水平,同时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职政治;职业教育  一、前言  信息技术对于促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问题历来备受关注。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级化、复合化、知识化,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能力、专业知识越来越高。人才结构的需求变化迫切需要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才能配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应高度技术转变的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  1、引言  一
期刊
摘要:汽车专业多年实践的校企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中心、共同培育订单人才、共同开展人才评价及共同推行社会服务的“六共同”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专业品牌与内涵。  关键词:汽车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打造专业品牌与特色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汽车专业多年来坚持走校企合作内涵建设之路,围绕乘用车、商用车及工程機械三大领域的营销、服务接待、配件管理、机电维修、钣喷及美容装潢等岗位群,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