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变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呢?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采用问题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问题课型”或“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法”在变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老师应如何“设疑”,也就是要善于提问。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趣味化
  历史教材有些问题时间跨度大,课本的叙述又简单,上课时学生一问起来就没完没了,教师如果没有宏观调控好,学生会越问越多,让老师难以招架,这样就变成了一堂问题繁多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因此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有的放矢、有放有收。笔者在讲《北伐军胜利进军》时,学生就问:“为什么要先攻打吴佩孚”,我先让学生看《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然后问学生:“北伐方针体现了什么原则”,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北伐先攻打吴佩孚,体现了“由近及远”以及吴佩孚对国民政府威胁最大。
  (二)问题的设计要新颖而又富于启发性
  一看就能从课本上找出答案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争辩及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积极回答问题了。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新颖而又富于启发性。如上《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这一课时,直接问学生“诸侯争霸的原因、目的、过程、影响各是什么”,是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如改为:“史书上说:春秋无义战。你同意此观点吗?为什么?”学生则会兴趣大增。
  (三)知识的链接要问题化
  我们的历史教材,章节子目之间,构成了系统的知识网,每节课的子目和子目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上课时,要注意内容的链接,如能用“问题”来链接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上《“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课,讲完第一个子目“工农武装起义”后这样设问: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星火是怎样形成燎原之势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的?以转入教材第二个子目“井冈山的星火”的学习。
  (四)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特别是比较型的问题必须明确指向性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比较型的问题,必须明确指向性。如一位老师在上总结课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分析比较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学生们漫无边际地说,老师一下子无法控制课堂。如果老师事先给出以下的比项:相同点有:①社会背景相同;②革命性质相同;③革命后果相同;④失败原因相同。不同点有:①革命范畴不同;②革命纲领不同;③革命领导不同;④群众基础不同;⑤革命武装不同;⑥革命结果不同。学生就不会漫无边际地说了。
  (五)提问要注意问题的探究性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压缩于斗室,可充斥于广厦,把学生放在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发挥多大的能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留出一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欲望。这就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性。如笔者在讲完《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课后问学生“贺州人民有没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呢?”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悄悄议论开来。我马上提出了一个有探究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以《抗战时期的贺州》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一个月后,同学们交来了许多作业,如《听爷爷讲抗战小故事》、《抗战时期的贺州昭平黄姚古镇》、《‘广西日报’在昭平》、《徐悲鸿的七箱画在昭平》、《丰子恺漫画展览在昭平》、《救护美国飞行员》……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我这个当老师的非常感动。1944年7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攻陷长沙,逼进广西。9月,桂林大疏散,何香凝、梁濑溟、千家驹、高士其等一批进步人文化人士沿桂江南下撤至贺州昭平,后转移到贺州昭平黄姚镇。在贺州昭平黄姚镇,他们出版《广西日报》(昭平版),扩大抗日宣传,创办了黄姚中学,培养人才,开展民盟活动。在这些爱国行为的推动下,贺州昭平黄姚镇抗日救国运动空前高涨,成为当时桂东地区开展抗日活动的重要基地。鉴于黄姚政治、地理环境的有利因素,1945年夏,中共广西省工委决定将省工委机关从贺州钟山县迁来贺州昭平黄姚镇。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有的同学还亲自到黄姚古镇参观省工委旧址、钱兴烈士塑像,通过动手、动脑,身临其境,学生们都会深受感动,真正体会出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战争的历史画面仿佛从书本走出来,跃然于眼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六)解决问题要有彻底性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织作答,不管是哪种形式,务求问题的彻底解决。教师备课时,不但要设计好问题,而且要充分地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预先准备好各种对策和教法,这样才会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如:上高三复习课《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时,提问:“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是什么?它与北宋、南宋、明末农民起义的口号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这些问题对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回答。但是,很少有学生回答得完整,很难形成以下历史概念:①封建生产关系造成贫富悬殊及土地兼并严重,是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②要求推翻封建剥削的制度及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③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民战争的水平是逐步提高的,而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
  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勒说:“教师应该较少阐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及美妙性,引发美感。”问题教学法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问题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它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其实质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形成渗透式思考问题的科学研究品质。因此,“问题教学法”是变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我校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几年来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互动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任务。“互动”就是要彻底改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尽管目前教学形式不断革新,但历史课堂教学提问仍然是基础教育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具有检查知识、巩固教学、启迪思维和反馈信息等作用,广泛地应用于历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新形势、新理念下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形式的积极意义,将是本文要探讨的中心话题。    一、注意问题的针对性    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是“形散而神不散”,看似
2000多年前,屈原在得知秦国大将白起率兵攻破楚国国都郢的消息后,抱着悲愤和绝望的心情来到汨羅江畔,沉江而没,以实现自己“伏清白以死直兮”的诺言。他所选择的道路是许多后来的传统文人命运的轨迹。纵观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我们就可以发现屈原之死不是这个悲剧的谢幕,而是这个悲剧的开始。    一、屈原悲剧精神的普遍意义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最初颇得怀王的信任,“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改变应付式的学习心态,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可知,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好胜心,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能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渴求新知识,渴求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顺着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便可以激发和巩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以
由于对新课程理论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教育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人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做学习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收益可看做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进步和
[摘要]本文从课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的语言特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丰富理论课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理论课 教学效果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但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平时在运动场上英姿威武技艺超群的体育教师,一旦进入室内课堂拿起粉笔讲理论课时,就感到无所适从,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人从课的特点、教
在对古代诗歌的复习中,我们怎样才能低耗时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材诗歌的复习,谈谈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一、掌握鉴赏古典诗歌必备的常识    首先,在复习中,尤其是在对《唐诗宋词选读》的复习中,要适时地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对唐诗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掌握唐诗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诗歌的特点、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粗略了解唐诗发展的背景和诗人生活的时代特点
历史课堂是历史老师把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和学生学到应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历史课堂是否生动、活跃又是历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收到应有的效果的前提,所以我们历史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把它变得生动、活跃。下面就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一、教师要具有“既专又博”的知识    恩格斯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学生所采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小组活动(group work)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在动中学(learning b
高三作为备战高考的关键一年,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于过程训练。那么过程训练又应该注重什么呢?应该注重技巧。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进行学习,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掌握有效方法,扩大词汇量    1.按音节记单词。英语中有些单词长而复杂,但是按音节去背诵单词就会有据可依,记忆就会牢固持久。  2.按构词法记单词。许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