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支架式教学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1984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支架式的方法,建构起适合学生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让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关键词】古诗词支架式教学;知人论世;创建情境;描绘画面;交流学习;效果评价;总结归纳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古诗词一共81首,中考卷中共15分。所以,所有初中语文老师都会把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诗词,有效地学习诗词,更好地投入到诗词的学习当中,并且在考试中拿高分呢?我根据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支架式教学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诗词是我国文人智慧的结晶。那么,什么是诗词?诗词,在百度百科中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在古代是最正统的文化,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我们如何用诗词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可以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既能掌握考试要点,又能对诗词产生兴趣,接受美的熏陶呢?
  根据这些年诗词教学的经验,我觉得“诗词的支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
  何为支架式教学?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 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根据这个概念,我利用初中李白的诗作《渡荆门送别》,来详细说说我的“诗词的支架式教学”的落实情况。?
  一、知人论世,读懂内涵
  李白是我国诗歌长河里最明亮最璀璨的一颗星,初中教材里三个年级都有李白的诗作,读懂李白,是读懂他的诗作的一个前提,所以,在教授李白的诗作之前,对李白应该要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学生们利用网络或查阅书籍,对李白的生平、作品、思想、历史评价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就请学生们分别讲讲李白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部分,并且说出印象深刻的原因。学生们在掌握充分的资料的情况下,都能就李白的某个方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来引导,既然我们认识了李白,假如你是李白,才华没有办法在政治舞台上施展,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讨论了起来。
  因为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对于学生所提到的,只要是符合情理的,老师都能给予肯定的评价。
  至此,诗词的支架式教学第一步就创设完成,学生们对于李白的理解,为他们理解李白的诗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精选问题,创建情境
  既然我们认识了李白,那么,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是年轻时候的李白,年轻气盛,他要写诗,都会写哪些内容呢?假如是李白准备离开家乡要到外面去游历,找机会实现他自己的抱负,那么他应该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思考老师的问题,从之前已经掌握到的李白的情况,自己构建出李白将会从哪个角度来进行抒情。
  老师肯定学生们的答案,同时展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告诉学生这就是李白年轻时离开家乡所作的诗歌,请大家对比看看跟自己心目中的抒情是否一致?如果不然,有何不同之处呢?
  认为李白善于描写景物,能够借助眼前景物引出他所抒发之情的同学关注点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认为李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设出一幅前人所没有的瑰丽景象的同学关注点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认为李白特立独行,洒脱地离乡的同学关注点在“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上;
  不同的切入点,对这首诗的第一触感就会不一样,感受也迥异。
  老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比后的看法,学生们都能够非常快速地理解了诗作的意思,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时候,学生们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已经非常有效地投入到诗作的自我领悟当中,这样的引导学习非常有效,因为所有的学习当中,只有自主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才是学生积极调动自己所有的基础情感来投入进去感悟的,也只有自主学习,学生才会有学习主人翁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就与教授的内容融为一体。
  三、个体代入,描绘画面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首诗作的意思之后,老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假如你就是李白本人,渡荆门就是你的经历,那么,能不能还原一下当时的画面呢?还原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的衣着、发饰、举止、神态、身边的人和物等等。學生根据我的引导,开始了大胆的想象。
  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描摹的画面中,有的是雾雨蒙蒙的春季,有的是阳光灿烂的夏季,有的是肃杀凄清的秋季,有的是寒气逼人的冬季,无论是哪个季节,他们都能够将李白完美地代入。
  比如,创设了春季这个情景的学生,就给我们描摹了这样一幅画面:斜风细雨,一艘小船从蜀中方向缓缓驶出,渡过荆门,微风轻轻地抚弄着李白的头发,他不管不顾,远眺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一身白衣让他看起来飘然若仙,佩戴者的宝剑让他多了几分英气,他目光炯炯,神情坚毅,右手握着佩戴的宝剑,姿势潇洒,他就那样站在船头,一动不动。这个时候,只有舟子划船的哗哗的水声在耳边回响。渐渐行驶的过程中,两岸的地势由崇山峻岭过渡到一望无际的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头也不回地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似乎那里才是它的归宿。李白缓缓收回了目光,已是夜晚,天上的那轮明月在水中的倒影非常清晰,那玉脂般的圆盘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云彩层层叠叠地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奇妙的景象。李白痴痴地凝视着这番奇景,蹲下身子,深情地问着流淌的江水:“我心中最喜爱的江水啊,你是不是舍不得我的离开,不远万里也要来给我送别呢?”   画面的描绘,让学生们感受到诗词短短四十个字所蕴含着的美感和魅力,他们的眼前不由自主就显示出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心中的《渡荆门送别》用画画的方式描绘出来。
  因为有了画面的支撑,学生们绘画的过程非常顺利,而且对细节的理解非常到位。
  至此,我通过个体代入,描绘画面的方式,成功地将学生的情感跟诗人的情感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对画面的透彻、对情感的把握等都掌握得特别好了。
  四、深入互助,交流学习
  因为学习的目的还是要围绕着考试来开展的,所以我支架的第四个步骤,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互助,交流学习。
  我用学案的方法,将李白的另一首诗《春夜洛城闻笛》与这首《渡荆门送别》进行了对比,请学生通过互助、交流的方式,找出两首诗画面感不一致的地方,也请他们说说两首诗的情感有何不同。
  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是不同時期所做,所以情感的倾向还是很不一样的,《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而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渡荆门送别》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主要写自己离别故乡外出游历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们对本诗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五、效果评价,总结归纳
