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姓氏歌浓浓文化味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19830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导入,了解姓氏概况
  师:小朋友们,第一次见面,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我爸爸姓张,我爷爷姓张,我太爷爷也姓——
  生:(齐声)张!
  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
  生:你们家族的人全部姓张。
  生:你们家全部和爸爸姓一样的姓。
  师:这个大秘密被你们发现了,真了不起。我猜你们班也有姓张的小朋友,张老师猜得对不对?我还猜出来你们班有三个姓张的小朋友,我猜得对不对?
  (学生惊讶而佩服地望着教师。实际上,课前教师做了班级学生姓氏调查,了解到班级里有三位姓张的小朋友。)
  师:来,请姓张的小朋友站起来。我来采访这位同学,你姓什么?
  生:我姓张。
  师:你爸爸姓什么?
  生:我爸爸姓张。
  师:你爷爷姓什么?
  生:我爷爷也姓张。
  师:你太爷爷姓什么?
  生:不知道!
  (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大笑)
  师:大家告诉他,他太爷爷姓什么?
  生:(齐声)太爷爷也姓张。
  师:咦?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生:他的家族和老師的家族都姓张。
  师:是呀,我们的太爷爷姓张,我们的太太爷爷也姓张。说明在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同一个。姓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
  (教师出示字卡:姓 )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
  (学生轮流读字卡,然后全班齐读)
  师:“姓”也叫——姓氏。
  (出示词卡:姓氏。学生认读词语)
  师:在我国有5000多种姓氏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姓氏有关的儿歌。读课题——
  生:姓氏歌。
  师:“姓”是我们要学写的生字。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一个女生。
  师:你用的是猜字谜的方法。还有吗?
  生:“生”加“女字旁”就是“姓”。
  师:是的,这个办法也很好。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好“姓”。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请你在田字格里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姓”。看看谁的写字姿势最棒,坐得正,字也写得正。
  (学生书写“姓”)
  二、初读儿歌,读准字音节奏
  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争取字字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第二遍我们这样读:把课文里面的生字圈出来,一边圈一边读。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略加示范,学生圈出生字并认读)
  师:来,我们请这位小朋友上来,领着大家读一读他圈出来的生字。
  (一位学生站在投影仪前领读生字,其余学生跟读)
  师:真棒!谢谢小老师。现在再读课文一定能更流利了。请大家完完整整地再读一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小朋友,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一组来“开火车”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学生“开火车”读儿歌的第一节,一人读一行)
  师:难度加大,接下去一个人读两行,谁来试试?
  (某生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时没有注意顿号的停顿)
  师:小朋友瞧——这里有几个像小雨点一样的符号,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齐声)顿号。
  师:是的。读顿号的时候,字和字、词和词之间要轻轻地停一下,像小雨点滴下来一样,滴答、滴答。谁来试试?——我还是请刚才这位同学。
  (该生再读,读得停顿恰当、正确流利)
  师:哇,真厉害,有进步!学着她的样子,我们一起读!
  三、认读姓氏,识别单姓复姓
  师:真棒!越读越好了。课文介绍了哪些姓氏呢?请你拿起笔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姓氏)
  师:我看到小朋友们圈的姓氏不一样。这是陈晓洁小朋友圈的——(投影展示,该生未圈出最后两行的复姓)请她领着我们读一读。
  (学生领读姓氏)
  师:姓氏全圈出来了吗?下面的两行是姓氏吗?
  生:她没有圈完整,下面两行也是姓氏。
  师:(投影展示)严子成小朋友把下面的姓氏也圈出来了。请你来领读——
  (学生领读后两行的复姓)
  师:你们都圈对了吗?没圈对的赶紧改一改。
  (学生自由修改)
  师:姓氏从课文当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吗?来,挺一挺你的小腰板,这样能读得更加好听。(出示姓氏)
  [李 张 胡 吴 徐 许
  赵 钱 孙 周 吴 郑 王 ]
  [东方 欧阳 上官 诸葛]
  (学生认读屏幕中出示的姓氏,教师随机指导读音)
  师:小朋友发现了吗?上面的姓氏和下面的姓氏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是一个字的姓,下面是两个字的姓。
  师:是的,下面是两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字的。那一个字的姓,我们就称它——
  生:(齐声)单姓。
  师:两个字的就叫——
  生:(齐声)复姓。
  师:在生活中或者在你读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复姓的人?
