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合作式合作教学的实践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写作教学合作互动的一些做法,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组共同互动、展示、评价和修改,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技能与药理,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写作教学;分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58-02
  
  1 写作一直是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展与延伸的重要方面
  写作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激发灵感,驾驶所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兴趣、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结构、遣词造句等基本写作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表达事实、观点、情感和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通常式“布置写作任务—学生个人写作—教师批改—背诵范文”,即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既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没有传授写作方法。很多学生不注重酝酿思路提笔就写,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尽管写了很多作文,但依然存在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条理紊乱以及谋篇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整体学做水平,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入写作教学,把写作教学的重点从写作成果转向写作过程,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导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分组合作式写作教学的策略
  分组合作式写作教学把写作教学活动看那作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按照语言生成规律,英语写作的次序是:词—句—篇。“词”是基础,“句”是过渡或桥梁“篇”是目的。整个训练应遵循“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在“步”与“步”之间铺设台阶,构建诸多小的教学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达成教学目标。
  2.1 分组合作进行写作。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角度看,分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信息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将要写的题材和内容产生丰富、饱满的立体思维与记忆构架,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不会出现主题模糊,内容干瘪的现象。
  分组合作式写作教学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教师给出相关话题。教师所给的话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分组合作的欲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安排的话题有New School 和My Ideal School Life等。由于所选的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能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这些话题时有话可说。
  ②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同安路话题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并在体裁和格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充分预见学生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供适当的帮助。如:给出必要的参考词汇和句型。对于需要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的话题,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组内分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使之符合话题的要求。
  ③分组自由讨论,列出写作要点。学生分成若干组,围绕所给话题列出讨论框架,并进行自由讨论,学生通过相互启发,说出话题相关的要点,在分组讨论时,可把不通性格、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④分组报告讨论结果。每周讨论的结果经记录员记录和整理后,由汇报员想全班作口头汇报。在学生口头汇报时,教师可以板书学生说出的要点,并引导全班学生围绕这些要点进一步讨论和补足。
  2.2 分组合作互评互改。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包括写和改两方面。分组合作互评互改能增进有关作文的信息交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分组合作互评互改的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评改、示范引导。为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教师应先通览全班作文,以把握本次作文的共同性倾向。教师可以找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中上等习作,从词、句篇等方面进行认真批改,恰当评论然后将批改的作文投影活印发给学生,为学生互评互改提供示范
  ②分组讨论,互评互改。教师首先呈现并讲解本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及批改原则: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本次作文的要去逐项对习作进行讨论和批改,小组的每位成员要阅读三篇以上;第一遍指出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第二遍指出思想内容、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第三遍思考如何旁批、总结;最后又组长执笔,将作文失误和显著特色写入总评中。
  ③教师检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评价。每组评改结束后,教师选出2—3组向全班介绍本组批改作文的基本情况,主要评价内容和修改意见。对于每组批改的每一篇作文,教师还需要仔细检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评价,并选出优秀习作印发给学生,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
  3 分组合作式写作教学的实践
  分组合作式写作教学能促使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学生通过讨论写出的作文思路更开阔,内容更充实。
  ①写作素材分析。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描述Tom送给他母亲的生日礼物。主题明确,具有一定的创意。
  ②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有能力完成本节课的写作任务,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谋篇布局的能力,写出的句子或结构单一,或篇章缺乏逻辑性和条例性;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写作方面的“弱势群体”,英语基础薄弱,非常希望获得同伴和老师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和理念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③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①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技能完成一篇短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性,关联性和逻辑性。②学会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反思自己的写作行为和结果。③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取更多处理信息的手段;学会通过自我检测不断反思和顿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与计划。④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并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增强学习内驱力。⑤通过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4 教学流程回放
  Step one:
  S1: It is August 30th. My mother’s birthday is coming.
  S2: My mother’s birthday is on August 30th. I want my mother to have a good time …
  Step two:
  S3: I want to buy a pencil for my mother, but a pencil is cheap, and too many pencil are not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S4: I think a birthday pencil with my wishes is a good present…
  T: A pencil is cheap, but to make many pencils means cutting down many trees. Cutting down Trees will destroy the environment.(说明:由于该句子表达不顺畅,所以教师用加强的语气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T: 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mother on her birthday? Please write down your idea. Then discuss with your friends and find out the best ways.(说明:每位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热烈地参与讨论,积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建议能被同伴采纳,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拓展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Step three:
  Write and Show the Composition
  T: Have you finished the composition(说明:学生信心十足的回答说明前面的铺垫很成功,以激发了学生完成习作的热情。)
  T: Who’d like to read your composition?(说明:请一位学生朗读习作,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修改。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积累和沉淀,学生能将零散的语言信息转化为完整的篇章。)
  Step four: Assessment
  T: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take turns to read your compositions.(说明;在朗读中,听读双方都能发现一系列问题。)
  T: Now close one of the four compositions and try to check it together.(说明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结合教师提供的作文评价模式,对同伴的作文进行分析和纠错,再一次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熟悉了评价的依据,了解了好文章的标准。)
  5 分组合作式写作教学的反思
  分组合作学习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同伴的认可,学生会努力挖掘自己的英语潜能,为自己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动力使合作活动进行得更顺畅。分组活动也是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完善的过程。对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写作时较难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分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写作空间,他们能从同伴处获得帮助,缓解写作时的焦虑感;写作能了强的学生也能在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启迪。这就是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目标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最后输出的语篇更完美。
  分组学习模式得以成功运用的前提是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也就是应遵循Individual work-Pair wok-Group work-Class wok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可能,使输出的信息有讨论和分析的价值,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具备时效性和趣味性,并具有一定的悬念。本节课提供的材料话题学生很熟悉,如果同时呈现词组、习惯用语,学生就不会产生任何悬念,而把Tom送给他母亲的生日礼物,用第一人称描述,则赋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4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2]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 钟启泉2002 外语教学展望[M]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阅读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个体阅读,提升课堂效率;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明确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激疑,以激趣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以课文为突破口来设疑,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用比较来生疑,培养学生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8-01    目前因为各种原因,小学的习作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把老师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作文追求高大全的思想内容,追求不切实际的表达形式。结果,小学生的习作不符合现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没有表达孩子的真情实感,大话、假话、空话连篇,造成千文一面的新八股,小学生习作变成文字游戏,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应该相应地采取新的教育措施。当然,上有政策,下有政策,面对90年后学生的新的特征,我们作为教育事业工作者,该怎样适应新时代的新学生呢?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引导中学生写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与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就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导、读、练”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9-02    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 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语言技能在读的方面的五级要求之一:要求初
期刊
【摘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代写论文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等误区。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  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
期刊
【摘要】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因此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它是一种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环节的剖析,从合作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谈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把它建设成为小组的集体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影响,提高写作积极性,培养个人的智商和情商,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之目的。  【关键词】 英语写作;合作学习;小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2-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1-01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教师情不自禁地追问:“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没有被人发现
期刊
【摘要】舞龙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运动,本文采用文献法、调研法和访谈法从舞龙的起源概述和历史文化的背景探讨舞龙如何从求雨祭祀活动、民间百戏、民间灯俗等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具有体育竞技性质的舞龙运动以及具有现代健身价值的舞龙运动,并通过对舞龙运动的一般健身功效、特殊健身功效、健身娱心功效、民族凝聚功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舞龙运动普及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舞龙运动;传统民俗;健身功效;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