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具有健康心理不仅是个体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注意渗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教育功能,这将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教育 地理教学 心理状态 心理暗示
  
  1、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意义
  1.1 处理好师生关系
  作为地理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运用心理教育指导教学,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性格爱好等有的放矢地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是吸引学生学好本课程的立足之本。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后,可以激发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学生可以大胆地质疑、大胆地讨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在其他课堂上不主动学习的学生,会在地理课上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像一颗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这样我们既完成了地理教学的任务,又实施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2.1 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败。绝大多数的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丰富的个性、鲜明的风格,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既做学生的“经师”,更做学生的“人师”。在中学阶段,地理学科长期以来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地理教师心理压力较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影响的深刻性、长远性和多重性。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2.2 把心理学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去
  2.2.1 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以识记为开始的,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地理教师会经常听到学生说:我随便看一眼的东西倒记住了,我花了时间认真看的东西倒没有记住。这就是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一般来说,教师都会提倡积极的有意识记。但是从心理学理论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作用,让学生在更多的途径和环境下有效地识记地理学的知识点。这种利用无意识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直观活泼的图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法积极地消除学生存在的记忆障碍。
  2.2.2 充分利用心理暗示开展教学。心理暗示的概念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尔基洛扎诺夫首创的。“暗示教学”是指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要充分利用心理暗示为我们的地理教学服务,必须选择正确的心理暗示方法。如:权威暗示、环境暗示、言语暗示、直观手段暗示等。这些暗示的特征分别是:权威暗示,即一个地理教师向学生展现自己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在学生之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权威性,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榜样和激励作用。环境暗示,是指在进行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地理环境。如在讲授“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可以在教室悬挂挂图,摆设地球仪等教具,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言语暗示,则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你所描绘的地理景象中。另外教师还要运用友善的语言随时向学生传达赞赏之意,比如在学生回答正确时你可以说“很好”、“不错”、“真行”,回答错误时你可以说“你再想想,你能回答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直观手段暗示,即运用图片、课件、电影及地图等方式,充分利用人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知觉的特点,把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与规则同上述手段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地理概念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达到把地理概念具体化的目的,这样会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教学的内容。教师只有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心理暗示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以地理教學的特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
  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以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上地理课时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形成坚持性、自制性、果断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向学生介绍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事迹,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要面向国家的经济建设,急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为祖国和民族的富强而奋进。
  3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体系
  不要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对学生进行评价。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多样性的,绝不是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考试的工具,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领会地理知识的魅力,能够正确地对地理现象进行评价,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体会到不同程度的操纵感和自我胜任感,既提高学习能力又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3.2 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就根本没有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很重要的心理问题就是成天跟着老师被动地学
  习,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伏案不停地记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对本应开阔的地理教学产生极度的恐惧感,自然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成功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总之,当心理学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时,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仅仅是由心理学教师去完成的。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入情入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及思想教育,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还可以让地理教学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割舍不下的亲和力。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面对当今学生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如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林德崇.学习与发展[M].
  [2] 陈佑清.教育目的论[M].
  [3] 黄耀丽,郑坚强.论中学地理教育与人的发展[J].
其他文献
【摘要】“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比较法;物理概念教学;作用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
【摘要】本文将仅从自身几年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尝试出发,简述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词汇教学,使学生获得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化发展 词汇教学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都制约着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模式要向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将学生单纯看作是语言
摘要:教师要自觉地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英语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这样课堂教学会更加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英语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提问、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对实际教学具有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导入;语言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
从素质教育提出、推行,到新课程实验、实施,已有很长时间了。对此,自上而下相关的各级领导部门以多种形式提出了很高要求,寄予殷切希望。相关的专家、学者们也都在广阔的时空内,对不同时期、许多国家的新旧课程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个中的成败得失,以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他们不辞辛劳地作理论探索、实验总结,奔走各级各类各层次的教改活动,解读、引领教育改革的大潮。一般民众也受到明显的影响,提出些有关教育改革的建议和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多种朗读教学方法在阅读课上的具体应用,针对不同课文内容,方法灵活多变,突显朗读教学的实际作用,新颖生动,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男女分读 小组读 对读 配画 配动作 轮流读 选择读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确实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而我们的汉语,既有表现力,又有音乐性,这样的语言,只有通过朗读,才能确实表现出词语的意义、色彩,将语言外化、明朗化、立体化,营造出动人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且丧失了求知的欲望。与之相反,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学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所提倡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不相一致,课程改革成败关键是教师,而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让教师主导课程,即教师不仅要是专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需要创新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摘要:我们常说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际上,“良师”方面体现得挺充分,“益友”方面尤其在教学上大多并没有做到。现在,时代赋予了良师益友以新的涵义: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  关键词:学习者;参与者;协调者     一、班主任是学习者     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凡事居高临下,班主任的意见就是唯一正确的。此时的班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并对课堂有效提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性提问    1、研究背景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目标之一落实到初中物理课程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是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知识与技能以及科学方法与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它以科学观为核心,科学技能为基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在新一轮课改理念指导下,把握好教材的弹性,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调配、重组,使用切合教学实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抓住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外,还应观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去获取成功,让他们更充分地体验成功后的欢乐与满足。而新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笔者认为是教师提问的质量太差,学生无探究欲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追寻课堂提问策略,关注提问形式,寻找提问“触点”,注重课前调研和长期积累。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提问有效性 提问形式 问题触点    一、背景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得好“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的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把握上。但国内近年来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