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篇衔接与连贯是进行语篇分析的关键因素。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主述位结构理论是语篇功能的子系统,可促成语篇的连贯。本文拟通过对主述位理论的描述和对大学英语四级高中低水平学生作文的实例分析,说明主位推进模式与英语写作的语义连贯与篇章衔接的关系,并阐明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主位推进;语义衔接;篇章连贯;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英语写作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于英语写作的研究一直是英语教学四项基本技能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目前国内英语写作教学对篇章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英语作文的组织性、连贯性普遍不强,衔接意识差。语言学家韩礼德等认为衔接有助于连贯。把主述位理论及其主位推进模式正确灵活的运用于英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能更好的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二、主述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
(一)主位推进模式
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中,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我们可以找出四种语义上的衔接关系:重现关系,等值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综合各家模式,归纳出以下6种主位推进基本模式。
1、主位一致型:一个主位作为各小句的共同主位,表达已知信息,各句述位不同,模式为:T—T。
2、述位一致型:每个小句的主位不同,但述位相同,模式为:R—R。
3、连续型:上一句的述位是下一句的主位,模式为:R—T。
4、推进型:上一句的主位是下一句的述位,模式为:T—R。
5、平行型:在这种结构中,奇数句子的主位相同;偶数句子的主位相同,模式为:
T1—Tn+1;T2—Tn+2。
6、派生型:下一句主位有可能是上句的主位或述位派生出来的,模式为:
T—T1+n/R—T1+n。
三、主位推进,语义衔接在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析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生实际作文卷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
14分——切题。本文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Now, when a person is hunting for a job, there will always be a job interview and I think the job interview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The interview and the interviewee can know about each other through it.
First the interviewer can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job to the interview such as the wage, the work conditions and something else which is relevant to the job. Then the interviewee can decide whether the job is really suitable for him. Second, I think the job interviewer by good for the interviewee; because he can impress the interviewer by good behavior. He can show both his ability and his confidence. Then the interviewer can figure out whether he is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In a word, I think the interview will do good to both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By the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e and the interviewer can find a suitable person if both of them make the best of the job interview.
首先按顺序排列各句的主位。
Introduction: T1—Now, when a person is hunting for a job
T2—I
T3—The interview and the interviewee
Body: T4—The interviewer
T5—Then the interviewee
T6—I
T7—He
T8—He
T9—Then the interviewer
Conclusion: T10—In a word, I
T11—By the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e
T12—and the interviewer
这是一篇典型的三段式短文( Problem-Solution-Pattern),只要通读12个主位就可以清楚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发展方向。在引言中,作者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interview”有很多有利之处,而“interviewee”和“interviewer”两者可借此相互了解。第二段,作者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首先提出“interviewer” 的介绍,又使“interviewee”决定此项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接着又说明“interviewee”的自我介绍和能力展示又使“interviewer”确定对方是否是此项工作的合适人选。
接下来详细分析主位结构是如何向前推进的。
T1—R1
T2—R2(=R1)
T3(=R1)—R3
T4—R4
T5—(=R4)—R5
T6(=T2)—R6(=T5)
T7(=T5)—R7
T8(=T5)—R8
T9(=T4)—R9
T10(=T2)—R10
T11(=T5)—R11
T12(=T4)—R12
这篇短文使用的结构并不复杂,最多的主位推进模式为主位一致型(7次占58%),其次为延续性(2次,占17%),集中型(2次,占17%)。中间有T2.T6.T10三个主位插入成分表示作者的观点。将这种主位再细分还可以看到句式主位下的次主位与其他主位也是紧密衔接的,它们共同促进语篇的发展。
其推进模式如下图所示:
(para.1)
(question)→→→I(观点)有利彼此-ee and –er
I ↗ ↓
↑ ↓
↑(para.3) ↓First(para.2)
↑ -er ←←←-ee second -ee ←←← -er
