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指导学生学会批改作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表现为学生的说和写能力。作为学生的作文无疑是一个重头戏。长期以来提到写作就会使教师困惑学生痛苦,人们尝试着各种作文写作指导,都没有更高的成效。那么,如何能够真正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呢,笔者是从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入手进行作文教学的,其结果有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
   一、提高对学生批改作文的认识
   现实教学中,提到学生写作文,师生都感到非常的头痛,老师感到指导难,学生感到写作难。这是长期以来的写作教学的顽症。但是我们若是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都是沿袭着传统的写作指导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然后教师批改和讲评,学生被动听,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自然学生就感到乏味无趣了。而新课标的实施,明确提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要在写作教学中,不能以老师为中心了。我们若是想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不单单是一味地让他们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批改作文,当他们承担着只有老师才能批改的这一神圣使命时,是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的。学生就自然会迸发出一种无比高兴的心情和状态,这无疑是恰当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能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而当他们学会了批改作文的时候,还愁学生什么不会写作文呢?因此,学生批改作文是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文,是写作的一种升华,极大地促进着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所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要调动学生的批改积极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会批改,能写作。
   二、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批改作文是作文写作的最高阶段,可以视它为作文的最终成功阶段。因为这里涵盖着他们写作的水平,会改就能够会写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的批改方法。让他们真正懂得作文错在哪里,今后自己写作文应该注意那些问题,自己也能修改好自己的作文。我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写作水平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批改作文。
   一看:作文面是否清洁。
   二看:段落结构是否清晰,标题、开头、结尾是否合理。
   三看:字的书写是否潦草,有多少错别字,并把错别字订正过来。
   四看:语句是否通顺。可以根据平时学习课文中的句子标准和老师教的内容。
   五看:标点符号使用的是否妥当,把那些句号、引号、问号和叹号错的改正过来。
   六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关于这一点,可根据学习的课文给学生讲明白中心突出的问题。也找出比较典型的学生例文,对中心不突出进行引导,让学生懂得识别方法。
   七看: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能不能围绕中心要求来选择内容,和生活实际是否脱节,能否具备典型性。
   八看:语言是否简练、得体、表达效果怎么样。
   通过上述八看,让学生懂得作文的批改方法,也同样看出自己写作文的一般要求,当学生训练按着上述的八点会批改作文,写也就没有问题了。
   三、强化学生批改的训练质量
   通过学生批改作文,让学生懂得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人的写作兴趣,也不能忽视自己了。让他们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你的文章好棒啊!”“你的语言好厉害啊!”“你把妈妈写得真感人啊!”……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表扬这些学生。要采用多种批改形式,比如可以一对一地批改,也可以分小组批改,还可以把分好类的作文打印发给学生共同批改……丰富多彩的批改方式会调动学生的批改乐趣以及批改水平效果。还以开展批改评选能手,对那些批改好,水平提高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
   总之,让学生批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同时,我们还要紧密结合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利用阅读分析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批改的质量。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握这一教学方式,力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赵丽红,吉林省公主岭市莲花山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通常分为引导、习作、批改、评讲四个环节。批改与评讲是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我认为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对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敷衍所致。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有的学生一谈起作文都为之色变,不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倍觉填充之物平淡乏味,难免慨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怎样在作文教学方面开辟出一条阳光之路,不再让老师、学生看见作文就头疼呢?  一、推开窗户教语文,让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活认识肤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给孩子们创设一种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会观察、学会想象。  1.亲近大自然。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我
很多写作能力欠佳的学生,阅读能力往往也亟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写作需要良好的阅读做基础,恰如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所说“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良好的阅读训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训练,是极为重要的。  一、读:积累写作基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读”在先,“下笔如有
閱读指向写作。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除了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人物形象,接受美的熏陶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文本例子作用,从中习得写法技巧,以便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为例,浅析通过多元对话,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习得写作技巧策略,以便参考。  一、与文本对话,感知人物形象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多元对话的过程。对于人物记
未来科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个体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之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方面来阐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即为让学生在情感层面感知、理解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情感、智力等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情境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
有位中学教师在讲授《相信未来》这首诗时,引用了教学参考书上的一些资料,告诉学生诗人食指被誉为朦胧诗的先驱,《相信未来》是其代表作,写于1968年。江青说这首诗是“灰色的”。  随后,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说这首诗歌是“绿色的”,因为它连续运用多个意象,表达诗人的苦难和坚定的信念,不仅传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声,也传达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充满了无尽的希望。  正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领悟诗
2014年第3期《小说月报》刊载了晓苏的短篇小说《养驴的女人》(原载《作家》2014年第1期)。细读之后,打算以“内心深处的温柔”为题蘸墨铺纸,欲说这位养驴的女人——韩修竹,描述其内心的流变过程,直击这个女人的内心深处,还要发掘其灵魂的搏斗,重点叙述她的心田是如何变温柔的。小说伊始,朱碧红与韩修竹的丈夫——廖道言正在行男女之事时(我认为用“男女之事”这个词比较合适,不带感情色彩,韩修竹则不会认同,
文学的个性来自创新,凝聚着作家个人化生命气息,表现作家对生命的独特体验。有无个性成为名作与庸作的界碑和分水岭。明代作家归有光广为传诵的《项脊轩志》便是一篇独具个性的作品。  一、以家庭琐事入文,叙述深婉动人  文章写了与轩有关的四件事。一是“诸父分爨”,反映封建大家庭的衰落之悲。“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东犬西吠”,“鸡栖于庭”,满室狼藉,触目伤怀。二是“母问儿寒”,反映作者幼年失怙的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硬件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直观形象,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点很多,但也并非完美无缺,那么,我是如何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其优势的呢?  一.回归文本,注重语言品味  时下的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文本都由多媒体演示,重点的段落都在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