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曾任福州第四中学分管教学副校长,现任福州日升中学校长。长期坚持教学研究,出版论文著作40多万字;多次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毕业班复习指导丛书的编写工作。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1998年被评为福州市优秀校长。
  
  我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读书,写书,教书。读书是乐事,写书是苦尽甘来的事,教书是既苦又甜的事。在我与书结缘的大半辈子中,我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作为学生,要真正提高语文能力,只能靠自身多读书,读好书。
  我一生的身份只有两种:学生、教师。在16年的学生生涯中,我记不清上了多少节语文课,可是我说不出有哪一节能留在我的心里,成为令我终生不忘的课呢?那时的语文课基本上南老师一人满堂灌,老师辛辛苦苦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却无精打采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所幸的是我从小就喜读课外的书,从连环画、童话、民间故事读起,进中学以后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各种书报杂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就迷上了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尤其是19世纪末俄罗斯文学名著。我人大学的头三年,正遇上我国解放以后最为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除了上课以外,我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读课外书。正是那些书,给了我力量,让我能捱过肌肠辘辘的每一天;正是那些书,给我带来无穷的快乐,这种理性的快乐是一般的物质享受所无法比拟的。读书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就学习语文而言,大有裨益。在我漫长的学生年代,老师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确实让我无法尝到“得法于课内”的甜头,而那些琳琅满目的课外书却让我饱尝了“得益于课外”的甘甜。首先让我受益的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看的书多了,脑子里的好词好句也多了,写起文章来,许多新的美的词句像泉水一样涌向笔端;因为看的书多了,就学会了一些写作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些,充实些。到了初中三年级上期,我的一篇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向全班同学宣读。从此,我的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一年后,在长乐一中征文比赛中,我的作文荣获高中组的第四名,这又极大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一篇范文,一次获奖,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让我走上了学文从教的道路。其次,让我受益的是阅读水平的提高。因为读的书多了,我无法靠老师,也无法靠别人,只能靠自己用心去读懂每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读懂书中的每段文字的大意乃至一句话的含意。久而久之,我的阅读能力就自然而然也得到提高。
  我当了40多年的语文老师,刚当老师时我立下一个朴素的愿望:绝不能让我的学生再受我学生时代所受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苦。所以我的教学力求精讲,使学生在课中“多练”,给他们的思想留下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空间。但课堂毕竟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所以我教学的同时千方百计地鼓励并指导学生们广泛阅读课外书。可惜我孤掌难呜,因为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了,而同时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大了,他们只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心一意读各门功课,如果子女一读课外书,他们就认为是越轨,坚决予以制止。中、高考指挥棒的威慑力,使许多老师用种种办法严密封杀学生阅读课外书,甚至还使许多语文老师也违心地禁止学生读课外书。这样,课外阅读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样,也使学习语文成了没有源头的死水塘。
  目前我国新课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可是我认为语文科的课改仍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新瓶装旧酒。只重形式上的改革,轻实质上的突破。另一原因是许多语文老师仍固守课堂,不敢也不让广大学生读课外书。在这里我热切希望:广大语文老师,特别是有胆识、有作为的语文老师在投身课改时应大胆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广大青少年应勇敢地冲破禁锢,走出狭隘的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中国伟大的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多读书的重要。作为当今的青少年就应该有“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雄心壮志,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利用闲余的点滴时间尽可能多读点书。人们常言“开卷有益”,我深有同感,只要能读得来的书(诲淫诲盗的书除外),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经史子集,还是诗词歌赋,都可以信手拈来读。这些书可以解闷,忘忧,怡情,理气,也可以阔视野,开胸襟,益心智,明是非。多读一本好书,就多交了一个益友。
  读好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读好的书,一是要把书读好。
  要读好的书,关键在于青少年要放开目光,慎重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满足自身兴趣与爱好的好书来读。苏东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意思是说,读书要有目的地选择。当前由于出版商追求赢利,“书海”、“文林”中“百货皆有”,既有良莠之分,又有高下之别;既有香花,又有毒草。这样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青少年犯罪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读了那些诲淫诲盗的书而陷入深渊,我们应引以为戒。要读好的书,还应放开眼光,选择品位高、流传时间久、流传空间广、世人交口称赞的名家名作来读。遗憾的是,有的学生不是迷恋于琼瑶、三毛的作品,就是陶醉于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以这种言情武侠小说为主要阅读的对象,是不利于提高语文能力的。尽管这类作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作用,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毕竟无法与那些名著相比,并且那些言情武侠小说中宣扬爱情至上,表现伤感缥缈的思想情绪,其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当然,对这类作品偶有涉及,无可厚非,但是,若把有限的课外读书时间全部或大部分消耗于此,就得不偿失了。
  怎样才能把书读好呢?要做三到:眼到,手到,心到。常言道“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读书不作笔记,犹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读书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除了眼手并用外,还要边读边想,手脑并用,把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材料随时记下,日积月累,就能加深对书的理解,增强记忆,积累知识。知识积累多了,就成了学问。做读书笔记,还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练得多了,写作水平就能提高。做读书笔记,除了根据自己对书的理解和需要,把书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做摘记或进行归纳缩写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索,把读书的感想、收获、疑问和评价写出来。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青少年朋友们,我盼望你们在攀登这个“阶梯”时,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牛短熊长”异常现象。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根源在于最初“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股份制改造道路服务”的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的缺失性。由于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企业普遍治理水平不高,经营业绩不理想,证券市场已基本丧失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变异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天堂”。但为了给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提供宽松环境,每当股市下滑到低点后,决策层总要出台利好消息,从而刺激股市大涨,但
期刊
人物光影: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方面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一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一王方法”等。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金城镇。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期刊
人物光影: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名门贵族家庭,16岁时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他对哲学、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曾在军队里服役两年半,参加过克里木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并到西欧各地游历。托尔斯泰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不断探索俄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他
期刊
人物光影:让·雅各·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    卢梭家境贫寒,从小流浪,全靠自学和一些朋友
期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校”作为学习型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它具有科学的广泛内涵,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建设“学习型学校”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基本原理。如今用读书来提升德育师资队伍素质不会再是一句空话了。  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看校长,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看教师,一
期刊
构建书香校园,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支点。读书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多是从儿童时期就培养起来的,有关研究说明,如果一个人在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构建书香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活动。 
期刊
人物光影: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10月,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2年初,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民主主义革命。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
期刊
内容提要:我国商业银行在对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股票来源和股票定价。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特征,本文探讨了解决这两个主要问题的技术方法,提出了虚拟股权和RAROC相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RAROC; 股权激励; 虚拟股权; 绩效评价;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106-04
期刊
人物光影: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20世纪初中国教育制度的创造者、科学家。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26岁中进士、点翰林,29岁授编修。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担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
期刊
推荐语: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对教育作出尖锐的批判。他把“救救孩子”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针对教育制度的弊病,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身体强壮、精神健康的国民组成的富强民主的现代国家。他在《谋杀》一文中对学生的“恶性补习”现象作了辛辣的讽刺,亦庄亦谐。读了此文联想起当下的教育状况,不禁有被“击一猛掌”的感觉,想不到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竟如此相像,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吗?  ——王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