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借物喻人”的沃土凸显生命感和价值感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同历史性“美丽的转身”,新课改循序渐进向世人露出“庐山真面目”——生命感和价值感。同样,新生力量亦一如细雨滋润着我教好小学语文的心灵之树,“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凸显出高山流水般灵动的晶莹剔透。
  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把“拿《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来说,以桃花心木为主题,恐怕不是单纯地写树木。作者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你在学了《顶碗少年》《桃花心木》课文后,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要求学生字正腔圆连读两遍,以炽热的情感期望“天才”们走出遥远抽象的“桃花心木”,走进熟悉的身边事物世界。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收获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善朗格所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近两次的作文,我们班的效果总是不理想。与五年级二班相比,无论是书写、选材,还是主题凸显、首尾衔接,恰似高粱地里的谷子——差一大截儿。左思右想,反思所达不到的“期望效果”,我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粗枝大叶、粗心大意、笔触粗放、个性不及。如何让学生产生自己所期望的上进决心和信心,有个“借物喻人”五谷丰登的好收成?于是,趁星期五下午的作文课,先在头一节评析上周作文,读学生范文,讲解从《课外阅读》挑选的例文。期望学生“释放自然之趣,挥洒想象之乐;欣赏汉字之风,体验书写之美;感悟内容之情,享受作文之快;运用读写之功,收获学用之果。”
  第二节作文课,按惯例该是我滔滔不绝布置新作文题目,拉长脸子向学生使厉害——“看我的脸色行事”。然而,我却超出大家的想象,收上星期布置的特别“作业”——搜集素材。让学生每人回家数出49颗五谷粒儿。布置这项“另类”作业的唯一目的,即触类旁通,养成“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的好习惯。并写出每类粮食的意蕴——追求细节的完美,写出它们身上的让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美德,凸显“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令我吃惊的是,全班40位学生,有15个人没完成,25个学生按要求做到了。咦,15个学生没完成,不是多拿,就是少数;所写内容不是没表达出所选粮粒个性,就是夸大其词,连“借物喻人”都表达不清。更可恨有“滥竽充数”。令我更没想到的是,等一检查完,有一半的学生把自己手中的粮粒儿,毫不可惜倒入垃圾里……见时机成熟,我招呼到:“同学们,把手中的粮粒儿,各自交到组长桌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动情地朗诵起唐代李绅的《悯农》。想诱导学生说出粮食的生命感、价值感,走出遥远抽象的“桃花心木”,走进熟悉的身边事物世界。
  “老师,你在想‘滴水穿石’呀!”
  “不会想让我们再数一数每个小组粮粒儿的多少吧?”
  “莫不是想把我们的粮食拿回家喂小狗狗……”
  真是古人望却不可及的怅惘和思之不得的遗憾令我们感同身受。
  “同学们,大家说的这些我都想过了,但我最想表达的,很为这些粮粒儿感到伤心。”我打住了学生的七嘴八舌,一针见血地说道:“在经历风吹雨淋日晒之后,却要被当成垃圾,没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心有灵犀一点通。说到这里,不少同学已明白我的用意。我继续深入阐明:“这些粮食,是你们的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啊。看,高粱米粒儿,正替我们犯下的过错羞红了脸。大豆粒儿,正被我们的伤害气得面容蜡黄;谷子粒儿,正在用微小坚挺的脊梁托起‘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大’的真谛。面对每颗珍贵的粮食,我们还能无动于衷?我们还能不珍惜其应有的价值?”
  日常学习成绩并不出色的李英,举手朗读起根据自己的“素材”(谷子),抒发“借物喻人”:“老师,同学们,平常我的作文书写粗枝大叶,有时把‘点’放错位置,让‘庆’变‘厌’;有时把‘娘’写成‘狼’,闹出笑话;有时丢掉‘目’,把‘睛’凑合为‘静’。现在想想,真脸红!今后,我要像谷子一样,从自己做起,勇于低头,虚心向别人学习。即使收获到丰硕果实,也不满足。”关键是教师能否像对待天才一样期望她,在李英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像太阳之光下的露珠凸显出晶莹剔透。
  “我属于咱班中等生,再不能把自己的价值浪费掉了。我要像麦子一样,自抽穗开始,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完美的心态,要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哪!”手捧金灿灿麦粒的鹏鹏同学“借物喻人”更精彩!
  平时不开窍的戴栗,这一回真开窍了:“红高粱纯朴可爱,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不需要高等肥料,不需要充足水分,只需要一片薄土,只需要一锨土粪,就能使劲往上长,就能给人们带来果实。红高粱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真值得我去学习……”“借物喻人”恰到好处。走出遥远抽象的“桃花心木”,走进熟悉的身边事物世界变为现实。
  作文课代表晓萌用自己的一首“小诗”将作文课堂“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推向高潮:“五谷丰登寓意浓,各有价值在其中。一粥一饭来不易,广阔天地美德情。”
  虽然没能上新作文课,写新题目,但我感觉课堂“借物喻人”这片沃土,已“长”出“人格心灵”的灵动。
  人格心灵,原来是这样纯洁的一种感情,原来就产生于具体可观的事物中。人格心灵,原来是生命感和价值感的烛照,心田的五谷会慢慢给学生长久的精神润泽。
  教学作文《回顾·拓展三》让我最大的收获——走近遥远抽象的“桃花心木”,走进熟悉的身边事物世界,学生就会愉快地学习着,幸福地成长着。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阵地,是师生“演”好一堂课的大舞台。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呢?我认为,师生情感交流、师生合作参与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激活课堂的三大主要因素。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激活    于漪老师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动的、活的,充满情趣和灵性的氛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社会性和综合服务性。在语文教学的三大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最关键的是课堂
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前,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层出不穷,但只要你粗略地浏览一下,你会发现不少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似乎缺少关键的一点,即对个性化阅读的研究缺少“个
优美流畅的音乐旋律,蕴含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教学的好帮手。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的教学资源。它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以其生动的形象来表现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旋律在语文课间涌动,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高尚的、灵魂升华的情感。因此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旋律可以陶冶情操,激励情感。在教学实践中
多年来,语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走入了误区,教师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按照老师事先设定的路子亦步亦趋,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造成了高耗低效的后果。显然,这与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新课程把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和重点。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等,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突出创造教育。时代呼唤要培
【摘要】小学体育课本来是学生喜欢的一门课,但由于夏季的到来,体育课又成为学生想上又不想上的一门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天气热学生都不愿意流汗,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就根据夏季的特点来谈谈小学的体育课教学。  【关键词】小学 夏季 体育课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强,喜欢与同学在体育课堂上展示自己,更愿意在活动中用取得的胜利来获得愉悦感,从而在
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社会中,良好地语言表达能力会受到人们的称赞,也容易使别人接受你,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想说、爱说的兴趣,达到“不亦说乎”的美好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生长的起航点,而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对于少年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影响学生在少年时期的心智、动作、耐力、毅力、思维逻辑能力、品德修养以及想象力与创作力等等,而趣味对于少年时期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如何把趣味教学引入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让孩子们在音乐的篇章下健康顺利的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育 趣味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要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这就说明我们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要将歌曲、歌谣引入小学英语课堂。这样不仅便教利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开启心智,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小学英语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歌曲、歌谣以它韵律优美、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等特点深受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振兴在教育,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学活动的重要话题。那么,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呢?本人从事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本人认为,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