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程开发“顶层设计” 实现特色文化“润泽人生”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文化的改革,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的文化变革是决定课改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课程开发中,学校的文化重建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而做好课程开发“顶层设计”,更是对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最终用学校的特色文化润泽学生的人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拟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中心小学的剪纸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如何凭借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
  【背景扫描】
  小越民间剪纸是江浙派属下江南分支的一个重要代表,其缘起小越镇倪梁村,自五代吴越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小越民间剪纸本身具有很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民间艺人众多,流传广泛,影响久远。
  因此,小越镇小自2004年开始一直坚守着小越剪纸特色文化的传承,积极进行剪纸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并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并开发出了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校本教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也是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
  学校承办或参加了如“中奥建交40周年文化交流”等高层次的剪纸交流活动,并有众多师生的剪纸作品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剪纸教育特色多次在《浙江日报》《浙江教育信息报》《绍兴日报》《联谊报》《上虞日报》及中新社、视野网等媒体中宣传报道。同时,学校的剪纸特色教育也得到了文化部、省教育厅、文化厅、绍兴市教育局文化局相关领导赞赏与肯定。
  【“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并有计划地从“观念文化”和“课程文化”地重建入手推进课程开发,是小越镇小打造自身办学特色的重要经验。
  一、观念文化的重建
  观念文化的重建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课程开发需要结合学校特色文化,确立并逐步完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趋向。
  小越镇小为了传承小越镇民间剪纸的传统特色,首先在校内进行观念文化的重建。
  虞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儿童要有剪纸的机会,因为,手巧意味着心灵。”受此启发,小越镇小确定学校特色文化理念——“巧手塑心灵,剪彩成人生”,期待“小小剪刀,剪出心里的世界,剪出生活的精彩”,这把“剪刀”不仅仅是作为工具的剪刀,更要把它理解成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文化。
  此外,小越镇小还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剪纸文化润泽下的如水教育”。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教育从来都不会是轰轰烈烈的行为,作为文化的教育,作为观念的教育,作为心灵的教育,只在细雨微澜中创造奇迹。从本质上看,教育追求也就是文化追求,有文化、有质地、有品位的教育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滋润人心”,上善若水,这是学校文化建设所应该追求与表达的最高境界。
  诗人说:文化是空气和水。哲人说:文化是一种空间的胸怀。小越镇小让学生在剪纸文化水样的柔顺与滋润中,安静地、朴素地、悠闲地、灵性地成长,并形成了“小剪刀、大课堂,小剪刀、大教育”的教育智慧。
  观念文化的重建,赋予学校课程开发以灵魂,为学校课程的深度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二、课程文化的重建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小越镇小在充分构建观念文化的前提下,将学校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等三个纬度进行开发。
  1.学科课程建设:注重“文化因子”,打造“剪彩课堂”
  学科课程建设是课程开发的主阵地。提高学科课程实施水平,需要寻找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教师素质条件以及学生发展起点、家长教育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小越镇小从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上进行把握,打造“剪彩课堂”,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上先行一步。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推进课改的首要因素。因此,小越镇小加大校本研训力度,提高研训实效,精心构建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春澜研修院。开设“春澜讲坛”,开展青年教师“五项德行修炼”活动,组建“学习共同体”,成立“名师工作坊”。同时,小越镇小积极探索剪纸文化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定期开展“剪彩人生”课堂教学艺术节活动,开展《行走在“剪”与“写”之间》《基于〈品德与社会〉课后延伸活动的“快乐剪纸”的探索》等小课题研究活动。
  校本课程不等同于学校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文化因子不足——仅仅止于兴趣的激发。因此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小越镇小考虑其文化内涵或文化性之所在,在实施中实现感受文化、体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并编写了六册《剪纸》教材,剪纸课程涵盖六个年级。
  2.活动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剪彩多元人生
  活动也是一门课程,我们称为活动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不仅会使学生的校园生活色彩斑斓,而且它还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浙江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说:“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一是习惯的养成,二是兴趣的激发。”根据民间剪纸的技法要求和作品表现力,小越镇小结合提出育人目标“有规则意识的活力儿童”的目标,积极推进活动课程的建设:一是要有体系,不随意性;二是要与学校的剪纸文化相融,与“剪彩人生”的理念相合。为此,小越镇小完善三大活动课程体系:学科活动、德育活动、体育活动;强化三种课程构建意识:目标意识、质量意识、资源意识。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将剪纸文化元素、剪彩人生理念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以点带面,以线拓面,培养学生活泼、健康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格”。
  小越镇小开展的“剪纸风情服装设计大赛”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围绕剪纸文化的感受、传承与创新,活动贯穿整个学期,每月一个主题,活动内容涵盖剪纸艺术欣赏、剪纸技能操作、创新能力培养、孝德感恩教育等,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剪纸文化,在设计中传承剪纸文化,在制作中创新剪纸文化,在展示中升华剪纸文化。
  活动课程能给学校学科课程以更加丰富高效的活动平台,为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地呈现提供更深度地方式。
