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茫荡中心小学坐落在南平市延平区的茫荡山上。茫荡山境内有几千米通往省外的闽浙赣古道;有千年古村,百年老校;“儒、释、道”在这里流传千载,文化积淀深厚。同时,这里有魅力无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学校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的自然人文资源为根本,引导学生学习经典,吸取古今中外的优良文化精华,认识当地自然人文景观。以认真读书、积极探索、践行孝悌、民间采风、感受自然为主线,创设“书香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社区、社会。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从以下六个方面为打造“书香校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漫步青山绿水,领略自然神韵
“课改”之初,我校就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发以颂扬茫荡山的自然、人文、生态为主的校本课程。编写教材的教师足迹遍布茫荡山的山山水水,收集了大量素材编写了走进茫荡山系列教材《自然人文篇》、《植物乐园篇》、《动物乐园篇》等。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寻访自然人文景观、认识与保护古树名木,对美丽富饶的茫荡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被先前大山子弟那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执著进取的精神所震撼。学生积极效仿先贤,热爱家乡,努力学习,刻苦攻关,从对爱家乡情感的培养,起到了爱祖国的教育效果。
二、走进山野丛林,感悟生态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有计划地让学生先从书本上认识保护区内从海拔1 36米的溪源沟至1364米高的懵懂洋主峰,所分布着的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等9个植被类型,植物1 85科713属1575种,野生脊椎动物37目104科453种,昆虫32目267科203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 1种、野生动物50种,在书本上认识茫荡山生物多样性和植被完整性。再按学校、年级制定不同的实地考察计划,选取部分动植物作为考察对象,学习研究方法。让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有机结合,从孩子们的学习笔记中不难发现,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三、深入乡村民舍,采集民间故事
故事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文学艺术,茫荡山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如:萧公爱护小动物的故事,在当今保护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二十四孝的故事,对孝亲尊长,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意义;还有石铎泉由于路人的私心,白银变石头;出米岩因为取米人贪心,而丧失出米功能等等。这些传说都从不同的侧面教人为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记故事、整理故事中增长了见识,思想上受到教育,语言上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也为来茫荡山旅游的人们增添了几分情趣,给茫荡中心小学的小导游班丰富了学习内容,提升了小导游的素质。
四、采访山间名士,倾听名人轶事
当地的古今名人是山里人家最尊敬的榜样。这些名人轶事也是孩子们热衷效仿的楷模。如:走进宝珠村,来到“别驾第”,认识古之“笃学清正”的卢畏垒,他从小由一个穷苦人,在珠峰上放牛,在珠峰顶的凌云洞里苦读,到面见皇上回乡修建“别驾第”的生平事迹影响着一大批山里穷苦人家孩子刻苦学习、立志精忠报国的理想;拜访95岁高龄的化工骄子卢世钤(曾先后担任南平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是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第一、二、八届人大代表,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他青少年时期怀抱“科技报报国”志向,至中年时期参政议政,为国为民谋福祉,再到晚年报效家乡,发展旅游事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爱国爱乡”的典范;在筠竹村听着古之王堂选为修建古道三千八百坎所付出的艰辛,且不沾余款,当时的福建省省长萨镇冰亲临现场考察后,题有“义声载道”四字榜书,勒碑于坎头路旁,赞颂王堂选为民修路、造福一方的壮举……一个个鲜活的真实事例,让人想起德国著名学者歌德曾说过:“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经过采访山间名士,倾听其本人自述或其后人的描述、文字史料的考证,真实感强,对学生震撼力大。回校后学生都能写出感人肺腑的访谈录,也激发学生对地方史料的阅读兴趣。
五、诵读古今经典,兼收百家之长
诵读古今经典是一种以便捷的方式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进一步激活传统,继往开来。学校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诵读古今经典的顺序、要领、要点:
诵读经典应遵循的顺序:参照古代启蒙教育的史料记载和兄弟学校的一些做法,我们确立了可供教师参考的比较可行的诵读顺序:第一级:《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二级:《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级:唐诗、宋词、元曲;第四级:《三字经》、《千字经》、《百家姓》。让师生明确顺序,因人而异,循序而读。
诵读经典掌握的要领:(1)及早读,越早越好,在小学阶段把握时机读。(2)老实读,只是读。(3)大量读,基本标准:天天百字,字字百遍。(4)快乐读;前三个都做到了,就快乐了;从第一级开始读,越读越简单,越读越快乐。
诵读经典把握的要点:(1)教育的时机,儿童期。(2)教育的内容,人类最高的文化经典。(3)教育的方法,诵读;读经的方法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文字读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找不同的媒体进行学习。
通过诵读经典,校园的书香味更浓了。在学生的言谈中渐渐地有了古典味,正如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吟诵出适当的经典词句,使语言更富有书香文化色彩。
六、传承中华传统,构建和谐社会
我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中,通过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传统,践行孝亲尊师,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动中我校还开展了学习、践行《弟子规》系列教育,尤其是宝珠小学与南平市图书馆“明德学堂”联合举办的“‘传承中华传统,践行孝亲尊师’——学习、践行《弟子规》夏令营”效果显著。他们在诵读中领悟,在领悟中践行。开展了《弟子规》文本的朗诵,实践文本内容,撰写“践行日记”,开展亲子活动,如:孝敬长辈,问候父母,帮父母做事,为父母洗脚,解除父母疲劳;为社区、村民开展义务劳动,学习“行善”,做好事;同学之间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等。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通过营中的学习活动,行为品德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在日常行为上讲究文明礼仪,懂得处处礼让,从不挑吃穿,崇尚积德行善;还学会了传统的鞠躬礼仪。社会上普遍认可这次活动的效果,南平电视台还在新闻栏目中 作了报道。现在,在我校的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习《弟子规》,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落实、来做的”。
通过“书香校园”的创建,校园内书香味浓了。晨昏,你可以看到那些小导游班的同学们把同学当游客。茫荡山上的故事、传说、物产、名人轶事、风景名胜,是他们主要话题;古典诗文、地方史实是他们交流的内容。你若想知道茫荡山上风景名胜的有关故事,学习经典文化的收获,践行《弟子规》的益处,个个都能给你娓娓道来。小导游的训练,也为茫荡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经济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的根;千百年来的地方文化,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景观、物产是我们的本。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地方特色文化遗产。让学生在读书、实践、娱乐中感悟传统文化,在学校中创设书香氛围,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读书,注重传统礼仪,坚持与人为善,讲究社会公德,做到“孝、悌、谨、信、爱、仁”且好学文,成为文明之人。
附:《弟子规》践行日记
妈妈笑了
四年级 张燕清 12月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老师又教我们学习《弟子规》这本书,这次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尊敬长辈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中午放学回到家中。我看到妈妈还在煮饭,便进房间做起作业来。过了许久,听见妈妈叫道: “女儿,来吃饭喽!饭好了。”我从房间走了出来。看到妈妈在盛饭,我突然间想起老师教我们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急忙劝说妈妈:“妈妈,今天我来帮您装饭,您去坐住等吃饭吧。您整天都要工作,还要煮饭给我们吃,太辛苦了。”妈妈说:“不辛苦。”我说:“您就是不辛苦,我也要为您盛饭,这是我应该做的。”随后妈妈坐到了饭桌上,笑眯眯地说:“咱女儿长大了,变乖了许多,懂得体贴人了。”
傍晚放学,我在路上走着走着,看到了妈妈迎面走来,就上前叫道:“妈妈,去哪?”妈妈说:“你帮我去叫姨妈来我们家吃个饭好吗?”说句心里话,我此时真的不想去,因为家里电视上的“喜羊羊”正等着我呢。可转念一想,《弟子规》不是教我们“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吗?怎么能为了自己的一点爱好,就不听父母的话呢?于是应道:“好,我帮您去叫,你回家去忙别的吧!”我到了姨妈家,可是姨妈不在,我就独自一人回到家,跟妈妈说姨妈不在家,妈妈说:“不在,过一会儿再去叫。”过了大约二十几分钟,没等妈妈提醒,我又去叫了,这次姨妈在家。我把姨妈叫到了我家吃饭,妈妈又笑着对我说:“还好有你帮忙,要不还忙不过来呢!”听了妈妈的话,我非常高兴,心里真是比看任何一部精彩的电视节目还更满足。
