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历史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人物和事,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体验。任何国家的历史教育都是一定阶级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受特定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民族情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守“正”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我们对创新有着正确的认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一味否定,也并不意味着不要规则,创新实质是在一定规则下对传统的扬弃。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从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从而得出更全面的、新的历史认识。下面就坚持唯物史观培养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基本方法、结合中国近代史若干史实简析如下:
  一、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
  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都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首先要以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主要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称“奴隶制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就是以生产力标准出发的,不能因奴隶制度的血腥与罪恶而否定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以此审视中国近代史进程,长期以来我们将之归结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毋庸置疑,一方面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失去了独立发展机缘,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沉沦;但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带来了近代化,因此,笼统地称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容易弱化中国社会因“半封建化”所体现出的社会进步。正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所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因此,以生产力标准评判历史,能使我们对历史发展获得新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
  阶级分析是从某一阶级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出发,把与这一阶级有关的人物、事件,放在具体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加以分析、评价;历史分析则是以发展的观点,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作为评价人和事的重要标准。在历史分析中,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历史问题形成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建国以来,对近代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认识可谓一波三折,一度时间内,洋务思想曾被认为是“洋奴哲学”,洋务运动被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又有人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全盘肯定,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这场运动?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国家近代化的两大主题,中国近代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都对两大任务作出了反应,必须从各阶级的立场出发给予历史地分析。从阶级分析出发,洋务运动是为维护封建反动统治服务,且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以镇压人民起义的为主要目的,最终演绎了“师夷长技”难“自强”的历史剧,有许多值得批判和否定的层面;从历史分析出发,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先河,地主阶级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启动者,其创办的民用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起了诱导作用,则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显然,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特别是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能仅以阶级好恶或阶级斗争立场,而要全面分析、客观评判。
  三、运用发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分析
  历史事物的过去性,社会的不断运动变化,往往会造成许多历史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人脑中的反应也会产生不确定性思维,这种不确定思维不同于糊涂思维,而恰恰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观察历史,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原貌。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发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地分析观察历史问题,更能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对“预备立宪”这场清末政治改革的历史认识,传统的观点对其作用基本持否定态度,是“一场骗局”。但要把“预备立宪”放在中国近代民主代历史进程中来加以分析,却也不难看出这场政治变革“反映了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它加速了中国封建营垒的分化,是中国由封建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迈出的重要一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而“预备立宪”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附录中,提出了“公民权利义务”,尽管有局限,但毕竟第一次使国人感到自己还有权利、有义务,这对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运用发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分析历史问题,从“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到“亦此亦彼”的模糊思维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去观察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去唤醒沉睡的历史,开启学生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歷史教育才能真正与人的发展实现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內容摘要】当前一些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尴尬,甚至出现惊世刑事案件,事件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班主任与学生没有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笔者试图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互拥独立人格、交流等方面加以浅析,以达到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实现管理班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 尊重 人格 交流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成员,起主心骨的作用,班级的凝聚力就在
【内容摘要】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瞬间集中注意力,并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之中,从而激活课堂教学,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高中数学教学导入方法。  【关键词】多样导入 激活 高中 数学教学  前言  数学学科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
【内容摘要】学会学习是高中学生必备能力素养,是高中生将来发展的基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视频的利用能促进高中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从微视频的教学优势解读,到微视频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阐述,针对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出自己见解。  【关键词】微视频 高中信息技术 学会学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以来,中国学生品行、知识、实践能力并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会学习再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這一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目前,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升学等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中学生的心理上也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针对此,笔者基于现有资料,结合对某中学201名中学生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问题解决起到一定意义。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特点  1.常见心理问题比
【内容摘要】微课是新课程改革深化推进后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微课理念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添课堂的趣味色彩,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程序,促使各项人才培养计划有序实施,确保教育现代化任务稳步推进。构建新型的历史课堂,突出学生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是各国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提出的理论,对于实行现代教育模式的我国来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提倡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实行翻转课堂的策略。客观来说,目前我国部分高中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翻转课堂策略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优化,本文从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着手,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做出贡
【内容摘要】借助互动教学来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使用现状、如何在初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这三个方向展开了分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动教学 初中语文 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阶段,在学习过程就应该是老师和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对于西部地区的高中学校而言,做好体育工作,对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高中学校应充分重视开展体育社团的必要性,积极进行各种体育社团的组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兴趣,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本文着重探讨西部地区高中学校开展体育社团的必要性。  【关键词】西部地区 高
【内容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良好的课前导入对活跃整个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老师来讲,注重课前导入的艺术,让学生以一個良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总结几点导入方式,希望能对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前导入 方法 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内容摘要】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被较多的运用于中小学的教育与教学当中。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微课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应用  在当前的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还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