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的核心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叙述不仅要学习文章内容,而且还要学习它的形式。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则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己首先就应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意识,要敢想敢做,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的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是时代,更是素质教育赋予語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与生俱来,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的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等。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敢于创新……创造性应看作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国青年报》)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2.培养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
  三、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为此,身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勤于思索,还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微笑、鼓励、幽默带进课堂,让“愚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上课前——充满期待,上课——充满激动,下课——充满愉悦、收获。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使学生如浴春风,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灵感更易不期而遇,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
  扎实渊博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厚积才能薄发。心理学家沃拉斯(1926)提出创造思维过程的四阶段理论也认为:创新思维是从收集对创新活动的必须信息,掌握有关技术等准备开始的。
  “解放小孩的空间。——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的创造力”。 我们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让学生的视野拥抱整个世界……让学生沐浴在这广阔的时空环境中,见之,则开眼界长知识;听之,则明始末增信息;说之,则表情意通思想;读之,则广见识晓事理。如此,又何愁我们的学生创新思维没有源头活水呢?
  五、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非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3. 培养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二)在教学环节中尤其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表现为对一个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然后从多方面提出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可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1.多向思维的训练
  2.变向思维的训练
  3.新向思维的训练
  (三)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一切在形式逻辑基本范围内所不能包容,而又在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有效作用的思维形式,如灵感、顿悟、直觉思维等。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语文教学要机地结合。在面临经济创新时代的来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和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现。而语文课堂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壮大,是及其重要且有深远意义的。
其他文献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的碳二维纳米材料,它是由碳六元环组成的二维蜂窝状点阵结构,碳原子的排列与石墨原子层排列相同。地球上不缺少石墨材料,为制备石墨烯材料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目前常用的石墨烯只要由两大类方法制备,一种是将石墨氧化为氧化石墨烯,再通过化学方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另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或某些操作将石墨直接转化为石墨烯。在本文主要研究第一种方法中的绿色还原方法。本文中的石墨烯都是由氧化石
期刊
一、高中政治课“课堂形式”的转变  高中政治课课堂形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原因是我国培育学生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双基”目标、“三维”目标转变成为现在的“核心素养”目标。“素养”培育它不同于“知识”传授,课堂形式将要对自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化了的班级授课制进行彻底挑战。  1.教师教学
期刊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知识和信息将成为在这个竞争性的社会里立足、提升以及与他人抗衡所必备的首要条件。因此,对一个国家或一个集体而言,能否培养和使用好人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关系到集体事业的成败。人是社会的主宰,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必将成为世人争夺的对象。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教育抓起,必须从孩子抓起,必须从细节抓起,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过程中,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因素正在影响着物理教学,并将开创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新生代的物理教师,物理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象,促进物理教学信息化。本文将从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出发,讨论物理教学信息化的优势与不足。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操作
期刊
新课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内容分为四个大的板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而课题学习是初中数学课程新设置的数学学习领域,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
期刊
临近期末复习,教师的高效复习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轻松应对,尤其是小学数学老师,受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制约,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题理解难免会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应用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要掌握好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要求小学的数学老师能够对此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高效的复习,让小学生都能够在期末的复习中查缺补漏
期刊
一、幼儿绘画创作的价值及影响因素  绘画创作是指创作者在一定的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加工、创造出静态、可感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艺术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幼儿时期美术教育能起的作用是长期的,终生受益的,并且是成人阶段再教育不能弥补的。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他的价值在于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人们交流、传递信息的路径,也很大程度上为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改革的技术支持,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微课将搭载信息技术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平台。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中学里一个班级的人
期刊
课堂教学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学生能学到什么,提高什么,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课改所带来的新变化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亦或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模式的变化产生了好的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一些听课记录及与同事们的共同讨论,就
期刊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作文教学上出实效。尤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景,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优美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