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并对课堂有效提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性提问
1、研究背景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目标之一落实到初中物理课程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是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知识与技能以及科学方法与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它以科学观为核心,科学技能为基础,科学行为的养成为标志‘。所以科学教育应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立足学生发展还意味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1]。在当今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阻碍甚至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关注怎样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
提问的有效性很难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制定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程序,而且一个问题的有效与否是具有相对性的,不能绝对地判断问题的有效性,因而我们只能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去寻找那些有效提问所具有的特点,从而把握什么是有效提问。从教师的角度考虑的话,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了的提问。这种提问是包含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提问目的的,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意的提问。(1)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提问。这种提问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完美体现,而且要涉及一定的、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得整合的、综合的、全面的信息来了解世界,而不是将那些与课程内容毫不相干的、支离破碎的、毫无意义的观点,概念拼凑到一起。为了“提问”而“提问”。(2)教师考虑到全班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的提问要面向班内所有学生,使得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的水平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仅仅面向那些在各个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进行提问[2]。
3、课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提问要讲究策略,不讲策略的提问是无效的提问。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完成既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和计划”。它用于指导教师决定在课堂中问哪些问题。它提供了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框架。恰当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教师通过适时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诱导和提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问答,还可以作为教师暗示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获得真实反馈信息的手段,这将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矫正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要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师应设计准备问题并适时提问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有必要就课堂提问做好准备。尽管有些教师可以熟练地即席发问,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类问题在语言上缺乏严谨性,在顺序安排上缺乏逻辑性。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这包括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内容,提问所用的语言,预测可能出现并拟定解决方案等等。
3.2候答——放慢速度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
候答就是指教师在提问后停顿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答案和组织答案。有研究者将这种等候时间进行了区分,第一类等候时间是指:在刚开始问一个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具体的情境,一般以3—5秒钟为宜。第二类等候时间是指:在一个学生的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肯定或否定其答案,然后教师再继续下去,这之间的间隔。这一时间间隔保持在3秒左右。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在1秒钟之内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加以重新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在1秒钟之内成功地作出反应,教师就会迅速地(绝不超过1秒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高强度的教师提问频率与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效率成反比。在这种充满言语评价和测试的高压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或者是不情愿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从我所收集的案例中,教师有1, 2秒钟的等候时间,但这还不够,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叫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学生很难将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全面的思考和回答。
3.3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就课堂提问而言,可以从提问的发起者和接收者的角色以及先后顺序分为二种模式:“师一生课堂提问模式”、“生一师提问模式”、“生一生提问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提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以至于大多数人提到课堂提问时,往往将课堂提问理解为这种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从思维激发的角度看最具有价值。问题来自于学生,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更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与思的结合,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单纯地“授人以鱼”。
4、结论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落实到初中物理课堂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要实现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价值取向就必须深入到课堂中去。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普遍运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志贵.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 (8).
[2]丁旭红.一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 (5).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性提问
1、研究背景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目标之一落实到初中物理课程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是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知识与技能以及科学方法与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它以科学观为核心,科学技能为基础,科学行为的养成为标志‘。所以科学教育应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立足学生发展还意味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1]。在当今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阻碍甚至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关注怎样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
提问的有效性很难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制定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程序,而且一个问题的有效与否是具有相对性的,不能绝对地判断问题的有效性,因而我们只能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去寻找那些有效提问所具有的特点,从而把握什么是有效提问。从教师的角度考虑的话,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了的提问。这种提问是包含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提问目的的,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意的提问。(1)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提问。这种提问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完美体现,而且要涉及一定的、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得整合的、综合的、全面的信息来了解世界,而不是将那些与课程内容毫不相干的、支离破碎的、毫无意义的观点,概念拼凑到一起。为了“提问”而“提问”。(2)教师考虑到全班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的提问要面向班内所有学生,使得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的水平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仅仅面向那些在各个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进行提问[2]。
3、课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提问要讲究策略,不讲策略的提问是无效的提问。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完成既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和计划”。它用于指导教师决定在课堂中问哪些问题。它提供了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框架。恰当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教师通过适时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诱导和提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问答,还可以作为教师暗示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获得真实反馈信息的手段,这将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矫正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要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师应设计准备问题并适时提问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有必要就课堂提问做好准备。尽管有些教师可以熟练地即席发问,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类问题在语言上缺乏严谨性,在顺序安排上缺乏逻辑性。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这包括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内容,提问所用的语言,预测可能出现并拟定解决方案等等。
3.2候答——放慢速度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
候答就是指教师在提问后停顿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答案和组织答案。有研究者将这种等候时间进行了区分,第一类等候时间是指:在刚开始问一个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具体的情境,一般以3—5秒钟为宜。第二类等候时间是指:在一个学生的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肯定或否定其答案,然后教师再继续下去,这之间的间隔。这一时间间隔保持在3秒左右。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在1秒钟之内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加以重新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在1秒钟之内成功地作出反应,教师就会迅速地(绝不超过1秒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高强度的教师提问频率与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效率成反比。在这种充满言语评价和测试的高压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或者是不情愿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从我所收集的案例中,教师有1, 2秒钟的等候时间,但这还不够,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叫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学生很难将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全面的思考和回答。
3.3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就课堂提问而言,可以从提问的发起者和接收者的角色以及先后顺序分为二种模式:“师一生课堂提问模式”、“生一师提问模式”、“生一生提问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提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以至于大多数人提到课堂提问时,往往将课堂提问理解为这种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从思维激发的角度看最具有价值。问题来自于学生,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更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与思的结合,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单纯地“授人以鱼”。
4、结论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落实到初中物理课堂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要实现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价值取向就必须深入到课堂中去。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普遍运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志贵.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 (8).
[2]丁旭红.一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