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复习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师生运用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理论和实际进行整合的过程。政治课的复习越临近高考,学生越显得比较慌乱,这样会严重影响复习的效果,结果会影响高考成绩。为此,本人把高考复习的一点经验、心得写出来,希望能为正在高考复习中的广大师生提供一点借鉴。
一、以“精”治乱
越临近高考,学生越显得特别慌乱,因为,政治课涉及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块,内容相当庞杂,需要识记和理解的内容特别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困难,为此,政治课组织复习就要突显精益求精,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达到融会贯通。对一些热点问题要时时关注,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那些常考知识必须做到准确无误。这就要求在复习中做到:紧扣考试大纲,狠抓主干知识,密切关注热点,注重常考知识。例如:今年的主要热点有:年初的冰雪雨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两个奥运会;神舟七号发射;十七大;华尔街金融风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物价和宏观调控;注重文化产业,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等等。再如“三农”问题(粮食价格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是本届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因而必然成为常考知识。还比如有关时政问题:政治性时事与政治常识紧密联系,经济性时事与经济常识相联系,文化性时事与哲学常识联系密切。这些在平时的做题复习中应该随时注意到,如果能够做到对这些重点问题的精深掌握,就能够做到以“精”治乱。
二、以“熟”治乱
俗话说:熟能生巧。高考政治的复习,不允许在考纲规定的范围年内有“死角”知识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一些知识大家都不怎么注意,教师不注意,学生不注意,但命题专家注意到了。试卷上一出现,大家才恍然大悟。这说明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准确地把握《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既要掌握主干知识,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次要知识的复习、掌握。越是到最后阶段,越是要做到:回归课本。还必须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切记猜题、押题、或者搞题海战术,以至于忽略对课本知识的再记忆,再认识。例如:从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来看,政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考点覆盖面越来越宽,知识分布也越来越全面和均衡。为此,我们在复习中就要既要有重点,同时又要面面俱到,一定要在熟悉课本,夯实基础上下大功夫,做到不留一个知识“死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熟”而治乱。
三、以“综”治乱
高考文综特别重视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为政治课,在复习中,尤其要注意梳理知识脉络,注重知识迁移,知识层次。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掌握知识,也就是要突出学科间、学科内的重组、整合和交融,做到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时效性,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以“法”治乱
根据多年对学生试卷的分析显示,学生在答政治试题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是:①基础不扎实(概念、理论掌握不全) ②思维能力差③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④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能用政治术语答题,“自己”语言较浓厚,层次不清,逻辑不严。)为此,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既要重视内容的要求,又要重视形式要求,与其说在猜、押题上下功夫,还不如说在语言表达、审题、专业术语的运用方面进行多训练,或者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答题规则,详细规范自己在答题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从而达到以“法”治乱的目的。
总之,政治课的复习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效率,方法是为提高效率服务,既要讲实践,又要讲理论,理论为指导实践服务。只有具备健康的高考心理素质,才能在复习中做到事半功倍,考出好的成绩。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3-12
一、以“精”治乱
越临近高考,学生越显得特别慌乱,因为,政治课涉及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块,内容相当庞杂,需要识记和理解的内容特别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困难,为此,政治课组织复习就要突显精益求精,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达到融会贯通。对一些热点问题要时时关注,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那些常考知识必须做到准确无误。这就要求在复习中做到:紧扣考试大纲,狠抓主干知识,密切关注热点,注重常考知识。例如:今年的主要热点有:年初的冰雪雨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两个奥运会;神舟七号发射;十七大;华尔街金融风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物价和宏观调控;注重文化产业,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等等。再如“三农”问题(粮食价格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是本届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因而必然成为常考知识。还比如有关时政问题:政治性时事与政治常识紧密联系,经济性时事与经济常识相联系,文化性时事与哲学常识联系密切。这些在平时的做题复习中应该随时注意到,如果能够做到对这些重点问题的精深掌握,就能够做到以“精”治乱。
二、以“熟”治乱
俗话说:熟能生巧。高考政治的复习,不允许在考纲规定的范围年内有“死角”知识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一些知识大家都不怎么注意,教师不注意,学生不注意,但命题专家注意到了。试卷上一出现,大家才恍然大悟。这说明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准确地把握《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既要掌握主干知识,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次要知识的复习、掌握。越是到最后阶段,越是要做到:回归课本。还必须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切记猜题、押题、或者搞题海战术,以至于忽略对课本知识的再记忆,再认识。例如:从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来看,政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考点覆盖面越来越宽,知识分布也越来越全面和均衡。为此,我们在复习中就要既要有重点,同时又要面面俱到,一定要在熟悉课本,夯实基础上下大功夫,做到不留一个知识“死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熟”而治乱。
三、以“综”治乱
高考文综特别重视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为政治课,在复习中,尤其要注意梳理知识脉络,注重知识迁移,知识层次。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掌握知识,也就是要突出学科间、学科内的重组、整合和交融,做到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时效性,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以“法”治乱
根据多年对学生试卷的分析显示,学生在答政治试题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是:①基础不扎实(概念、理论掌握不全) ②思维能力差③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④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能用政治术语答题,“自己”语言较浓厚,层次不清,逻辑不严。)为此,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既要重视内容的要求,又要重视形式要求,与其说在猜、押题上下功夫,还不如说在语言表达、审题、专业术语的运用方面进行多训练,或者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答题规则,详细规范自己在答题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从而达到以“法”治乱的目的。
总之,政治课的复习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效率,方法是为提高效率服务,既要讲实践,又要讲理论,理论为指导实践服务。只有具备健康的高考心理素质,才能在复习中做到事半功倍,考出好的成绩。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