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所谓“统觉”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b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依据《纯粹理性批判》文本,论述了康德发现“统觉”的逻辑进程,并且表明了统觉的先验综合统一性作为知性应用的至上原则是因为一切知性综合都必须归摄到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之中去。接着,本文进一步表明,“统觉”不仅仅是知性的应用的最高原理,同时还为理性理念的产生提供逻辑支撑。
  关键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统觉;先验理念
  一、发现“统觉”的逻辑进程
  “我们的知识产生自心灵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感受力),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前者,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后者,该对象在与那个(仅仅作为心灵的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在这里,表象与对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它们的区别,康德正试图从先验感性论过渡到先验知性论的探讨。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要建立一门关于感性的一切先天原则的科学,为此,“我们首先通过把知性在此凭借自己的概念所思维的一切都除去,来把感性孤立起来,以便仅仅留下经验性直观。其次,我们将从经验性的直观中把属于直觉的一切都分离开来,以便只留下纯直观和显像的纯然形式,这是唯一能够提供先天感性的方法”,而这些留存下来的纯然形式,便是空间与时间。在第二版中,康德以为空间与时间增加先验阐明的方式表明空间与时间作为感性纯直观形式的先天有效性。因此,在感性论中,康德表明感性杂多是在纯形式之下一并给予我们的,然而,人的认识能力如果只停留在感性阶段,那么就意味着什么都不是,或者什么都不可能。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我们最初引用的这段话,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可能的对象,二是对可能对象的认识。
  由先验感性论向先验知性论的过渡是连贯的,康德认为“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我们可以由此看出,感性与知性之间的关系是感性直观是知性思维处理的对象,而知性思维正是凭借概念处理对象的。所以,思维所凭借的概念实际上正是连结感性与知性的桥梁,由此看来已经清楚明白无疑了。因而,现在的问题便是,这种连结是如何可能的?并且最重要的是这种连结是如何客观有效的?
  这便是问题的关键。在范畴的先验演绎中,康德谈到表象的杂多是通过直观给予我们的,但是这杂多的连结则是不能通过感性给予我们的,因而它必是出自我们自身认识的自发性。“因为它是表象力的自发性的一种行动,而既然人们为了与感性相区别就必须把这种自发性称为知性,所以一切连结,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无论它是直观杂多的连结还是各种各样的概念的连结,就前者而言是感性直观的连结还是非感性直观的连结,都是一种知性的行动,我们把综合这个普遍的称谓赋予這种行动”。然而,这里请注意,这种连结决不能是盲目无序的,而是一种应由某种更高的规则去指导连结走向一种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的表象不能从连结中产生,毋宁说,它通过附加到杂多的表象上使得连结的概念成为可能。”那么,这种统一性能不能由那个连结感性与知性之间的“概念”即范畴提供最终的保证呢?康德认为这不行,因为“一切范畴都建立在判断中的逻辑功能之上,但在判断中已经思维了连结,从而思维了被给予的概念的统一性。因此,范畴已经以连结为前提条件了。”所以,我们必须到更高的地方去寻找这种统一性,“亦即到那本身就包含着判断中各种不同概念之统一性的根据,从而包含着知性就其逻辑应用而言的可能性的根据的东西中去寻找。”对此,康德给我们提供的线索是朝向那“作为质的统一性”,而这“质的统一性”便是康德所谓的“统觉的先验统一性”了。
  二、统觉的先验综合统一性是一切知性应用的至上原则
  现在,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论述中整理出這样的逻辑:一切知识都必是关于某对象的知识,而对象的概念表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表明在它之下的各式表象杂多能够被思维,然而,除此之外它不能表明任何东西。那么,这样一个作为统一的整体出现的“先验”对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康德在这里引入了“连结”这样一个概念,意图表明感性杂多在知性综合的作用下朝向某种统一的构建。但是,这种统一性并不能够为连结本身提供,也不能为范畴来提供,而只能是为统觉的先验统一性来提供。在这之后,我们便发现这种先验的统觉作为一种动作必然要伴随着一个先验的主体,才能表明任何的表象只要它在综合之中,都只能是我的表象,而只要是我的表象同时也就说明它处在综合之中,这个先验的主体就是所谓的“我思”即纯粹自我意识。
  正如我们在第一节开始所引用的话语中表明的一样,我们的知性知识实际上都是关于“对象”的知识,因此,我们的自我的意识实际上也可以称作为对象意识。由表象上升为对象,这是认识的一次飞跃;而我们并不能够从感性杂多中必然地导向某种统一,因为统一只有在杂多的统一进程才有可能,并且我们从这种统一中意识到一个先验主体处于其上的统摄作用,因而也就不能经由感性而设定“我思”。那么,如果在表象与对象这两极之间一旦出现了飞跃,表象作为感性直观形式即时空的统摄作用的结果,已经表明了直观形式之于表象的客观有效性,那么,知性概念应用于对象的客观有效性又在哪呢?恰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见到的那样,对象之下直观的一切杂多都处于同一个统觉先验的综合统一性的条件就是一切知性应用的至上原则。
  参考文献:
  [1][德]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3,57,83,121,147,117.
  作者简介:
  杨薇,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周记写作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学生反映最多的也是周记不好写。为激发学生写周记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在寻找周记材料上,从课内,课外两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周记;选材;课内;课外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学生反映最多的就是周记不好写,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写些什么好。而实际生活中他们觉得都是简单的重复,要么是:学校——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要么是:学校——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员任用的重要凭证,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做好人事工作的重要依据.通常人事档案由人事部门管理,人事档案不纳入国家档案管理体系,因此在国家档案管理的改革中
本文以教学《乡愁》为例,针对学生诗歌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把读作为教学重点,按着朗读与品读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
期刊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甲醇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所的危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由去年5月份时的最高5000元(吨价,下同)跌至今年年初时的1600元,下
《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走向多样化,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现代技术优势,成为部分教师所喜爱并依赖的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为日常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注意,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虽然先进了,而教学效果是否也就先进了呢?这是值得各位老师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部分教师
校园电视作为校园宣传和教育的工具,在全民修身的背景下,应该以一种全新的、贴近学生的形式开展文明修身的教育和宣传。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操作介绍了校园电视在开展文明修身活
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进中遭遇了困惑和困难,有其本身的原因,也有其外部的原因,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就必须增强领导层的支持,出台相应的行业指导文件,增强
在合同关系中,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往往会给另一方的利益造成损失,这种损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仅具有财产上的损失,另一种是除财产损失之外还存在一定的人身伤害。立法
本研究通过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液IL-3、IL-6、IL-8、IL-1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揭示患者皮损MSCs的异常,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免疫发病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