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提倡关注学生、关注个性的今天,也应当对教师的生命质量有所关注,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很难教出阳光的学生,本文就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作出阐述,首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作一个界定,重点阐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青年教师;幸福感;民办高校
1 引言
知识经济的来临,更多的人在追求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应运而蓬勃发展起来,它对教师的需要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民办院校比不上公办的雄厚资金,不能像公办院校那样,给老师提供编制和相应的社会福利,所以通过招聘过来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毕业生,或者是退休返聘过来的老教师,其中,大学毕业生成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民办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因此,了解和关注青年教师的状况,对民办高校来说尤其重要。通过搜索有关青年教师的文献可以发现,与青年教师相关的大都是职业发展、压力和职业倦怠等负性情绪的研究,与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的教师幸福感鲜有研究,所以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就以郑州市几所民办高校为例,来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进行浅析,希冀为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2 青年教师的界定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自 1999 年 4 月启动实施以来,也将优秀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定在 35 岁以下。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大都将青年教师界定为年龄在35岁以下的、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教师[1]。通过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郑州市民办高校的调查发现,青年教师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5岁以下,因此,本文的青年教师是指35岁以下的在民办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3.1 社会导向 在强力发展经济的今天,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它行业的收入大大增加,相比之下,教师的待遇倒显得捉襟见肘,不合时宜,教师成了一个清贫而冷清的行业,社会上各种诱惑大量出现,面对别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容易使高校青年教师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同时,社会给予青年教师的过度期待,人们都普遍认为,高校教师应当是收入高、地位高、修养高的三高人群,过着有品位的生活,家庭也期待着,辛苦培养了多年的学生,终于工作,能给家庭以回馈,这些期望和舆论使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相比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所没有的地位,他们甚至产生厌恶教师岗位的念头,想要去社会上进行打拼,以求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要使高校青年教师获得幸福感,需要社会为他们多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空间。
3.2 自我定位 一个教师的自我定位正确,不受社会导向的影响,真诚的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起来就比较有动力,遇到挫折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很高的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与策略中,对社会形势、经济发展、政治地位有一个合理的认识,近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和修正,这样能形成比较合理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一旦对自己的定位不太合理,期望过高,而现实不能满足其期待,这里就会对自身或环境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到幸福感。所以教师的自我定位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3.3 人格因素 幸福感主要依赖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外向性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2]。隋竹玉的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表现为三种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进取型,中庸型,放缓型,其中进取型的教师常有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会因事业、家庭出现挫折而表现出过度紧张和焦躁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3]。
3.4 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它是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一个教师处在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中,就再也感受不到,外界给予的任何快乐与愉悦,也有调查发现,很多高校教师存在有心理问题,其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3.5 高校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制度影响着教师的幸福感,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对高校教师具有充分的精神关怀,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幸福感体验。如果一个高校,管理制度比较人性化,在制定一些政策或制度时,能采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能根据学校情况给予教师一定的方便,比如,校区偏远的学校能为教师开通回家的班车,住校的教师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教师的幸福感就会强一些,如果学校在制定政策时,只从学校严格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的政策缺少人性化,并且强制执行,那么教师的幸福感就会降低。
3.6 人际关系 对于高校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两个观点都说明了,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人认为高校教师生活圈子过于狭窄,缺乏和同事、学生、领导的交流,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幸福感较低;也有人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和领导、同事、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尤其是民办院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多,接触机会也多,一起活动和学习,其幸福感较高。
3.7 工作压力 作为青年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业务还不熟练,再加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很明确,容易产生迷失,过强的工作压力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降低,其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称晋升已成为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
3.8 薪资待遇 待遇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待遇直接影响着生活水平,待遇高的教师,其生活质量相对较高,自我接纳水平、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社会关系满意度也越高, 民办高校的薪资待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资收入偏低,缺少文化生活,又加上住房紧张,居住环境不太舒适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幸福感。 其它的还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如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等[4],但具体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没有一定的定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4.1 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社会导向有必要把他还原为普通人,加大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不断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永川在年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在高校工资的分配中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使青年教师工资增加的数额高于其他教师,同时,在各项基金的申请中,继续加大青年项目的比例[2],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求,提高教师待遇,让其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