  生:我知道三国演义里蜀国的军师叫诸葛亮。
  师:真厉害,见多识广。
  生:还有司马光。
  师:对啊,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出示:司马光砸缸图)这个砸缸的小朋友就是——
  生:(齐声)司马光。   师:他姓——
  生:(齐声)司马。
  师:(出示:诸葛亮图)还有刚才小朋友说的,这位机智勇敢的人叫——
  生:(齐声)诸葛亮。
  师:他姓——
  生:(齐声)诸葛。
  四、借助姓氏,学习介绍方法
  师:中国姓氏可真有趣。那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姓氏的呢?来读读这一节儿歌。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师:我们还可以问问答答来读课文。我来问,你们答。
  (教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读得饶有兴趣)
  师:有趣吗?同桌之间你来问他来答。
  (同桌合作一问一答,读得投入)
  师:刚才我们一问一答地读了这部分儿歌。这里向我们介绍哪两个姓氏呢?
  生:李、张。
  (出示字卡,认读生字:李、张)
  师:我知道,我们班有小朋友姓李,我猜得对不对?来,请站起来。请小李同学上来。高高举起你的姓氏。领着大家读一读。
  (李同学自豪地接过字卡,高举过头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请这位张同学也上来,高高举起你的姓氏,领着读。
  (张同学接过字卡,高舉过头,带领全体同学读)
  师:(面对李同学)现在我来问,你来答。你姓什么?
  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木子李。
  师:(面对张同学)你姓什么?
  生:我姓张。
  师:什么张?
  生:弓长张。
  师:(面对全体同学)你们会问了吗?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
  (全体学生兴奋地指着站在讲台上的同学问,台上的学生响亮地回答)
  师:问得好,答得也好。现在我来问你们(指着李同学,问全体学生)他姓什么?
  生:(齐声)他姓李。
  师:什么李?
  生:(齐声)木子李。
  师:(指着张同学)他姓什么?
  生:(齐声)他姓张。
  师:什么张?
  生:(齐声)弓长张。
  师:真好,我们记住了两个姓。我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板贴字卡:李、张)小朋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李”和“张”两个姓氏的呢?
  生:加一加的办法。“木”加“子”是“李”,“弓”加“长”就是“张”。
  师:是的,“张”有一个新学的偏旁。(板书:弓字旁)我们叫它——弓字旁。刚才我们就是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两个姓氏的。(板贴:加一加)用这个办法,我们还可以记住这些姓氏。
  (出示字卡:胡、吴、许。学生根据字卡依次回答:古月胡,口天吴,言午许)
  师:我来问,你们来答。(出示字卡:胡)他姓什么?
  生:(齐声)他姓胡。
  师:什么胡?
  生:(齐声)古月胡。
  (按照问答的形式,师生合作说姓氏“吴、许”。板贴字卡:胡、吴、许)
  师:还有一个姓,我们用什么办法介绍它呢?(出示字卡:徐)
  生:双人徐。
  师:这是什么办法?
  生:是用它的偏旁来记。
  师:是呀,说说它的偏旁就记住了。(板贴:说偏旁)
  师:我们还可以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其他的字呢!(出示:何)我猜你们班一定有姓何的小朋友,我把这个机会让给何同学。何同学,你能用说偏旁的办法来介绍你的姓吗?
  生:单人何。
  师:是的,一起说。
  生:(齐声)单人何。
  师:这个姓读——(出示:刘)
  生:(齐读)刘。
  师:姓刘的小朋友是谁?介绍介绍你的姓吧。
  生:文刀刘。
  师:文刀刘,这是什么办法?
  生:加一加。
  师:还可以用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呢!我们一起读——(出示:立刀刘)
  生:(齐声)立刀刘。
  师:欸,看来一个姓氏还可以有几种方法来介绍呢!
  师:谁来介绍这个姓?(出示:黄)
  生:草头黄。
  师:这么厉害啊,你是不是姓黄啊?不姓黄也能说出来,真好!我们一起来说——
  生:草头黄!