  用刚才的方法学习诗歌是不是可以很快地掌握呢?为了更有效地对自己是否掌握这个方法进行评价,请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对李白的《送友人》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们根据已经掌握的方法,很快就能对这首诗的画面、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赏析。
  终上所述,我们诗词的支架式学习的方法便可以证明,从学生们对诗人的认知、了解,知人论世,论及他的作品,然后分析具体的诗作,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可以更快地投入到诗作的理解当中,一步步引导,可以学生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诗作的内涵,这样的方法有效实用,完全可以依次为支架,架构起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所有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日记画”又叫做图画日记,在小学阶段开展“日记画”教学,通过老师的教,改变学生绘画作品符号化的现象,通过学生的学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努力引导并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提炼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将所观、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从而提升观察和记录事物的能力,达到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日记画  “日记画”
研学旅行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是学校按照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的校外旅行活动。它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参加参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所学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在亲身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体验生活,拓展视野,丰富新知。  《广东教
【摘要】“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生本课堂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课前小研究”则是体现和贯彻“生本”理念的重要措施。“课前小研究”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课前小研究”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生本课堂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自主探究性;设计运用  一、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定义  “课前小研究”是在没有
【摘要】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有关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方面的策略研究少之又少。然而,智障学生由于智力的低下,各方面的学习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都低于常人,抽象思维缺乏,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人民、集体、祖国等概念,较难建立起集体意识,也较难养成良好习惯。本课题将针对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出符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需要的少先
摘 要:“问题串教学”是指围绕一两个数学问题中反映的数学本質,进行一系列问题变化的教学活动。在高三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串,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进行发散思维,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问题串;例题教学;高三  在高三复习阶段,如何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一个好的问题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突破难点,开拓学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初中生英语成绩的高低。因为阅读理解题在目前的中考卷中占了30分(总分120),同时学生个人的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其他题型的解决,例如,完形填空和信息归纳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着力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也为学生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
【摘要】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学好英语是我们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随着现代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用简单的跟读和模仿的方法来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人使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自然拼读法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自然拼读法;语音阶段  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学,在单词教授方面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特别强调学生对词义及用法的讲解
【摘要】为了响应新教改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号召,高中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宗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其中,足球社团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不过,足球社团活动实践中随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高中学校如何开展足球社团活动做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学校;足球社团;活动  足球运动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之一,深受世界各地人民
【摘要】很多小学生怕上数学课,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在此进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原则;爱问;敢问  “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本,重在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学进度,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问题式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同,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够成熟又带有一定的叛逆情绪,这就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困难,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情感教育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包括情感教育意识不足,将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没有找到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等。最后结合当下实际,探讨了情感教育渗透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策略,以供广大班主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