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先行 步步精心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灵气溢动的课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的最主要途径,科学的学习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中心,在科学课堂中,“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文通过通过准备在先、兴趣引航、落实设计、适度自主、及时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探究教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
  在科学课堂中,“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怎样在”探究”中充满灵气,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科学课的精髓所在。
  一、准备在先,激发探究灵气
  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最好抓手。充足、有层次的实验材料是学生亲历科学活动的充分保证,更是灵动课堂的源泉。教师应该将科学实验与教学目标、学校条件、学生实际、当地环境资源等情有机结合,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在准备过程中尽量师生一起完成,使每个孩子带着好奇心、强烈的探求欲。材料准备中切忌单纯的追求数量,应做到够用而且有层次。这种学生参与准备在先、实验探究在后的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实验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执教《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先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看到的马铃薯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 通过分享交流大家知道了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沉也有浮。正当大家因为这个发现兴奋之时,教师马上提出一个问题:同样的马铃薯,为什么有沉有浮?通过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趁势,教师马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这时,教师拿出课前每组学生准备的材料:食盐、白糖、清水,又为每组学生提供了量杯,以及三种规格的食盐10克、50克,100克各一包)因为有备而来,全班同学马上都投入了实验探究之中:有的迫不及待将马铃薯放入液体中,有的不停地搅拌液体……通过大家的合作实践,经过十几分钟的观察分析之后,孩子们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马铃薯的沉浮原来同液体有关!
  老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有层次材料、充足的实验和观察的时间,得出结论,和儿童已知的知识反差强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观察和实验的热情,真正使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兴趣引航,提升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兴奋点。因此,在科学课的导入环节,一定要创设一个有意思的情境,设计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电磁铁》一课时,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个电磁铁的钓鱼竿,几个漂亮的纸制小鱼,小鱼的头上别着一个大头针。课堂中我给孩子们展示钓鱼的过程:先接通电源,电磁铁制成的鱼钩一下子就把小鱼钓了上来。眼尖的同学就忍不住大喊:“老师,我知道。钓鱼竿的头上有磁铁,是磁铁把大头针吸上去了。”这时,我偷偷地切断电源,小鱼脱钩了,鱼竿再也钓不了鱼了。教師趁机引发同学们思考: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问:钓鱼杆上究竟有什么秘密呢?磁铁为何一下子就没有了磁性?这里面有什么呀?……
  课堂中教师在教会学生应该怎么做的同时,却往往无暇顾及学生“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疑惑。 真正的探究就是要把学生的不明白处弄明白。要完成这个目标,要靠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真实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以兴趣为导航,才能使课堂充满灵气,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落实设计,提高探究能力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过程,也就是发现、探究、创新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设计试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例如,在执教《液体热胀冷缩》时,可先让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水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方案, 再进行小组个别指导,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这个实验。最后要求各组学生照着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强调不得完全模仿其他小组的方法。这样,虽然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挫折与失败,但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这正是学生感知科学的本质、体会科学精神的基础。在探究实验活动中,有挑战性的探究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适度自主,确保探究过程
  现在的科学探究课堂中,有这样很普遍的想象: 一是给予学生过度自主,教师只是简单地提出一个任务,就让孩子们自主探究。这种指导不到位会造成学生手足无措,课堂效率低下。 二是安排过分周密,探究活动太顺当,探究只是学生机械地执行计划,失去科学探究的挑战性。 三是课堂上很少有让“探究”失败的同学有“弥补”的机会,剥夺了学生尝试从、“错误、失败”中寻找原因的机会。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必须有的放矢的给予充分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探究的主角。
  1.保证时间。科学 《标准》中强调: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而存在。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科学知识,还是科学素养,均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实现的。这个途径主要是小制作、小实验、种植、养殖、采集、捕捉、测量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科学探究。这其中,有些探究活动完成时间相对集中,一些活动时效性长,教学时间必须延伸到课外,没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保证是无法完成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因此,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科学课堂探究时间(一段完整的时间)来进行探究,让实践活动“悠着点”,不要总是打断他们的思维,操之过急与妄下论断都可能使科学探究变得粗糙武断。
  2.开放空间。科学课程是开放的课程,科学《标准》指出其开放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课不受课堂场地的束缚,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活动;科学课应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农村城镇学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的家庭都有蔬菜大棚种植,在教学植物单元时,我布置学生观察父母或其他人是怎样管理大棚的,如何种植蔬菜?学生通过观察与访问,了解到家长每天要按时浇水、施肥、通风,冬冷加盖保暖,夏热加盖遮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湿度等等。同时,鼓励学生一起搭建小型的简易蔬菜大棚,一起观察豆芽菜的生长过程。这一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植物的了解与认识。
  给予学生适度的自主,保证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使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探究,才能让课堂充满灵气,也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及时评价,优化探究效果
  科学课堂,评价引路。有效的教学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科学学习,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目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多方研究证明,越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教育的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寻找适当的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是让探究效果最优化的保证。