社会应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的意识倾向,同时建立合理的社会期望,避免教师具有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
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能让教师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能够感到做教师是无比幸福和快乐的,这样才能安心教学、有精力去钻石业务,有动力去发掘潜能,精心培养好学生。
4.2.和谐工作环境的构建 工作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美丽的景致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每天生活其中,会觉得身心舒畅,降低疲劳感;舒适的办公条件和住宿条件,这是他们每天工作生活的的场所,舒适的办公环境使人们交流愉快,生活舒适使教师有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软环境包括,学校的管理机制,制定出宽严适度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创造合适的时间和空间, 让教师有机会接触众多的人与事,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教师能够在学校里享受到生活的乐趣[5]。校领导要善于因材施用,人尽其用,给教师创建发挥最大潜能、实现完美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职称评定机制,对于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时给予优先考虑,要敢于破格重用[2],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幸福氛围,对教师实施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使教师能获得作为 “教师”的职业尊严和人格尊严,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6]。
学校应构建敬业与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团结的人际氛围。各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培养教师的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让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早成才,指导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建立鼓励机制,如,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优秀期刊发表论文、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和出版有影响专著的教师,要发放奖励津贴等[2]。
4.3 职业认同感的确立 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客观的认识,理解教师工作的性质及特点,不和其它高收入职业进行盲目的比较,认同并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热爱学生,对业务进行潜心的钻研,把教学视为自己内心的渴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的成长,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并能感受到成长的乐趣。教师要从长远角度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设计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必要的反思和自我调整[6]。教师只有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对其有所投入,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保持教学敏感性和职业激情,不断的学习,充实知识,发展自我。同时赋予一定的个人期望,不断地实现自我阶段性的成长,形成相对优势上的满足感,就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另外,需要对自己的学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受外界各种诱惑的干扰,不和公办学校进行对比,认同民办学校的特点和管理方式,理解民办学校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的融洽和亲切,同事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人际关系比较的和谐等。
参考文献:
[1]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 苏善生.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培养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8(4).
[3] 隋竹玉.谈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及自我调节[J].工会论坛,2006.12(4).
[4] 王凤娟.高校教师幸福感研究综述[J].文化与营销,2012.7(27).
[5] 穆玲.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01(26).
[6] 王文增.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在线,2009.10(166).
关键词: 青年教师;幸福感;民办高校
1 引言
知识经济的来临,更多的人在追求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应运而蓬勃发展起来,它对教师的需要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民办院校比不上公办的雄厚资金,不能像公办院校那样,给老师提供编制和相应的社会福利,所以通过招聘过来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毕业生,或者是退休返聘过来的老教师,其中,大学毕业生成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民办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因此,了解和关注青年教师的状况,对民办高校来说尤其重要。通过搜索有关青年教师的文献可以发现,与青年教师相关的大都是职业发展、压力和职业倦怠等负性情绪的研究,与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的教师幸福感鲜有研究,所以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就以郑州市几所民办高校为例,来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进行浅析,希冀为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2 青年教师的界定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自 1999 年 4 月启动实施以来,也将优秀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定在 35 岁以下。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大都将青年教师界定为年龄在35岁以下的、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教师[1]。通过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郑州市民办高校的调查发现,青年教师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5岁以下,因此,本文的青年教师是指35岁以下的在民办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3.1 社会导向 在强力发展经济的今天,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它行业的收入大大增加,相比之下,教师的待遇倒显得捉襟见肘,不合时宜,教师成了一个清贫而冷清的行业,社会上各种诱惑大量出现,面对别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容易使高校青年教师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同时,社会给予青年教师的过度期待,人们都普遍认为,高校教师应当是收入高、地位高、修养高的三高人群,过着有品位的生活,家庭也期待着,辛苦培养了多年的学生,终于工作,能给家庭以回馈,这些期望和舆论使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相比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所没有的地位,他们甚至产生厌恶教师岗位的念头,想要去社会上进行打拼,以求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要使高校青年教师获得幸福感,需要社会为他们多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空间。
3.2 自我定位 一个教师的自我定位正确,不受社会导向的影响,真诚的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起来就比较有动力,遇到挫折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很高的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与策略中,对社会形势、经济发展、政治地位有一个合理的认识,近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和修正,这样能形成比较合理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一旦对自己的定位不太合理,期望过高,而现实不能满足其期待,这里就会对自身或环境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到幸福感。所以教师的自我定位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3.3 人格因素 幸福感主要依赖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外向性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2]。隋竹玉的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表现为三种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进取型,中庸型,放缓型,其中进取型的教师常有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会因事业、家庭出现挫折而表现出过度紧张和焦躁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3]。
