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国家的快速发展,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逐渐被众多教育者所重视。本文通过探究当前环境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阐述了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改要求学科教学需要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作为重点,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同时,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也是立德树人精神的最终体现。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应用方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以基于核心素养为目标来开展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一、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完善生物教学体系
学校与教师应当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完善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一方面,高中生物的教学理念应当从应试思维当中解放出来。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将和大学学习联系得更为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当更有远见。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参考部分高校的公开课与社会实践活动思路,既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补充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前沿动向等内容,又能结合上述资料,开展参观博物馆、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实地采风调研等活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认识到,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势必要经历反复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在基础知识教学基础上,逐渐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加核心素养培育相关内容,并动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当发现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失衡时适当回溯、及时纠偏,从而既能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又能兼顾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最终完成教学体系的革新。
二、实验模拟教学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被包括在实验里,而生物实验很难被教师用理论讲授的方法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将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简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高难度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进行生物实验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每位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正确引导的作用,对每个小组进行问题设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发地从书中了解知识,主动地学习知识,在进行团队展示时,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风格,对每个小组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当教师在讲授《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理解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从而在此基础上,讲解下一部分的知识,如性状分离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联系起来,随后进行分组探究,在学生不断寻找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生物书中的知识大多与生活实际相关,因此在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去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及学习生物科学的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实际场景代入,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生物学的内涵,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为学生传达不同的生命观,并对这些不同的生命观进行解析。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积极运用分组教学方法,促使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做到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述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内环境稳态”这一知识点时,要注重提问环节的重要性,讲授稳态失调的危害等,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人体健康和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关系进行重点关注,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四、融入生活化教学
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验内容属于重点部分,在教学方法应用方面应该做到契合核心素养要求,使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动脑思考,联系生活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例如,“绿叶色素提取和分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明确探究步骤:第一,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除了运用菠菜,其他材料可以吗?有哪些选材标准?第二,教材当中给出利用无水乙醇当作提取液,可否换作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其他液体?怎样设计对照组?之后指导学生利用丙酮、清水和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观察实验现象。第三,对于制作滤条,可以怎样设计?生活当中圆形滤纸能否應用在该实验中?之后指导学生对滤纸进行处理,可以减去两角、用圆形滤纸、不减掉两角等处理方式进行实验。第四,思考教材中提到的滤液细线不能和层析液接触,运用生活经验还可以怎样设计?
上述生活化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深度思考,利用紫皮洋葱外茎表皮、根尖儿或者管状叶片这类生活材料进行实验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选择洋葱茎外表皮时提取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取的色素成分是什么?对于该实验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验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紧密围绕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贴合生活实际,教学效果优良。
五、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也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在掌握众多知识后毫无社会责任感,那么这种教育方式一定是失败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教师应在教学方案中增加责任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后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师应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再进行知识的传授。课堂的讨论环节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下的教学重点,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核心内容,在此之上教师们应做到结合生活实际,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费家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18.
[2]李秀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初探[J].科学咨询,2020(3):135.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改要求学科教学需要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作为重点,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同时,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也是立德树人精神的最终体现。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应用方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以基于核心素养为目标来开展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一、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完善生物教学体系
学校与教师应当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完善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一方面,高中生物的教学理念应当从应试思维当中解放出来。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将和大学学习联系得更为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当更有远见。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参考部分高校的公开课与社会实践活动思路,既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补充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前沿动向等内容,又能结合上述资料,开展参观博物馆、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实地采风调研等活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认识到,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势必要经历反复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在基础知识教学基础上,逐渐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加核心素养培育相关内容,并动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当发现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失衡时适当回溯、及时纠偏,从而既能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又能兼顾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最终完成教学体系的革新。
二、实验模拟教学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被包括在实验里,而生物实验很难被教师用理论讲授的方法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将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简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高难度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进行生物实验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每位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正确引导的作用,对每个小组进行问题设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发地从书中了解知识,主动地学习知识,在进行团队展示时,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风格,对每个小组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当教师在讲授《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理解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从而在此基础上,讲解下一部分的知识,如性状分离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联系起来,随后进行分组探究,在学生不断寻找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生物书中的知识大多与生活实际相关,因此在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去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及学习生物科学的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实际场景代入,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生物学的内涵,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为学生传达不同的生命观,并对这些不同的生命观进行解析。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积极运用分组教学方法,促使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做到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述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内环境稳态”这一知识点时,要注重提问环节的重要性,讲授稳态失调的危害等,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人体健康和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关系进行重点关注,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四、融入生活化教学
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验内容属于重点部分,在教学方法应用方面应该做到契合核心素养要求,使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动脑思考,联系生活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例如,“绿叶色素提取和分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明确探究步骤:第一,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除了运用菠菜,其他材料可以吗?有哪些选材标准?第二,教材当中给出利用无水乙醇当作提取液,可否换作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其他液体?怎样设计对照组?之后指导学生利用丙酮、清水和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观察实验现象。第三,对于制作滤条,可以怎样设计?生活当中圆形滤纸能否應用在该实验中?之后指导学生对滤纸进行处理,可以减去两角、用圆形滤纸、不减掉两角等处理方式进行实验。第四,思考教材中提到的滤液细线不能和层析液接触,运用生活经验还可以怎样设计?
上述生活化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深度思考,利用紫皮洋葱外茎表皮、根尖儿或者管状叶片这类生活材料进行实验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选择洋葱茎外表皮时提取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取的色素成分是什么?对于该实验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验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紧密围绕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贴合生活实际,教学效果优良。
五、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也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在掌握众多知识后毫无社会责任感,那么这种教育方式一定是失败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教师应在教学方案中增加责任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后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师应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再进行知识的传授。课堂的讨论环节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下的教学重点,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核心内容,在此之上教师们应做到结合生活实际,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费家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18.
[2]李秀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初探[J].科学咨询,202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