  1.去伪存真,在学生有独到见解时评价。学生的这个见解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错误的,可能与大部分的意见是一致的,也可能是相左的,但这一定是学生自己经过一番思考后的见解,这就是科学精神。例如,在谈论“人为什么要吃食物”时,有孩子说“有人说汉堡也是‘垃圾食品’,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它里面既有牛肉饼,又有生菜。 ”这位同学的认知虽然有点儿欠缺,但同时我们也看出,这里面正有着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充分地表扬和肯定,及时作出正面、积极的评价。
  2.润物无痕,在学生主动课外学习时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常会碰到有学生把还没有讲到的某一课的实验或是制作主动做了,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这些恰好反映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种子正在萌芽,这当然是极其可贵的科学品质。
  3.拨云见日,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评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所发表的意见, 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地回答,拨云见日,解决他们的困惑,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有回应才有发展。学生得到及时肯定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研究“探究”办法,努力引领学生在科学课堂活动中进行探究,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灵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強科学探究活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赵颖,《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意义》,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
  [2]窦体红,《提高科学课探究的有效性》,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5
  [3]姚赟莉,《以生为本,享探究之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2014.1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一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科技人才队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目前一些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仍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校企人才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学生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本文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会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手段和方式进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行业也在信息化的趋势下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从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入手,对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平台建设总体比较滞后  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来说比较滞后,究其原因有:  1.对信
期刊
摘要:在中职学校教育中,数学在整个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另一方面,数学的学习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思维,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及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促进作用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就中职教学中数学的学习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进入中职教育的学生正是因为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才进
期刊
摘要:音乐属于一种艺术创作,而这种创作是带有情感的创作,作曲家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符号来传递出来,从而带给听者艺术享受。对于学生而言,只有读懂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高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本文就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教改进程愈加深入,对于高职教学而言,借助微课形式来对传统教学加以辅助顯得极为关键。微课可推动枯燥以及单一化的教学氛围向着活跃性发展,在对学生兴趣加以调动的同时,强化其相应的知识掌握。本文先就微课作基本概述,而后及微课融于高职教改的应用价值及其具体途径进行探析,以期为推进高职教改、强化教学效果作出贡献。  关键词:微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用探析  引言  教学方式因科技推动而不断创新与
期刊
摘要:我国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形势,我国的技工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模式开始发生了变化。本文根据这一现实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就业导向;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  我国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上升,而不断的
期刊
摘要: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以其短小精悍,灵活有效的特点倍受广大教师关注。在中职教学中,关于微课的探索和运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微课;中职学校;运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给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以微课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微课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共享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基本
期刊
摘要:结合当前的农村中小学中小学教育质量情况,从实际经验出发,多角度多方面探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并结合实践教学情况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希望对于今后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育质量;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学质量整体较为低下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教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对于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使命。而历史作为一门穿越古今的学科,对于衔接往日和今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历史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更是具有重大意义,但现如今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近些年,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摘要: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时期,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在指导他们学习一些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尽早抓好素质教育工作。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缺乏重视或方法,对于必须要进行改变,教师和家长都要注重与幼儿充分沟通引导,还要以身作则,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