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墨匀色 妙笔绘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ljgsdk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考场作文是定时高质文章。在立意上,讲求阳光正面,要关注生活,审视成长历程;追踪热点,链接现代社会;倾注自然,打造地方名片。在结构上,要选择最合适的“包装”,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情感上,要写好真我世界,让文章多接“地气”;要关注窗外风景,多呼吸新鲜空气;学会客观思考,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在技法上,要注重细节,综用修辞,锤炼语言。
  [关键词] 阳光立意 创新结构 真实感情 丰富手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1
  近来,总有许多学生在微博上与笔者交流,大谈考场作文的难处。有学生说,在语文考试时我一写到作文就紧张,常常是赶着时间,匆匆写完,回头再看,却词不达意,语言干涩,有时还会跑题。还有学生诉说,我在考场上实在写不出什么真情实感,只能搜肠刮肚、胡编乱造、杜撰了事……的确,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考场作文,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在考场中新鲜出炉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不仅需要平日的博览与积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下面,笔者就如何写好一篇考场作文做一些交流。
  一、立意选材——多一点阳光,少一点灰色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多为命题作文或是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上基本不设思维障碍,目的就是让学生 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而且,近几年作文题目多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写自己在生活中独特的见闻感受。但不少学生不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新鲜素材,不善于发现成长中的独特风景,因而立意要么陈旧不堪,要么格调不高。比如,写亲情,一些学生必写自己生病,母亲照料;写友情,必是自己有难,同学相助;更有甚者,写到学习生活,满腹牢骚,大吐苦水……这些陈腐的立意、灰暗的思想,在阅卷中自然得不到好评。
  古人言“立意为宗”,非常重视文章立意。在考场作文中,我们首先要在立意上下工夫、细斟酌,让文章的立意充满“阳光”,即立意不仅要创新,而且要给人正能量。“阳光”立意的范围极广:从时间看,昨天的回忆、美好童年;今天的生活、青春感悟;明天的畅想、梦想未来。从地域看,山川风物,皆可入文;花树叶草,都可寄情;家內邻里,真情无限;课上校外,欢乐无边。从虚实看,邀古代先哲走进笔端,与圣贤对话,遨游心灵天地;请名家人物走进尺素,与名家交流,感知生活真谛……
  如在以《关心》为题的考场作文中,当不少考生把目光锁定在父母关心、老师关心、路人关心、朋友关心等人类亲情时,有一位考生另辟蹊径,写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关心,以被喻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片被毁,而使地球母亲患上“炎症”,引发了一系列洪水、飓风、极寒、干旱等极端天气为立意,引出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思考,而且与时事接轨紧密,既显得与众不同,给人积极思考,又充满时效性。
  二、结构布局——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守旧
  考场作文要想在第一时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新颖的文章“外包装”,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考场作文一般要求600字以上,不会突破800字,段落的划分,一般以6~8段为宜,这样显得结构匀称。切不可通篇只有一段,或是分成“经典老三段”,再不就是首段冗长,结尾草草,使文章头重脚轻。
  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两者若能互为优化,就能相得益彰。比较适合在考场作文中使用的结构形式有画面剪接式、日记体、微博体、书信体、新闻报道、门诊病历、“乡愁体”、独幕剧本等。学生如果能将独特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相结合,就一定能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优秀考场作文《幸福地图》中,一考生将自己的幸福生活创意为对地图路线的表述,形式新颖。文章开头写道:“一天,我偶然得到一幅神秘的地图,上面烫着‘幸福’两个字。我好奇地翻开它,顺着蜿蜒崎岖的路线,小心翼翼地踏上了寻找幸福宝藏的征途。”
  主体部分依次写道:第一站“家”,写自己在家中的温馨生活;第二站“公交车”,写自己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奶奶让座的温馨场景;第三站“学校”,写班级中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结尾写自己在终点虽然没有找到宝藏,却一路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行文写的虽然都是大部分考生耳熟能详的生活事件,但因为考生独特的包装设计,采用了时下流行的“乡愁体”结构全文,使得文章大大地“提了亮色”,可以说,这篇满分作文是以形式的创新而得到阅卷老师的垂青。
  三、思想感情——多一点真情,少一点造作
  所有的考场作文都要求多接“地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真挚的情怀往往能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引起阅卷老师的思想认可与情感共鸣,从而获得较好的评价。
  不少学生在考场上,为能迅速入题,准确切题,往往胡编乱造,罗织虚假材料,杜撰空洞素材,一心想着与题目、中心强扯关系。比如,有学生在写“真情”类作文时,常常会编造生活,诸如放学路上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下雨天为同学撑雨伞,等等,甚至会非常无厘头地为挣同情分,假称自己父母离异、自己曾得重病。凡此种种,因其虚假造作,使文章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仿佛戴了僵板的面具,面目可憎。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考各地的作文评分标准中,大都把“感情真挚”列为第一等,要求考生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最真实自然的情感,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矫揉造作。“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只有在文章中倾注真实的情意,才能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青春的感怀、人生的思考游走于方寸之间,与阅卷老师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要写出真情,首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抒真实的情感、议真实的思想,敢于说真话;其次,要关注生活中的瞬间,选取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具体细节,放大场景,刻画生动的人,描摹美丽的景,叙写感人的事;再次,要筛选生活体验中积极健康的情感,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体现成长中的积极心态、向上情怀。
