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技巧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是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按以下六个环节安排教学效果不错。
  
  一、整体感悟抓特征
  
  说明文作者常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总说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标志,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征,才能对事物进行准确的说明,才能写好说明文。同样,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征,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了解被说明的事物。抓住特征去读说明文,就好像看过示意图去游园一样,可免走冤枉路。可见,让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感悟抓特征是教学说明文关键的一步。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可让学生速读课文,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再找总说句,看事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不难发现: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石拱桥,其特征是“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以下的内容自然是介绍中国石拱桥形式是如何的优美,结构是如何的坚固,学生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二、瞄准对象理顺序
  
  如果把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视为公园入口的游览示意图,那么说明的顺序就是浏览各个景点的线路。正确地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说明文。不同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采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有按时间顺序的、按空间顺序的、按“程序”顺序的、按逻辑顺序的,理清了说明顺序,学生就不会走弯路。
  
  三、浏览寻觅中心句
  
  段落的中心句不仅是全文的纲领,而且段落中心往往通过中心句来体现。中心句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分项概括说明,与说明对象的特征构成说明文的主框架。中心句准确、精练,一般放在各段的开头。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进一步从不同方面认识事物。如《中国石拱桥》的第4至9自然段、《向沙漠进军》的前8段。
  
  四、对照特征思方法
  
  说明文就是要介绍说明事物,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表达清楚或把要说明的道理阐述得更明白,说明文常常要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分析找出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说明效果。如:打比方能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列数字能使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因量化而精确更有说服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等。一篇说明文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要据说明的对象而定,而在同一篇文章中,仅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物说清、把事理阐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说明效果。
  
  五、细嚼慢咽品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没有散文的优美,没有小品文的诙谐,也没有议论文的铿锵有力,“准确”是它的先决条件。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的方式,品味说明文是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其语言不含糊、不啰嗦、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说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严密无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明、严密的语言特点。
  
  六、学习理论重实践
  
  学习说明文能了解更多的事物,明白更多的事理,但生活的实际不仅是了解和明白,更需要发现和介绍。因此,写作说明文是说明文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写法指导,在掌握说明文的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归纳其写作方法:首先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其次,根据说明的对象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三要善于使用中心句体现文章的纲领,构建说明文的主框架;四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综合说明事物特征;五要注意写作语言的准确性,简洁严密地进行说明。然后让学生动笔去写,做到学以致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说明文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把握规律,科学地授之以方法和技巧,学生就一定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真正学好这一体裁的文章。
其他文献
由于对新课程理论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教育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人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做学习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收益可看做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进步和
[摘要]本文从课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的语言特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丰富理论课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理论课 教学效果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但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平时在运动场上英姿威武技艺超群的体育教师,一旦进入室内课堂拿起粉笔讲理论课时,就感到无所适从,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人从课的特点、教
在对古代诗歌的复习中,我们怎样才能低耗时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材诗歌的复习,谈谈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一、掌握鉴赏古典诗歌必备的常识    首先,在复习中,尤其是在对《唐诗宋词选读》的复习中,要适时地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对唐诗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掌握唐诗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诗歌的特点、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粗略了解唐诗发展的背景和诗人生活的时代特点
历史课堂是历史老师把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和学生学到应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历史课堂是否生动、活跃又是历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收到应有的效果的前提,所以我们历史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把它变得生动、活跃。下面就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一、教师要具有“既专又博”的知识    恩格斯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学生所采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小组活动(group work)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在动中学(learning b
高三作为备战高考的关键一年,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于过程训练。那么过程训练又应该注重什么呢?应该注重技巧。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进行学习,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掌握有效方法,扩大词汇量    1.按音节记单词。英语中有些单词长而复杂,但是按音节去背诵单词就会有据可依,记忆就会牢固持久。  2.按构词法记单词。许多英语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呢?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采用问题教学
一、英语学困生的界定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在中学,总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精神不集中、开小差,感到作业负担过重,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有的甚至放弃英语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英语“学困生”,即学业成绩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的学生。这些“学困生”的智力正常,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很难适应普通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教师的主要任务。笔者试就中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略谈个人管见。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容器,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由于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重视不够
怎样才能在高考考场上写出精彩的作文呢?我认为首先是作文开头要精彩。精彩作文开头有下面几种方式:    一、引用材料式: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用    例: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