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幸福教育路径优化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0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历来为古今中外的人所孜孜以求,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整个社会的变化也日新月异,物质价值凸显,各种多媒体平台所呈现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对高中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冲击,对其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高中生“空心病”、抑郁症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原因是部分高中生对幸福、成功的理解有偏差,造成了其幸福感、方向感的缺失。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向高中生进行情感和三观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幸福教育,一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正确幸福观念和幸福生活能力的青少年;二是能够完善现阶段教育理念体系,优化教育方法,促进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问卷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幸福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调查及实践经验,全面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幸福教育的优化路径。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一是对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简单介绍。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等对与幸福教育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明确了幸福教育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对幸福的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精神与物质、创造与享受、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习近平的幸福观指出,幸福需要奋斗。三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以及观察法的方式,分别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角度,包括学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生评价以及教师幸福感等多个方面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幸福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学校未能够建立明确的幸福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考核机制,幸福教育的主题性内容严重不足,学校对教师幸福感的关注度不够,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通过分析教师幸福感与学生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部分教师也存在着对幸福教育认知不够清晰以及未能在课堂内外贯彻幸福教育。主要表现为:课下缺少与学生的必要交流,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足,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语言不够有亲和力,讲课过程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等问题。四是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幸福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幸福教育理念不明确,幸福教育的主题性内容存在不足,幸福教育的教学方式实效性不足等,以及其原因:学校考核评价标准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度不够,部分教师的幸福教育能力不足。五是提出幸福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的具体优化路径:加强学校幸福教育体系的构建,强化教师幸福教育能力,完善学校幸福教育相关评价机制。以及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充实幸福教育相关教学资源,丰富幸福教学内容。六是对本研究做出结论。后续笔者也会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幸福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年。高中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品格和坚定的立场,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了这一重任,“四史”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推动
学位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几项举措,包括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等。以此对X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剖析该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做法以及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改进方案,研究包括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
学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注重培育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不仅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体现,也引导着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优质素材。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增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深化高中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准确认识和精准把
学位
网络连接世界,数字改变生活。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革新课堂的利器。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VR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教学变得智能化,数字化课程资源也广泛应用于教学。数字课程资源是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上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数字化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微课、教案、素材、题库等在教学中使用的数字资源。数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有
学位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革命文化,对高中思政课有着高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创新大别山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对高中生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大别山
学位
学习投入是一种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沉浸于学习之中,持续的、富有积极情感的状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也是学业成就和辍学率的预测变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习投入由于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初中生学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研究主题。已有大量横向研究描述了环境因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大部分研究分别发现近期环境因素(如家庭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投入的影
学位
学业拖延是拖延在学习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指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习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才开始行动的行为倾向。学业拖延的现象在学校中相当普遍。一方面,它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目标的完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获得,阻碍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另一方面,它还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前人研究发现,学业压力与学业拖延存在正向联系,验证了压力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联系。但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学位
劳动意识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是推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坚实力量。培育高中生的劳动意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助于提升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满足当下高中生创新性发展需求;也有助于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长久发展,坚持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前,高中阶段重视课程知识培育,轻视学生成长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大量适龄劳动力向城区迁移,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已经成为近十年人口流动的新趋势。怎样保护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学习发展,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然而,许多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的流动儿童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和高负荷的学业压力,出现了学业倦怠的现象,这对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和身心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也有悖于我国教育强国的发
学位
记忆是个体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认知能力的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是指对有关事件和事实的描述的记忆,如生活常识和书本上学习的各种知识都属于这类记忆。已巩固的记忆并非永久固化不可改变,而是经过再激活后重新变得不稳定,可以对其进行干预和修饰,经过再次巩固使不稳定的状态重返稳定,这一现象被称为再巩固。研究表明,运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