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是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按以下六个环节安排教学效果不错。
一、整体感悟抓特征
说明文作者常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总说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标志,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征,才能对事物进行准确的说明,才能写好说明文。同样,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征,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了解被说明的事物。抓住特征去读说明文,就好像看过示意图去游园一样,可免走冤枉路。可见,让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感悟抓特征是教学说明文关键的一步。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可让学生速读课文,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再找总说句,看事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不难发现: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石拱桥,其特征是“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以下的内容自然是介绍中国石拱桥形式是如何的优美,结构是如何的坚固,学生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二、瞄准对象理顺序
如果把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视为公园入口的游览示意图,那么说明的顺序就是浏览各个景点的线路。正确地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说明文。不同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采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有按时间顺序的、按空间顺序的、按“程序”顺序的、按逻辑顺序的,理清了说明顺序,学生就不会走弯路。
三、浏览寻觅中心句
段落的中心句不仅是全文的纲领,而且段落中心往往通过中心句来体现。中心句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分项概括说明,与说明对象的特征构成说明文的主框架。中心句准确、精练,一般放在各段的开头。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进一步从不同方面认识事物。如《中国石拱桥》的第4至9自然段、《向沙漠进军》的前8段。
四、对照特征思方法
说明文就是要介绍说明事物,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表达清楚或把要说明的道理阐述得更明白,说明文常常要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分析找出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说明效果。如:打比方能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列数字能使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因量化而精确更有说服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等。一篇说明文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要据说明的对象而定,而在同一篇文章中,仅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物说清、把事理阐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说明效果。
五、细嚼慢咽品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没有散文的优美,没有小品文的诙谐,也没有议论文的铿锵有力,“准确”是它的先决条件。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的方式,品味说明文是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其语言不含糊、不啰嗦、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说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严密无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明、严密的语言特点。
六、学习理论重实践
学习说明文能了解更多的事物,明白更多的事理,但生活的实际不仅是了解和明白,更需要发现和介绍。因此,写作说明文是说明文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写法指导,在掌握说明文的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归纳其写作方法:首先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其次,根据说明的对象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三要善于使用中心句体现文章的纲领,构建说明文的主框架;四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综合说明事物特征;五要注意写作语言的准确性,简洁严密地进行说明。然后让学生动笔去写,做到学以致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说明文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把握规律,科学地授之以方法和技巧,学生就一定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真正学好这一体裁的文章。
一、整体感悟抓特征
说明文作者常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总说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标志,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征,才能对事物进行准确的说明,才能写好说明文。同样,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征,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了解被说明的事物。抓住特征去读说明文,就好像看过示意图去游园一样,可免走冤枉路。可见,让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感悟抓特征是教学说明文关键的一步。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可让学生速读课文,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再找总说句,看事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不难发现: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石拱桥,其特征是“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以下的内容自然是介绍中国石拱桥形式是如何的优美,结构是如何的坚固,学生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二、瞄准对象理顺序
如果把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视为公园入口的游览示意图,那么说明的顺序就是浏览各个景点的线路。正确地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说明文。不同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采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有按时间顺序的、按空间顺序的、按“程序”顺序的、按逻辑顺序的,理清了说明顺序,学生就不会走弯路。
三、浏览寻觅中心句
段落的中心句不仅是全文的纲领,而且段落中心往往通过中心句来体现。中心句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分项概括说明,与说明对象的特征构成说明文的主框架。中心句准确、精练,一般放在各段的开头。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进一步从不同方面认识事物。如《中国石拱桥》的第4至9自然段、《向沙漠进军》的前8段。
四、对照特征思方法
说明文就是要介绍说明事物,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表达清楚或把要说明的道理阐述得更明白,说明文常常要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分析找出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说明效果。如:打比方能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列数字能使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因量化而精确更有说服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等。一篇说明文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要据说明的对象而定,而在同一篇文章中,仅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物说清、把事理阐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说明效果。
五、细嚼慢咽品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没有散文的优美,没有小品文的诙谐,也没有议论文的铿锵有力,“准确”是它的先决条件。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的方式,品味说明文是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其语言不含糊、不啰嗦、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说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严密无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明、严密的语言特点。
六、学习理论重实践
学习说明文能了解更多的事物,明白更多的事理,但生活的实际不仅是了解和明白,更需要发现和介绍。因此,写作说明文是说明文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写法指导,在掌握说明文的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归纳其写作方法:首先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其次,根据说明的对象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三要善于使用中心句体现文章的纲领,构建说明文的主框架;四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综合说明事物特征;五要注意写作语言的准确性,简洁严密地进行说明。然后让学生动笔去写,做到学以致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说明文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把握规律,科学地授之以方法和技巧,学生就一定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真正学好这一体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