  如考场文题《心中有支快乐的歌》,若不留意生活点滴,就很难写出别样的快乐情怀。一位考生捕捉到自己生活中的一次真实见闻,在平凡人的身上挖掘出闪光的真情:   酷热的天气中,自己偶遇一位拾荒妇女,衣着得体的拾荒人嘴里轻哼着快乐的旋律,每捡到一只塑料瓶,她总会笑逐颜开。看着她的快乐,我不禁和她闲聊起来,得知她来自河南,一同来的还有丈夫、两个孩子和公公,虽然丈夫做的是保安,工资不多,一家老小还寄住在一个小区的车库里,供孩子读书,生活很拮据,但她认为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有追求,有希望,生活就是幸福快乐的。看到她满足的眼神、开心的笑容,我突然明白了,只有心里有支快乐歌的人,才是个真正幸福的人。
  这样的“窗外风景”,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可惜关注的人并不多。如果我们能注目匆匆而过的路人,驻足红翠相映的花草,细心观察,用心品味,我们的文章就有了真情的源头。
  四、写作手法——多一点描写,少一点概述
  考场作文中,阅卷老师大多青睐于叙事类文章,一者可以考量学生的写作功底,二来也是文章“言之有物”的最好体现。但是,把一件事情生动清楚地叙述出来,如果没了轻勾浓抹的描写,文章就立刻“单薄、苍白”许多。
  1.细节描写——丰满圆润
  要想把人物写得鲜活、事情写得生动,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写作方法。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如对重要人物、典型环境、中心事件中富有特色、与中心相关的细枝末节进行具体刻画,就能丰富人物形象,渲染场景氛围,铺设情节过程。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可着眼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可落笔于时令之景、远近之景、虚实之景等角度;对于事情的细节描写,可着重于细微场景、重要过程、精彩高潮等环节。
  如在中考满分作文《平凡撑起世界》中,一考生运用细节手法描写了一位老菜农: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农民模样的人,他身形瘦削,身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旧大衣,下身穿着一条黄绿色的旧长裤,卷着裤边。他那顶黑帽子同那黝黑的脸简直叫人分辨不清,一双温和的眼睛显得很明亮、很精神。他伸出手来理菜,手掌特别厚,那手背粗得像松树皮,手指上满是裂开的一道道口子。他拽了拽蓋在蔬菜上旧棉被的四个角,大声地吆喝起来:“卖菜喽!新鲜的蔬菜!有芹菜、青菜、包菜、西红柿……”
  文章通过对人物进行肖像、衣着、动作、语言等的细节描写,一个朴实勤劳的菜农形象就跃然纸上。
  2.修辞描写——栩栩如生
  在描写中借助修辞手法,能生动逼真地将环境、场景、气氛等描摹出来。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对比、衬托等。修辞句的使用极为灵活,可单个使用,也可多个结合,无论哪种使用形式,一定要记住,万不可为用修辞而强行拼凑,必须要运用贴切。如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须有相似点;拟人,在物上赋予人的情感应该适宜;排比,须句意连贯、层叠渲染……只有恰当地运用修辞,才能使文章更形象,表达更优美,语言更有个性。
  大家名篇也不乏精妙的修辞示例。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在经典文章《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的荷塘时,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修辞来寄寓自己复杂微妙的情怀,“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先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月光下荷花动人柔美的姿态,接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静态的荷花“如明珠、如星星、如出浴美人”,点染出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之质,绿叶衬托下荷花的纤尘不染之美,令读者莫不心驰神往。
  3.精用词语——眉目传情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描写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看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所以,为了准确鲜明地表达中心、塑造人物、叙述事情,我们必须要精心地锤炼语言,在写作中要精心地挑选动词来表现人物的行为动作,贴切地运用形容词来描摹人物的神态表情。只有精准地运用各类词语,才能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我们头脑中的人、事、景、物,让文章的语言与众不同。
  如优秀作文《幸福的滋味》中有一段描写作者在体育加试中的场景:“我站在起跑线上,依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紧张,觉得心脏似乎要从身体里蹦出来,我搓了搓手,手心里湿湿的,紧张地看了看左右的同学,他们微躬着腰,眼睛盯着前方,似乎都在蓄势待发。我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感觉有点恍惚,跑道外老师同学们的声音听得特别遥远。‘砰!’发令枪响了,我一个激灵,‘嗖’地就跑了出去,步子迈得很大,两臂摆得也很匀称。可两圈下来,我的速度明显放慢,双腿仿佛灌满了铅,气儿也喘不上来,嗓子眼像是要冒火,额上的汗水挂在脸上特别难受。”作者通过“站、搓、看、咽、跑、迈、摆、喘”等动词,“紧张、遥远、艰难、恍惚、匀称、轻松、难受”等形容词,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自己参加体育加试长跑过程中的细微感受和心理变化,为下文表达自己坚持跑完、获得成功、感到幸福作了极有层次的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要求中,常有这样一句话: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些学生误以为可以随意写作,结果写成了“四不像”,即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散文,也不像议论文,更不像微小说。其实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而是给大家提供了选择不同文体的自由,并不是让大家“整成一锅烩”。所以,学生一定要写像文体:记叙文就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散文就要抓住“散形而神不散”(虽然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且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但文章的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的特征;尝试微小说就要体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一言以蔽之,在文章体裁上,大家别忘了“多一点规矩,少一点随意”。