四、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意义深远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较弱的一个环节。传统的英语写作教给学生的是主题句的扩展和一些形式上的词汇衔接手段,如转折词,副词等,并未触及语言系统内部结构,致使大部分学生苦学多年,仍然写不出语义连贯,表达清楚的文章。而主位推进模式从词汇入手,通过主位推进,教给学生的将是整个文章的布局谋篇。它将语言形式的演进语语言内部句与句之间意义的衔接紧密结合,进而扩展至对整个语篇主题思想的延伸和推进,最终完整准确的呈现详实的语篇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关键词:主位推进;语义衔接;篇章连贯;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英语写作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于英语写作的研究一直是英语教学四项基本技能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目前国内英语写作教学对篇章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英语作文的组织性、连贯性普遍不强,衔接意识差。语言学家韩礼德等认为衔接有助于连贯。把主述位理论及其主位推进模式正确灵活的运用于英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能更好的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二、主述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
(一)主位推进模式
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中,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我们可以找出四种语义上的衔接关系:重现关系,等值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综合各家模式,归纳出以下6种主位推进基本模式。
1、主位一致型:一个主位作为各小句的共同主位,表达已知信息,各句述位不同,模式为:T—T。
2、述位一致型:每个小句的主位不同,但述位相同,模式为:R—R。
3、连续型:上一句的述位是下一句的主位,模式为:R—T。
4、推进型:上一句的主位是下一句的述位,模式为:T—R。
5、平行型:在这种结构中,奇数句子的主位相同;偶数句子的主位相同,模式为:
T1—Tn+1;T2—Tn+2。
6、派生型:下一句主位有可能是上句的主位或述位派生出来的,模式为:
T—T1+n/R—T1+n。
三、主位推进,语义衔接在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析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生实际作文卷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
14分——切题。本文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Now, when a person is hunting for a job, there will always be a job interview and I think the job interview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The interview and the interviewee can know about each other through it.
First the interviewer can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job to the interview such as the wage, the work conditions and something else which is relevant to the job. Then the interviewee can decide whether the job is really suitable for him. Second, I think the job interviewer by good for the interviewee; because he can impress the interviewer by good behavior. He can show both his ability and his confidence. Then the interviewer can figure out whether he is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In a word, I think the interview will do good to both the interviewer and the interviewee. By the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e and the interviewer can find a suitable person if both of them make the best of the job interview.
首先按顺序排列各句的主位。
Introduction: T1—Now, when a person is hunting for a job
T2—I
T3—The interview and the interviewee
Body: T4—The interviewer
T5—Then the interviewee
T6—I
T7—He
T8—He
T9—Then the interviewer
Conclusion: T10—In a word, I
T11—By the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e
T12—and the interviewer
这是一篇典型的三段式短文( Problem-Solution-Pattern),只要通读12个主位就可以清楚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发展方向。在引言中,作者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interview”有很多有利之处,而“interviewee”和“interviewer”两者可借此相互了解。第二段,作者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首先提出“interviewer” 的介绍,又使“interviewee”决定此项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接着又说明“interviewee”的自我介绍和能力展示又使“interviewer”确定对方是否是此项工作的合适人选。
接下来详细分析主位结构是如何向前推进的。
T1—R1
T2—R2(=R1)
T3(=R1)—R3
T4—R4
T5—(=R4)—R5
T6(=T2)—R6(=T5)
T7(=T5)—R7
T8(=T5)—R8
T9(=T4)—R9
T10(=T2)—R10
T11(=T5)—R11
T12(=T4)—R12
这篇短文使用的结构并不复杂,最多的主位推进模式为主位一致型(7次占58%),其次为延续性(2次,占17%),集中型(2次,占17%)。中间有T2.T6.T10三个主位插入成分表示作者的观点。将这种主位再细分还可以看到句式主位下的次主位与其他主位也是紧密衔接的,它们共同促进语篇的发展。
其推进模式如下图所示:
(para.1)
(question)→→→I(观点)有利彼此-ee and –er
I ↗ ↓
↑ ↓
↑(para.3) ↓First(para.2)
↑ -er ←←←-ee second -ee ←←← -er
四、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意义深远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较弱的一个环节。传统的英语写作教给学生的是主题句的扩展和一些形式上的词汇衔接手段,如转折词,副词等,并未触及语言系统内部结构,致使大部分学生苦学多年,仍然写不出语义连贯,表达清楚的文章。而主位推进模式从词汇入手,通过主位推进,教给学生的将是整个文章的布局谋篇。它将语言形式的演进语语言内部句与句之间意义的衔接紧密结合,进而扩展至对整个语篇主题思想的延伸和推进,最终完整准确的呈现详实的语篇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