  师:看,我们又学习了一种介绍姓氏的方法。现在再来读这部分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读得越来越流利了。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呢?
  生:不认识别人的时候。
  师:不认识别人,又很想认识一个新朋友,就要介绍姓氏。瞧,有一个双休日,两个小朋友在儿童乐园碰面了。他们想认识对方,看看他们是怎么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的。(播放动画)
  (学生认真看着大屏幕,仔细听对话)
  [方:你姓什么?
  钱:我姓钱。
  方:什么钱?
  钱:金钱的钱。
  钱:你姓什么?
  方:我姓方。
  钱:什么方?
  方:方向的方。]
  师:他们用什么办法介绍自己的姓?
  生:组词。
  师:是啊!还可以用组词的方法介绍姓氏哦。(板贴:组词)
  师:(指着板书)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介绍自己的姓氏,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生:加一加,说偏旁,组词。
  师:现在,你可以用上其中的一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姓氏吗?谁愿意和我互相介绍?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与教师相互介绍自己的姓氏。介绍完毕,教师与这位小朋友握手并说: 谢谢你,很高兴认识你!)   师:小朋友,我们俩介绍得怎么样?
  生:介绍得很好,他用了组词法,老师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师:谢谢你的鼓励。哎,你们注意到了吗?我们在礼仪上做得怎么样?
  生:很有礼貌。介绍完了,说了“谢谢你,很高兴认识你”,还握了手。
  师:你能不能学着这样的方法,来介绍介绍自己的姓氏?请同桌小朋友站起来互相介绍一下,开始吧!
  (同桌纷纷起立,自主开展相互介绍活动)
  师:谁愿意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一位陈同学和一位封同学相互介绍)
  师: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的姓呢?
  生:封星涵用了组词的方法。
  师:哦,“一封信”的“封”,用了组词法。还有一位陈同学用了什么方法?
  生:“耳东陈”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师:是啊!你们看,这样就可以认识新朋友了!今天听课现场还来了很多老师,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全体学生大声喊:想!)
  师:那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找到离你最近的老师去认识认识。
  (学生纷纷离席,与听课教师开展相互介绍活动。结束之后,采访学生认识了什么老师,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姓氏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书写汉字,溯源姓氏文化
  师:我们还要写两个字。这两个字读——(出示:什、么)
  生:(齐读)什、么。
  ……
  (学生在田字格内认真书写“什么”,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小朋友们,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来,挺挺你的小腰板,把你最好听的声音亮出来。
  (学生依次齐读屏幕中出现的生字)
  师:在古代,一个姓张的人,我们可以称为——(出示:张氏)
  (全班齐读)
  师:那么姓李的人,我们可以称为——
  生:(齐答)李氏。
  师:还有——(出示:郑氏、周氏、吴氏、赵氏、钱氏、王氏、孙氏)
  (学生依次读姓氏)
  师:在很久以前,一个姓张的小姐,嫁到姓钱的人家去了,你猜,她姓什么呢?
  (动画演示,两个卡通人物慢慢走到一起,学生好奇地看着)
  师:姓张的小姐就不叫张小姐,而叫——钱张氏。
  (出示:钱张氏。学生笑了,齐声读:钱张氏)
  师:所以在古代结了婚的女子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些姓——
  (屏幕出示:周赵氏、孙吴氏、郑王氏。学生依次齐读屏幕上出示的姓氏)
  师:小朋友你妈妈姓——
  生:我妈妈姓郭。
  师:你爸爸姓什么?
  生:姓俞。
  师:如果是在以前,你妈妈跟你爸爸结婚,应该叫什么?
  生:俞郭氏。
  (全体学生开怀大笑,这位学生也开心地笑了)
  师:那现在会不会这样?
  生:不会!
  师:是啊,古代女孩子没地位,结了婚就要姓男方的姓,现在你们家谁地位高?
  生:(纷纷回答)妈妈!
  (全场笑声)
  师:我们中国姓氏多有趣啊。古人把我们中国400多个姓都编到一本书里面去了。(大屏幕出示《百家姓》)
  师:哇,那么多姓氏。找一找你的姓。
  (学生兴奋地在屏幕上找自己的姓)
  师: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姓氏,不要著急。老师编了一首儿歌,把全班小朋友的姓氏都编进去了,我们来听一听。(出示儿歌)
  [赵李石宋,周吴郑王。
  邹于胡董, 邬徐鄢杨。
  陆罗余陈,应谢叶张。
  我们是中华好儿郎,
  好~儿~郎!]
