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而导,让孩子的朗读更精彩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一堂好的语文阅读课,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动感情地读。然而现实中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注重读的感情,缺乏语文基础知识;注重形式上的评读,缺乏教师的亲身示范;注重对朗读技巧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却不够。本文从以声作则法、添词加句法、无中生有法、小题大作法等四个方面来谈教师如何得用“引读”来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指导。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朗读指导;情境与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8-01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重在读,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于是,书声琅琅的语文课成了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学生最终是否能动情地读, 成为衡量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然而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发现对于“感情朗读”,我们教师有着太多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低年级而言,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①重感情,轻基础。常见教师在初读课文之后,出示一段话让学生练读。在学生读得还不是很顺畅的情况下就提出诸如“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之类的要求。②重评读,轻示范。很多教师喜欢在学生读后,让大家评一评。结果常常是大家的批评毫无保留,把范读的学生批得遍体鳞伤,这无疑是给范读的学生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不知他下次还有没有勇气站起来朗读。③重技巧,轻体验。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综上所述,教师指导的不规范是影响朗读质量的重要原因。阅读教学重在读,而朗读教学贵在引。这里的引,指的是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 引读的方法很多,在几年的低段朗读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发现教师如果能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恰当、规范地运用“引读法”,能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内核,“引”出一片朗读的艳阳天。
  1 以“声”作则,规范朗读
  “唱读”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是最容易产生的。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前班时已按“唱读”的模式学会了许多儿歌。对于任何一篇课文,老师如果不加以正确示范与引导,他们就会自动地按照他们心中的儿歌模式拖腔拉调地“唱”。此时,光靠教师一味地提醒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根本毫无进展,我们需要运用“朗读引读法”。
  所谓朗读引读,就是教师通过朗读示范和点拨,教给朗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语言,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后,教师还可通过配乐、配画面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示范朗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老师充满激情的范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用老师的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情感,用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在老师的“以‘声’作则”的带动下,学生就能辨析自己与老师在语音、语调和情感上的差异,从中领悟正确与偏颇,语感也就悟出来了。这时老师的范读,好比教练指导运动员投球、跳高做的示范动作,具有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作用。此时教师的范读,已由“示范”而成为学生的“典范”,进而形成学生朗读的“规范。”
  2 添词加句,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由于接触的课文不多,加上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又不够,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容易把所有的课文几乎都读成同样的腔调,没有变化、没有感情,犹如“一潭死水,风过不起一丝涟漪。”如何使低年级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旁“添油加醋”。
  教师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了一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对话情境之中。在教学中,老师情绪的渲染、精彩的过渡引读是细腻的、丰满的。这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引读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老师用自己的情感与语言渲染带路,学生边听边感悟,思绪与情感随教师的语调、语气、语态的变化而变化,融入当时的情境,使自己的体悟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时就会以声解义,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可以说学生朗读的成功,是老师润物细无声式的引读才取得成功。
  3 无中生有,引导联想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引发学生去想像,朗读指导时,应引导学生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画”,如发现学生对所描写的段落内容一片空白时,教师可运用联想引读法。阅读教学中的联想引读法,就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联想因素,引导学生在联想中读书,在读书中联想。
  《丑小鸭》一文,体会丑小鸭处处受欺负的可怜处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共鸣是课文的难点,而课文中的文字介绍似乎过于简单,如何让才二年级的学生透过这两段简短的文字,让他们身临其境,读出真情实感呢?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丑小鸭,把两段话中的“丑小鸭”全部改成“我”,学生练读后,我引导学生想像。
  因为读前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加以联想,并将课文内容转变成现实生活,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一片空白。再加上教师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了一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对话情境之中。老师扮演大树爷爷,用自己的情感与语言渲染带路,学生边听边感悟,思绪与情感随教师的语调、语气、语态的变化而变化,融入当时的情境,使自己的体悟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时就会以声解义,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
  4 小题大作,厚积薄发
  很多时候,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品悟即将达到喷薄的状态,教师就要及时通过自己感性的言语,对文本的情境加以渲染,引爆,升华学生聚集的情感,真正把学生引进文本的情感。这就是渲染引读,我常会抓住学生即将喷薄的那个点,及时加以引读。
  因为有了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的情境当中,读的时候感情基调把握得非常好。
  成功的引读,更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体味中国文字的精彩;成功的引读,更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享受没有遗憾的自由,享受没有缺陷的开放;成功的引读,更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潜得更深、飞得更远。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正确认识引读的作用,规范运用引读,精心设计引读,行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朗读必将会因“引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小学语文》上海教改出版社2006、2007年版
  [3] 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杜,2000年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  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
期刊
【摘要】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因此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它是一种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环节的剖析,从合作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谈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把它建设成为小组的集体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影响,提高写作积极性,培养个人的智商和情商,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之目的。  【关键词】 英语写作;合作学习;小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2-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1-01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教师情不自禁地追问:“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没有被人发现
期刊
【摘要】舞龙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运动,本文采用文献法、调研法和访谈法从舞龙的起源概述和历史文化的背景探讨舞龙如何从求雨祭祀活动、民间百戏、民间灯俗等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具有体育竞技性质的舞龙运动以及具有现代健身价值的舞龙运动,并通过对舞龙运动的一般健身功效、特殊健身功效、健身娱心功效、民族凝聚功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舞龙运动普及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舞龙运动;传统民俗;健身功效;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写作教学合作互动的一些做法,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组共同互动、展示、评价和修改,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技能与药理,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写作教学;分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58-02    1 写作一直是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展与延伸的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3-01    现代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整合各学科教学,将学科知识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关联的系统,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互相联系的大整体。新课程标准下整合教学资源的核心是强调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力求避免用孤立、片面、静止、封闭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1-01    在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二十年中,对艺术教育的种种现象,使我产生了很多感想。前几年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时,原以为艺术教育可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了,可是事实上应试教育却更加严重。孩子从小穿衣、洗脸家长都包了,有80%的孩子不叠被子,不洗袜子衣服。小孩子不接触外界,缺少人际交往,更别说是亲
期刊
【摘要】 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切入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教学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关键词】 生活;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1-02    一天上课,达塔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
期刊
【摘要】 笔者市各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突出了“读”这一环节的重要性,都在清晨开设了早读课。其目的在于利用清晨良好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在头脑清醒,记忆力好,精力旺盛的条件下,有效地利用“读”的方式来提高语言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早读不读”或是“老师来了就读”的“光控灯”现象。笔者将就此问题,浅谈一下如何激活初中英语早读。探讨了英语早读课的实效性,围绕早读内容、早读形式和早读的评价方法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