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的实现,途径有创新教法;激活课堂;落实理念。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3-01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把传统的美术教育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 多媒体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如上《色彩的冷暖》一课时,我先显示大量的色彩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集中在一个版面上让学生说出画面色彩的感觉,讨论冷暖色调及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最后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填色、改色,在填改颜色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不同色彩的效果,再配上柔和的音乐,将电脑多面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积极热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
  美术作品是指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再现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再现这一现实生活时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美术作品从其再现的现实生活看,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天文的、地理的、人文的、自然的无所不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例如《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一课,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希腊雕像的欣赏?我们可以引入一段关于希腊的历史资料,介绍开放的古希腊人对美的独特的理解。从当时的社会分工、习俗到国情等综合因素分析,都为人像雕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的优越条件,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图片展示,教会学生从比例和谐美、运动力量美、人体美、悲剧力量美等多方面来欣赏、评价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同时展示东方的雕塑作品与之比较,加深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的理解。
  1.3 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也就少。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直观地把各种图形动态显示在同学们眼前,构图新,素材广,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学生特别愿意听。音频、动画和色彩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平面的内容变得更为立体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 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的实现
  2.1 创新教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求教师要用全新教育理念去进行教育,创新教育方法,通过生动直观的示范,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和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将相关的一系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丰富而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美术教学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大大地增强了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精神高度集中。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让美术教学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在新奇好玩中学习,学习动机也就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了,比如在《秋天的树叶》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树叶的剪贴做一幅叶贴画。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准备了真实的树叶,而对于美术课竟然要用到从地上捡来的树叶,学生本身就对这一点充满了好奇之心,他们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画画要用到树叶?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充满兴趣,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然后老师再播放事先制作的Flash动画,进一步揭示各种叶子的组合与其表现方法,再配以不同的背景音效,情景交融。学生已经感悟到了叶贴花的奇妙,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2.2 激活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主动参与互动,而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教学互动的关键,也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其中的无形动力。那么,如何去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活动起来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怎样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呢?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都是老师描述或示范,虽然学生对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听得“津津有味”,但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疑惑,理解起来相对比较机械和抽象。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手段,对图进行编辑处理或动态演示,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且富于变化,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更易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也更活了。
  3 落实理念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为美术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备课和授课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体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弥补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如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比较好,但具体的表现就比较困难,特别对技法性强的练习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即使画了,也存在方法、步骤或技法、技巧上的问题。老师利用多媒体制作方法将步骤更形象、直观、清晰地演示出来,尤其是重点、难点部分可以进行详细的分解和慢速播放,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表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最大发挥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课堂内能更加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使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1-01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教师情不自禁地追问:“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没有被人发现
期刊
【摘要】舞龙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运动,本文采用文献法、调研法和访谈法从舞龙的起源概述和历史文化的背景探讨舞龙如何从求雨祭祀活动、民间百戏、民间灯俗等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具有体育竞技性质的舞龙运动以及具有现代健身价值的舞龙运动,并通过对舞龙运动的一般健身功效、特殊健身功效、健身娱心功效、民族凝聚功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舞龙运动普及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舞龙运动;传统民俗;健身功效;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写作教学合作互动的一些做法,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组共同互动、展示、评价和修改,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技能与药理,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写作教学;分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58-02    1 写作一直是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展与延伸的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3-01    现代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整合各学科教学,将学科知识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关联的系统,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互相联系的大整体。新课程标准下整合教学资源的核心是强调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力求避免用孤立、片面、静止、封闭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1-01    在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二十年中,对艺术教育的种种现象,使我产生了很多感想。前几年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时,原以为艺术教育可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了,可是事实上应试教育却更加严重。孩子从小穿衣、洗脸家长都包了,有80%的孩子不叠被子,不洗袜子衣服。小孩子不接触外界,缺少人际交往,更别说是亲
期刊
【摘要】 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切入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教学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关键词】 生活;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1-02    一天上课,达塔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
期刊
【摘要】 笔者市各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突出了“读”这一环节的重要性,都在清晨开设了早读课。其目的在于利用清晨良好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在头脑清醒,记忆力好,精力旺盛的条件下,有效地利用“读”的方式来提高语言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早读不读”或是“老师来了就读”的“光控灯”现象。笔者将就此问题,浅谈一下如何激活初中英语早读。探讨了英语早读课的实效性,围绕早读内容、早读形式和早读的评价方法等
期刊
【摘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一堂好的语文阅读课,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动感情地读。然而现实中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注重读的感情,缺乏语文基础知识;注重形式上的评读,缺乏教师的亲身示范;注重对朗读技巧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却不够。本文从以声作则法、添词加句法、无中生有法、小题大作法
期刊
【摘要】 每逢教师布置作文,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原因在于:为“应试”而作的目标驱动中,学生的作文反映的是“伪圣化”、“超现实”的东西,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学生无需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分析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所以,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的积累,文章才会自然而然地从肺腑中流露出来。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素材;
期刊
【摘要】 教师在体育技能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因各种原因会产生多种动作错误,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教师因多渠道、多形式预防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关键词】 体育教学;错误动作;预防;纠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8-02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地学习、掌握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