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龙从传统民俗向现代健身运动的演变和发展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龙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运动,本文采用文献法、调研法和访谈法从舞龙的起源概述和历史文化的背景探讨舞龙如何从求雨祭祀活动、民间百戏、民间灯俗等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具有体育竞技性质的舞龙运动以及具有现代健身价值的舞龙运动,并通过对舞龙运动的一般健身功效、特殊健身功效、健身娱心功效、民族凝聚功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舞龙运动普及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舞龙运动;传统民俗;健身功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2-02
  
  1 对舞龙的概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古代它是神的象征,在现代我们仍以龙的传人自居。在中国的传说中,龙可翻江倒海,主宰人间雨露,因此,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龙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天神,象征着吉祥和五谷丰登。舞龙是我国民间自发的一种与龙有关的传统的民间活动,主要在重大的庆典、节日里出现,以代表吉祥如意,平安快乐之意。近年来,古老的舞龙运动正逐步焕发出生机,越来越多的节日与庆典场合能够见到龙飞凤舞的身影。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中,龙狮文化日渐兴盛,舞龙运动已经成为一种介于健身、喜庆、竞技之间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龙”尊为四灵(龙、凤、麟、龟)之首,象征吉祥、更象征权威和力量。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政治、宗教、价值观念的发展,龙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形象也在逐渐发展变化。”“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反映了中国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发展、演进和民族意识的融合、变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核。
  2 舞龙与传统民俗
  民俗文化包括了民众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诸多事象,以及由此产生和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价,中国的舞龙与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1 舞龙缘于原始的求雨祭祀活动
  祷龙祈雨是舞龙最基本的意蕴。在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适度的雨水可以说是幸福之源。在民间,龙是“九江八河五湖四海行雨之神”。龙起源时,就与雨水相关,后又成为司理雨水的神灵,祷龙祈雨便成为中国农村常见的“有意味的行为”。因此,每逢大旱之际,人们便会用各种不同的仪式,到龙王庙内进行祈祷,以保佑龙能普降甘霖,其方式有多种,舞龙是其中之一。舞龙的这种祈雨功能,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并且构成了某些地区舞龙兴起和发展的源头。
  2.2 舞龙与民间灯俗
  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在两湖一带地方,民间相信龙灯是有利于生育的,妇女若有多年不孕者,为了求子,往往就会趁“龙灯”来到家门口时,给舞龙灯者加送礼物,求其以龙绕身,模拟与龙交合;然后,再缩短龙身,让一个小男孩架骑在龙背上,绕堂一周并谓之为“麒麟送子”。对此,还有人写诗日:“妇女绕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如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在另一些地方有关的“舞龙灯”习俗中,有“摸龙须”或“摸龙角”的行为,其蕴涵着为受孕而象征性地与龙交会的文化含义;有“钻龙门”的节目,其可表示对望子成龙之心愿的一种仪式化模拟。
  2.3 舞龙与民间辟邪、纳福习俗
  辟邪是为了消灾,包括人们可能受到的一切自然灾害,中国民间相信舞龙能将它消灭掉。农历五六月问,是田间稻草苗猛长期,天气炎热,病虫多发,其中毁灭性的病虫害为“稻瘟病”,在科技落后无法防治的时代,土家农民以舞草龙来驱逐稻瘟病,久之成习。舞草龙驱瘟,从村寨出发到田野。在每片稻田区、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顺路舞到,舞的动作与龙灯相同。舞龙队伍,在吹牛角号、放三眼泡、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声中表演舞技,颇为壮观。民间相信通过舞龙能带来幸福,并将龙作为一种神来祭祀,祈神庇佑、赐福、保平安。
  3 舞龙运动的发展
  3.1 由舞龙向舞龙运动的发展
  在古代舞龙作为一种文化、节日庆典活动或者祈祷活动为人们所接受,如今人们对舞龙不再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的现代舞龙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体育管理部门把舞龙作为一种健身手段、教育手段来倡导,舞龙不再仅仅是一种节庆文化符号,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形态,出现在一些大型赛场上,这时候的舞龙运动,其健身与竞技的意义远大于节庆的意义了。
  3.2 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实践促进舞龙运动现代化发展
  经过挖掘、整理和改造后的舞龙运动,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竞争、健身、教育、娱乐等意义,它既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备现代体育的价值特征,成为新时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引入许多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生、次原生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舞龙由民间引入到许多大中专院校的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之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不断完善与规范的发展,继而走向世界体育赛场。
  4 舞龙运动的健身功效
  4.1 舞龙运动的生理功效
  舞龙运动是一项强度较大的有氧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有研究学者用比较实验的研究方式得出结论:在舞龙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率可达到172次/min,而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率为120次/min一140次/min[7],显然,从运动强度的角度来看,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在运动中并没有达到身体锻炼的有效价值水平,舞龙运动具有更好的健身效果。舞龙10分钟后,舞龙者的脉搏就达160—180次/每分钟,舞一场龙的运动量不亚于打一场篮球,因此它是一种具备一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较好的健身手段。
  4.2 舞龙运动的娱心功效
  舞龙运动是寓运动与娱乐之中,具有较好的健身锻炼价值,同时还具有更高的娱乐观赏性。通过舞龙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沟通人的情感,能够真正起到健身娱心的功能。参与者在每次活动中,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在道德感上得到洗礼,意志得到锻炼,精神上得到满足。这种深刻的心理体验过程和特点,在一般体育活动中是难以亲见和领悟到的。无疑既有益于心理上的净化,也有益于体质的增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舞龙有着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经过近现代的转型后,成为现在的竞技和健身体育运动动,从而迎来新的发展空间。舞龙运动是由一种风俗文化向现代健身运动的演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舞龙运动是一项强度较大的有氧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及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健身功效。
  5.2 建议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由于舞龙运动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结,在普及中,一方面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改革中,可以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向,结合精神文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舞龙运动引入到大、中、小学体育课堂。
  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从舞龙运动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来看,可以肯定的说,舞龙运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他的演变必然镌刻着历史的印迹,他的存在也同样证明了他的历史价值。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强调舞龙运动的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的统一,就是要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健身与娱乐相结合。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加,体育运动逐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只有具有较高的娱乐健身价值,才能为大众所接受。提示舞龙运动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应注重其娱乐!健身价值的发掘,以便充分发挥其健身、健心的体育和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 雷军蓉.舞龙运动[M]
  [2] 孔军峰.民俗文化与舞龙运动[J]
  [3] 薛凌.传统舞龙与现代竞技舞龙的比较研究[J]
  [4] 张继生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3-01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阅读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个体阅读,提升课堂效率;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明确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激疑,以激趣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以课文为突破口来设疑,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用比较来生疑,培养学生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8-01    目前因为各种原因,小学的习作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把老师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作文追求高大全的思想内容,追求不切实际的表达形式。结果,小学生的习作不符合现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没有表达孩子的真情实感,大话、假话、空话连篇,造成千文一面的新八股,小学生习作变成文字游戏,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应该相应地采取新的教育措施。当然,上有政策,下有政策,面对90年后学生的新的特征,我们作为教育事业工作者,该怎样适应新时代的新学生呢?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引导中学生写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与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就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导、读、练”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9-02    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 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语言技能在读的方面的五级要求之一:要求初
期刊
【摘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代写论文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等误区。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  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
期刊
【摘要】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因此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它是一种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环节的剖析,从合作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谈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把它建设成为小组的集体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影响,提高写作积极性,培养个人的智商和情商,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之目的。  【关键词】 英语写作;合作学习;小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2-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1-01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教师情不自禁地追问:“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没有被人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