点评:现在的孩子被娇宠惯了,大部分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我独尊的生活,张燕清同学学习《弟子规》后,能够时时用《弟子规》的内容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实在难能可贵。
(指导老师:余朝春、卢金玉)
还是你先喝吧……
四年级 叶昆杰 11月15日 星期日 晴
前几天老师又教了我们《弟子规》里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我深有感受。
今天中午,我到表弟家,表弟一看见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我想是因为我每次去他家都会带他去买东西吃的缘故吧。想不到,我一进表弟家,表弟就兴冲冲地急忙对我说:“表哥,你去不去买东西吃,我请客。”嗯,今天怎么回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呀。我正在纳闷,表弟又拉着我的手说:“表哥,去吧!”可是,我年龄更大,口袋也有钱,应该请表弟吃的,我说:“去,但不是你请客,而是我来请,行吗?”表弟说:“那也可以。”于是,我俩高高兴兴地去食杂店了。看到表弟走路一蹦一跳的样子,我心里也很愉快,我想,这就是《弟子规》里边的“财物轻,怨何生”的含义吧。彼此都把财物看得轻一些,不但能增进兄弟之间的感情,外面也会多些感情深厚的朋友。
到了食杂店,我说:“表弟,你想吃什么。”表弟说:“表哥,我可以买一瓶可乐吗?”我心想,我的口袋里只有3元钱,买一瓶可乐要2.5元,不是只剩下0.5元了吗?我还要用这些钱买一个圆规呢。就对表弟说:“好表弟,能买些更便宜的东西吗?我今天就带3元钱,还要买一个圆规,只能给你买一个1元钱的东西,好吗?”可是表弟说:“我就想喝可乐,不想吃其他东西。”我本来是想让表弟高兴的,想不到他今天来个“狮子大开口”,让我为难了,有点想训斥他几句,但是老师说过:言语忍,忿自泯。我心想,我这个当表哥的让一下表弟也是应该的,至于圆规,下午就先借用同学的一下,等明天再买吧。我把到了喉咙里的训斥他的话又咽了下去,说:“可以吧。”我买了可乐,把瓶盖打开,递到了表弟手里,想不到他又把可乐递给了我,说:“表哥,你先喝吧!”我说:“你爱喝,你自己喝吧。”表弟说:“还是你先喝吧,你更大,要你先喝。”看着表弟一脸的稚气,我心里的郁闷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弟子规》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点评:让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面对不愉快的事,是摆在家长以及老师们面前的重要的教育课题。《弟子规》给了我们广大教师一个很好的教材,从叶昆杰同学描述的这一件日常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他学习《弟子规》后的一个可喜的进步。
(指导老师:黄锦泉、陈桂姬)
学习《弟子规·孝》
六年级 林鑫 11月22日 星期日 晴
今天老师教我们学习“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老师一边教我们读一边讲解。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老师讲解完,让我们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轮到我时,我脸红了,记得有一次妈妈煮好饭菜后,叫我吃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因为这个电视的节目真的是太好看了,妈妈就生气了,说了我几句,我也就顶了一句:“我等一下吃就不可以吗?”妈妈听到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了。平时我做作业时,总是把书桌弄得乱七八糟的。每次都是妈妈收拾。有一次,我做完作业在家里玩着,妈妈要出去,看见书桌那么乱就叫我把书桌收拾一下,我说:“我才不呢!等下我还要跟朋友出去玩呢!”“哎呀,今天就别出去玩了,收拾完书桌,在家看看书吧”。说完之后,她就走了。我立刻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叫他出来陪我玩。我们玩到快吃中午饭的时候,就各自回家了。我回到家后,看见妈妈把书桌收拾好了,还煮好了饭菜,等着我回家吃呢!妈妈说了我两句,我觉得心里不爽,就冲进房间关了门。妈妈伤心地说:“哎,怎么越大就越不懂事啊。”现在想起来,心里觉得很难过,真的太对不起妈妈了。
当读到了“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时,我的脸更红了。前不久,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过生日,邀请我到他家去,我太高兴了,于是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就和他一起去了。妈妈在家等我吃午饭,左等右等也不见我,只好打电话告诉在工地干活的爸爸,爸爸接到电话后,丢下工地的活就去找我。他在街上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我,无奈之下打电话给老师,老师通过家校通发短信给所有家长,让他们帮助找我,我那位同学的家长见到短信后才知道我父母在找我,赶紧给我妈打电话,这场找人风波才算平息。
现在我深深地明白老师要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地对照自己,反醒自己。我不但要说得到,还要做得到!