3.4 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它是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一个教师处在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中,就再也感受不到,外界给予的任何快乐与愉悦,也有调查发现,很多高校教师存在有心理问题,其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3.5 高校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制度影响着教师的幸福感,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对高校教师具有充分的精神关怀,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幸福感体验。如果一个高校,管理制度比较人性化,在制定一些政策或制度时,能采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能根据学校情况给予教师一定的方便,比如,校区偏远的学校能为教师开通回家的班车,住校的教师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教师的幸福感就会强一些,如果学校在制定政策时,只从学校严格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的政策缺少人性化,并且强制执行,那么教师的幸福感就会降低。
3.6 人际关系 对于高校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两个观点都说明了,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人认为高校教师生活圈子过于狭窄,缺乏和同事、学生、领导的交流,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幸福感较低;也有人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和领导、同事、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尤其是民办院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多,接触机会也多,一起活动和学习,其幸福感较高。
3.7 工作压力 作为青年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业务还不熟练,再加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很明确,容易产生迷失,过强的工作压力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降低,其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称晋升已成为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
3.8 薪资待遇 待遇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待遇直接影响着生活水平,待遇高的教师,其生活质量相对较高,自我接纳水平、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社会关系满意度也越高, 民办高校的薪资待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资收入偏低,缺少文化生活,又加上住房紧张,居住环境不太舒适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幸福感。 其它的还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如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等[4],但具体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没有一定的定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4.1 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社会导向有必要把他还原为普通人,加大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不断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永川在年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在高校工资的分配中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使青年教师工资增加的数额高于其他教师,同时,在各项基金的申请中,继续加大青年项目的比例[2],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求,提高教师待遇,让其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
社会应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的意识倾向,同时建立合理的社会期望,避免教师具有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
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能让教师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能够感到做教师是无比幸福和快乐的,这样才能安心教学、有精力去钻石业务,有动力去发掘潜能,精心培养好学生。
4.2.和谐工作环境的构建 工作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美丽的景致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每天生活其中,会觉得身心舒畅,降低疲劳感;舒适的办公条件和住宿条件,这是他们每天工作生活的的场所,舒适的办公环境使人们交流愉快,生活舒适使教师有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软环境包括,学校的管理机制,制定出宽严适度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创造合适的时间和空间, 让教师有机会接触众多的人与事,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教师能够在学校里享受到生活的乐趣[5]。校领导要善于因材施用,人尽其用,给教师创建发挥最大潜能、实现完美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职称评定机制,对于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时给予优先考虑,要敢于破格重用[2],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幸福氛围,对教师实施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使教师能获得作为 “教师”的职业尊严和人格尊严,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6]。
学校应构建敬业与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团结的人际氛围。各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培养教师的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让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早成才,指导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建立鼓励机制,如,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优秀期刊发表论文、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和出版有影响专著的教师,要发放奖励津贴等[2]。
4.3 职业认同感的确立 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客观的认识,理解教师工作的性质及特点,不和其它高收入职业进行盲目的比较,认同并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热爱学生,对业务进行潜心的钻研,把教学视为自己内心的渴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的成长,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并能感受到成长的乐趣。教师要从长远角度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设计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必要的反思和自我调整[6]。教师只有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对其有所投入,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保持教学敏感性和职业激情,不断的学习,充实知识,发展自我。同时赋予一定的个人期望,不断地实现自我阶段性的成长,形成相对优势上的满足感,就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另外,需要对自己的学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受外界各种诱惑的干扰,不和公办学校进行对比,认同民办学校的特点和管理方式,理解民办学校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的融洽和亲切,同事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人际关系比较的和谐等。
参考文献:
[1]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 苏善生.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培养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8(4).
[3] 隋竹玉.谈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及自我调节[J].工会论坛,2006.12(4).
[4] 王凤娟.高校教师幸福感研究综述[J].文化与营销,2012.7(27).
[5] 穆玲.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01(26).
[6] 王文增.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在线,2009.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