另外,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文面书写的工整清楚,因此,还须记牢要“多一点认真,少一点马虎”。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新课改背景知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运用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加强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为文言文教学注入现代信息,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文言文 诵读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8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一个地方,只有以昂扬奋进的状态不断推进改革,才能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创造力。  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闪光点,都来自于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政府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不甘人后的680万荆州儿女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担起了“湖北之腰”的重任。  政府的“革命”——精简机构,激发内部活力  大科室制改革,拉开荆州机构改革的序幕。  2012年新春伊始,市环保局、江陵县人民
教师的人格与魅力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听他们的课,敬重他们的人格,欣赏他们的气质,进而自觉地认真地学好那个老师所任教的学科,这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老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老师高雅的谈吐和父母般的关爱,老师健康的心理和本身对事业的热情等方面,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个性魅力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是无穷的享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无不在课堂教学上实践着思路创新与模式改革;无不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组织模式;从课外到课内,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创设问题、阅读思考、分组探究、回答补充、归纳总结等程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乐此不疲地实践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一堂热闹、成功的公开课  在上《抗日战争》这一节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主张“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因而,生本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教师共同演绎思维共振的高效课堂。本文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一、有教学情境,激学生兴趣  知识如盐,情境如汤,形象直观的教学
《新概念地理教学论》一书指出: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设计要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因此衡量提问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一个问题提出后,能否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合作,实现教师的预期目标。  我在教《大气受热过程》一课时,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分析—再实践—总结经验”的研究。  【新课导入提问】我们
[摘 要] 以长江为例探讨了地球上的水体类型,学习了河流水的补给形式,学会了水循环的类型、环节,理解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更好地理解人类要通过合理的活动对水循环进行调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水循环 课程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22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虽然课堂教学往往要根据备课有预设地进行,但是如果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跃动而不断注入新的活水,这个课堂就会备受学生喜欢。这需要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备课时就要为“课堂的生成”留够空间,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的瞬间,并且合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由此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做深度挖掘,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前预设思品课堂生成的空间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会要求
莫里斯九子棋是一个经典的双方对弈的棋盘游戏。它比“怒海争锋”还要古老,据说起源于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该游戏主要在一个棋盘上进行。棋盘上有24个用线连接起来的点。对弈双方每人有9颗棋子。双方的棋子颜色不能相同,可以用围棋的棋子来玩,一方用黑色,另一方用白色。当然,如果没有围棋的棋子,也可以用硬币、纽扣或豆子等来当棋子哟。  规则一 对弈双方通过某种方式(比如“锤子剪刀布”)决
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的社会环境下,高中政治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是当今的一些教师仍然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以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了一些偏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从而纠正学生的偏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而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