  (在音乐节律中,学生一边打节奏,一边读儿歌。下课。)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 315000)
其他文献
【设计背景】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是表达情感、锤炼语言、激荡脑力的最佳载体。从小对孩子加强诗歌教学,能够熏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拓展孩子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天真、质朴、富于幻想,与儿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他们与诗亲近,不仅仅因为儿童诗的悦耳音律,更在于儿童诗超凡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
徐良英: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瞒您说,在教学生涯的某个阶段,为了模仿名师,我常常到了欲罢不能之境地,用心地观看名师的课堂录像或品读名师的课堂实录,然后再移花接木,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呢,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我们只偏向于学习名师的一招一式的“形似”,而忽视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神似”。请您谈谈模仿名师的利与弊。  赖正清:模仿本身是无所谓利弊的。因为,任何技术技能的学习无不从
“翻转课堂”由原来的“教师主导信息传递,学生自主吸收内化”,变为“学生自主信息传递,教师主导吸收内化”,这是一种教学内在逻辑的颠倒。其实质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注重学生“怎么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契合当下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如果不拘泥于网上学习与微视频呈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变“教—学”为“学—教”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实践。例如,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写字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第一学段。可是,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存在的“识练分离,导练不一,练评脱节,练用相悖”四大问题,使得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把低段学生的写字教学落到实处,做到“练”与“导,评,用”同步进行、整体推进,学生的写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一、导、练同步  但凡技能,就得训练,写字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有言,“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
【学情分析】  绘本以简练的文字,构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绘本以图画的方式讲故事,符合孩子们的欣赏习惯;绘本以风趣活泼的风格,表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逃家小兔》绘本“读写一体”的教学对象定位于二年级下册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已近1500字,基本跨越了文字障碍。因此,从绘本入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并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绘本语言表达,就显得大有可为了。  【绘本解读】  《逃家
【摘 要】培养语用能力,追求的是能根据语境的需要,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为此,教学时应以语言运用为学习语言的起点与终点,通过“巧用联系、复现形象、聚焦特点、借用情境”等策略,创设合适的语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语义,学习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对语用知识和技能予以规范、恰当和个性化的运用,最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义;语境;语用教学;高效  小学生有较好的语用能力,体现在能在一定的
这部儿童小说挺特别。特别在哪里?——多个人物齐头并进。  这对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孩子读故事,喜欢紧紧跟随一个主要人物喜怒哀乐,他们似乎不习惯同时面对一堆人。但是《弗罗拉和尤利西斯的光明冒险》,人物还真不少,并且个个重要。  弗罗拉是一个很特别的小女孩,是一个“愤世嫉俗”者,早早地确立了自己在小说中的主角地位。但是,松鼠尤利西斯一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包括读者)的眼球,因为这是一只会飞
【摘 要】柯灵,是从乡村教育中走出来的“浙派语文”代表人物。在绍兴大地上,柯灵先生从青少年时代步入社会,就与教育(小学教育)、教师、儿童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情系故乡,在绍兴《越铎日报》上发表处女作《斗门提灯会记》,这是迈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柯灵先生胸有儿童,是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儿童时报》的首任编辑,他与儿童生活、儿童阅读有着系于本性的缘分;柯灵先生追梦教育,无论是在偏远农村当小学教师还是在镇上的浔
[文本细读]    这篇课文结构清楚,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无私的爱表现在:文中的老人十年如一日,每个冬日的早晨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呼唤海鸥、与海鸥相伴。震撼的情表现在:没想到老人去世后,海鸥看
【摘 要】表格简约清晰,是实施阅读显性化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导学案中运用表格时,不能只停留在表格所填的内容上,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明晰结构、感悟表达、朗读背诵、习作运用等能力,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宗旨。  【关键词】表格;能力;表达感悟;阅读运用  在以学习单为载体的导学研究中,许多教师喜欢选择简约清晰的表格来呈现学习过程,但在教学时教师却不能运用自如,以表教表,没有领悟表格背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