  3.环境课程建设:注重内涵,凸显校本化育人目标
  校园环境也是课程,指向的不仅仅是外显的校园美化绿化等环境布置,更应该注重外在形式下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注重学校独有文化和价值导向的熏陶。
  小越镇小的校园处处显现着“巧手塑心灵,剪彩成人生”的文化理念。学校的每一条楼梯、走廊,都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融合剪纸元素,述说着剪纸的历史与传承,述说着成长的故事,述说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学校的剪纸馆,以六个主题区域,记载着学校从项目,到课程到文化,传承千年剪纸文化的足迹。剪纸长廊、剪纸文化墙、草坪剪纸小品、班级剪纸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园中找到自己的剪纸作品。学校的校服、校标、学校卡通形象,乃至教师所用的笔记本等,都充满着浓浓的剪纸元素。
  小越镇小让剪纸文化在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价值理念导入到他们的心里。用无形之剪,剪彩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两年来,小越镇小倾力于“以一目之特色引一体之发展”的课改新策略,将剪纸特色项目作为学校人文教育的“酵母”与“枢纽”,把剪纸文化与学生的品德塑造、情操陶冶、个性培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个性发展,在剪纸文化的滋润中,引领师生追求卓越、独显“剪彩人生”的教育情怀。
  综上所述,学校需要对课程开发进行有效地“顶层设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学校特色文化形成,最终润泽学生的人生。
  参考文献:
  张宝贵.和谐:学校文化的教育本体存在[J].教育发展研究,2007(09).
  ?誗编辑 李 姣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初中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为将来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基础。而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又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在学习路上最好的引导者。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是带动其学习英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我们切不可忽视其存在价值。平时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很多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词不达意、无话可说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词语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语言发展,应让它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有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中,才能更轻松地理解词语,进而灵活运用。  一、联系上下文,巧解词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最常用
【案例简介】  初次接触韩燕(化名)同学是在2013年9月6日我院2013级新生报到的第三天,她是从我院公共教学部文秘专业转到我系的一名新生。今天也是我院新生开学典礼的第一天,刚见到她,我傻眼了……韩燕同学“走”路的方式竟然是“企鹅型”的。原来该生是属于身体残疾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双困生”。通过与家长深入了解,该生所在村是宁德一个贫困村,因小时候发高烧未及时救治导致双腿畸形,“走”起路来双脚平行,一
摘 要:做一个缓慢而优雅的班主任,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规律。实施保障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要有一套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关键词:班主任;自主管理;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做老师难,做班主任难,做一个让学生满意让自己舒心的班主任更难。工作多年,笔者也时常被这一工作困扰着。做过班主任的人都深有体会。要想摆脱困境,解放自己,就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动起来,参与班级
摘 要: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锻炼学生的体魄,为文化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寓教于乐;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作用;应用  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内容,是体育学习的基础,为小学生日后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小学生多动、爱玩的特点,在教学中使用体育游戏的形式
摘 要: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契合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探寻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从引导活动感悟、实施游戏互动、合作探寻规律、展开应用实践这几个步骤出发,探讨了小学五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苏教版上下五年级数学教材都设置了“找规律”章节内容,下册是上册的延伸与拓展。为更好地学习下册“找规律”内容,也为了
摘 要:当前,伴随着对于学前教育的普遍重视,启蒙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结合所教的中班幼儿的情况来看,中班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我园以经典品读作为学校的教学特色,特别是古诗教学,由于古诗本身朗朗上口,学生反复诵读都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在古诗教学中,又能渗透对幼儿的德育方面的教学和引导。以中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中班幼儿的古诗教学从四个方面开展全面的探索和研究:重视古诗教
摘 要: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也是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以人教版数学一、二年级教材为例,对提升随迁子女的逻辑思维能力策略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随迁子女;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學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一份具备针对性逻辑思维训练的培养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
本期我接手五年级新组成的一个班——十五班,有些小小的窃喜,以为这些孩子五年级转学到新环境个个都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好的顶呱呱人才,绝对没有特别顽劣的学生。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开学第二周班级内就出现了一个特殊学生。  王××,男,11岁,身体魁梧,性格暴烈。开学第一周同学之间完全陌生,互相不知道姓名等信息,各方面表现正常。第二周的星期二晚上下自习后他因为同寝室同学一个善意的提醒就大发
【案例描述】  小W性格外向,成绩优异,但自控力不强;小T,头脑聪明,但学习态度散漫,玩心较重。因小W的聪明热情,小T的为人耿直,两人关系融洽,同座位已经半学期。平时两人在纪律上不能约束,影响学习,尤其对小T的学习极为不利。再不换座位,看来是不行了,但是怎么做才能起到实效呢?  【案例分析】  小W是城里学生,但父母经常在外赌博,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因此小W在家庭中缺少沟通,自然将交流的需要转移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