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亚历山大藻相关论文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类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的产毒赤潮甲藻,其产生的麻痹性贝毒可通过食物链在鱼类、贝类等水生......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目前贝类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引起的主要因素,也是海洋环境和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在201......
膝沟藻毒素2&3(gonyautoxins 2&3,GTXs 2&3)是一种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主要由亚历山大藻等甲藻产生。近几年,在......
湛江海域是我国的重要水产养殖海域之一,其出产的各类水产品远销海外及国内许多重要城市。但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赤潮灾......
实验室条件下,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的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的......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近年来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区域扩大,赤潮危害加剧。海洋细菌由于其本身的种群多样性、生理生化多......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它会造成严重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和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区域扩大,赤潮......
赤潮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危害,其爆发时对于海洋环境、水产养殖乃至人类健康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因此赤潮的起源和防治多年来一直是众多专......
本论文主要研究麻痹性贝毒(PSP)的分离纯化及检测和对贝类排泄的影响。在PSP的分离纯化实验中,对用0.05mol/L醋酸从塔玛亚历山大藻中提......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期刊
研究了海水淡化浓排水中的金属铜对2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海洋原甲藻的影响。配制一系列含不同含量Cu2+的海水培养了2种海洋......
以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Alexandrium tamarensse,HK strain)为材料,研究了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根系分泌物及其丙酮、乙......
塔玛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毒甲藻,它所引发的赤潮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生,对海水养殖业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
目的 研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的生长曲线及其在不同生长期分泌的麻痹性贝毒素(paralytic shelfish poisoning,PSP)......
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
评价UV-B辐射增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塔玛亚历......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θ/℃)、盐度(ρ/g L-1)及pH对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大鹏株)的生长及其毒力的影响.实验表明,塔玛亚历......
有毒甲藻棗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ru)Balech)在低氮的F2培养液中会形成休眠孢囊.在试验的递度中,f20NO3-诱导......
从漳江口红树林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菌株BS01 Brevibacterium sp.,其胞外活性产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
通过生命表技术观察以裸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绿色巴夫藻为饵料时蒙古裸腹蟤的存活率、生殖率,并分析、探讨不同藻类对蒙古裸腹蟤......
通过对2002年5月东海赤潮原因种-东海原甲藻和亚历山大藻的单一藻种和两种藻混合情况下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影响的实验研究,发......
利用2001年11月至2003年2月从长江口、闽江口和北部湾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分离的休眠孢囊,萌发获得三株塔玛亚历山大藻,并研究了温度......
2003年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CR)和摄食率(IR),实验时间持续3 d,水......
水体中的藻类是麻痹性贝毒的主要来源,现已知海洋中有13种单细胞的甲藻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目前在我国海区已经发现的产毒甲藻主要......
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将海湾扇贝受精卵暴露于......
于1998年9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附近礁石区采集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axandrium ......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关系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密度对塔玛亚历山......
通过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对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之间......
藻类氮的生态辐是指在一定氮浓度范围内藻类能生长和繁殖的浓度范围。它由藻类生长的最佳氮浓度、氮适宜生长范围和氮耐受限度构成......
研究了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腹腔注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毒素粗提液对鳃及肝组织的Na+-K+-ATP ase活性......
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材料,观察了玉米茎秆和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比较了灭菌、未灭菌玉米叶的抑......
为了探讨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机制,筛选和发现新的、高效、低毒或无毒、能迅速控......
测量了6种东海常见的浮游植物在两个温度(20℃,15℃)、三个光照(7000 Lux,4100 Lux,1100 Lux)下的不同生长期的三维激发/发射荧光......
应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9株来自欧洲和中国等不同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了不同地理藻......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适......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适......
近年来人类活动释放的含氟、氯等有机物对臭氧层造成破坏,使得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280-315nm)辐射增强。为此,......
旨在对溶藻细菌筛选方法的摸索。从辽宁大连周边海域分离的37株海洋细菌中,尝试用试管法筛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溶藻能力的功能......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
初步分析了起始浓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Balech)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种群增长的影响.在......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下,用M......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鸟嘌呤核苷为虚拟模板,本体聚合,合成GTX1,4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
2006年9月,南隍城岛附近海域首次发生由塔玛亚历山大藻(Alezandrium tamarense)引发的大规模赤潮,面积约2.37km^2,最大细胞丰度2.334×......
利用脂肪酸鉴定法和荧光微生物法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的共生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中分离出......
为明确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长的化感作用,揭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drium tamarense ATDH01)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溞状幼体和仔虾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