点评:读了你的习作,老师特别高兴。从习作角度看:你的习作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句通顺,所选事例真实且具有代表性,富有真情实感。从学习意义看:你学习《弟子规》后,能将自己以往的品行对照《弟子规》自觉地反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指导老师:陈铭赛、黄文异)
一、漫步青山绿水,领略自然神韵
“课改”之初,我校就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发以颂扬茫荡山的自然、人文、生态为主的校本课程。编写教材的教师足迹遍布茫荡山的山山水水,收集了大量素材编写了走进茫荡山系列教材《自然人文篇》、《植物乐园篇》、《动物乐园篇》等。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寻访自然人文景观、认识与保护古树名木,对美丽富饶的茫荡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被先前大山子弟那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执著进取的精神所震撼。学生积极效仿先贤,热爱家乡,努力学习,刻苦攻关,从对爱家乡情感的培养,起到了爱祖国的教育效果。
二、走进山野丛林,感悟生态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有计划地让学生先从书本上认识保护区内从海拔1 36米的溪源沟至1364米高的懵懂洋主峰,所分布着的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等9个植被类型,植物1 85科713属1575种,野生脊椎动物37目104科453种,昆虫32目267科203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 1种、野生动物50种,在书本上认识茫荡山生物多样性和植被完整性。再按学校、年级制定不同的实地考察计划,选取部分动植物作为考察对象,学习研究方法。让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有机结合,从孩子们的学习笔记中不难发现,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三、深入乡村民舍,采集民间故事
故事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文学艺术,茫荡山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如:萧公爱护小动物的故事,在当今保护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二十四孝的故事,对孝亲尊长,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意义;还有石铎泉由于路人的私心,白银变石头;出米岩因为取米人贪心,而丧失出米功能等等。这些传说都从不同的侧面教人为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记故事、整理故事中增长了见识,思想上受到教育,语言上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也为来茫荡山旅游的人们增添了几分情趣,给茫荡中心小学的小导游班丰富了学习内容,提升了小导游的素质。
四、采访山间名士,倾听名人轶事
当地的古今名人是山里人家最尊敬的榜样。这些名人轶事也是孩子们热衷效仿的楷模。如:走进宝珠村,来到“别驾第”,认识古之“笃学清正”的卢畏垒,他从小由一个穷苦人,在珠峰上放牛,在珠峰顶的凌云洞里苦读,到面见皇上回乡修建“别驾第”的生平事迹影响着一大批山里穷苦人家孩子刻苦学习、立志精忠报国的理想;拜访95岁高龄的化工骄子卢世钤(曾先后担任南平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是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第一、二、八届人大代表,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他青少年时期怀抱“科技报报国”志向,至中年时期参政议政,为国为民谋福祉,再到晚年报效家乡,发展旅游事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爱国爱乡”的典范;在筠竹村听着古之王堂选为修建古道三千八百坎所付出的艰辛,且不沾余款,当时的福建省省长萨镇冰亲临现场考察后,题有“义声载道”四字榜书,勒碑于坎头路旁,赞颂王堂选为民修路、造福一方的壮举……一个个鲜活的真实事例,让人想起德国著名学者歌德曾说过:“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经过采访山间名士,倾听其本人自述或其后人的描述、文字史料的考证,真实感强,对学生震撼力大。回校后学生都能写出感人肺腑的访谈录,也激发学生对地方史料的阅读兴趣。
五、诵读古今经典,兼收百家之长
诵读古今经典是一种以便捷的方式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进一步激活传统,继往开来。学校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诵读古今经典的顺序、要领、要点:
诵读经典应遵循的顺序:参照古代启蒙教育的史料记载和兄弟学校的一些做法,我们确立了可供教师参考的比较可行的诵读顺序:第一级:《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二级:《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级:唐诗、宋词、元曲;第四级:《三字经》、《千字经》、《百家姓》。让师生明确顺序,因人而异,循序而读。
诵读经典掌握的要领:(1)及早读,越早越好,在小学阶段把握时机读。(2)老实读,只是读。(3)大量读,基本标准:天天百字,字字百遍。(4)快乐读;前三个都做到了,就快乐了;从第一级开始读,越读越简单,越读越快乐。
诵读经典把握的要点:(1)教育的时机,儿童期。(2)教育的内容,人类最高的文化经典。(3)教育的方法,诵读;读经的方法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文字读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找不同的媒体进行学习。
通过诵读经典,校园的书香味更浓了。在学生的言谈中渐渐地有了古典味,正如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吟诵出适当的经典词句,使语言更富有书香文化色彩。
六、传承中华传统,构建和谐社会
我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中,通过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传统,践行孝亲尊师,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动中我校还开展了学习、践行《弟子规》系列教育,尤其是宝珠小学与南平市图书馆“明德学堂”联合举办的“‘传承中华传统,践行孝亲尊师’——学习、践行《弟子规》夏令营”效果显著。他们在诵读中领悟,在领悟中践行。开展了《弟子规》文本的朗诵,实践文本内容,撰写“践行日记”,开展亲子活动,如:孝敬长辈,问候父母,帮父母做事,为父母洗脚,解除父母疲劳;为社区、村民开展义务劳动,学习“行善”,做好事;同学之间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等。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通过营中的学习活动,行为品德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在日常行为上讲究文明礼仪,懂得处处礼让,从不挑吃穿,崇尚积德行善;还学会了传统的鞠躬礼仪。社会上普遍认可这次活动的效果,南平电视台还在新闻栏目中 作了报道。现在,在我校的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习《弟子规》,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落实、来做的”。
通过“书香校园”的创建,校园内书香味浓了。晨昏,你可以看到那些小导游班的同学们把同学当游客。茫荡山上的故事、传说、物产、名人轶事、风景名胜,是他们主要话题;古典诗文、地方史实是他们交流的内容。你若想知道茫荡山上风景名胜的有关故事,学习经典文化的收获,践行《弟子规》的益处,个个都能给你娓娓道来。小导游的训练,也为茫荡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经济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的根;千百年来的地方文化,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景观、物产是我们的本。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地方特色文化遗产。让学生在读书、实践、娱乐中感悟传统文化,在学校中创设书香氛围,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读书,注重传统礼仪,坚持与人为善,讲究社会公德,做到“孝、悌、谨、信、爱、仁”且好学文,成为文明之人。
附:《弟子规》践行日记
妈妈笑了
四年级 张燕清 12月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老师又教我们学习《弟子规》这本书,这次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尊敬长辈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中午放学回到家中。我看到妈妈还在煮饭,便进房间做起作业来。过了许久,听见妈妈叫道: “女儿,来吃饭喽!饭好了。”我从房间走了出来。看到妈妈在盛饭,我突然间想起老师教我们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急忙劝说妈妈:“妈妈,今天我来帮您装饭,您去坐住等吃饭吧。您整天都要工作,还要煮饭给我们吃,太辛苦了。”妈妈说:“不辛苦。”我说:“您就是不辛苦,我也要为您盛饭,这是我应该做的。”随后妈妈坐到了饭桌上,笑眯眯地说:“咱女儿长大了,变乖了许多,懂得体贴人了。”
傍晚放学,我在路上走着走着,看到了妈妈迎面走来,就上前叫道:“妈妈,去哪?”妈妈说:“你帮我去叫姨妈来我们家吃个饭好吗?”说句心里话,我此时真的不想去,因为家里电视上的“喜羊羊”正等着我呢。可转念一想,《弟子规》不是教我们“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吗?怎么能为了自己的一点爱好,就不听父母的话呢?于是应道:“好,我帮您去叫,你回家去忙别的吧!”我到了姨妈家,可是姨妈不在,我就独自一人回到家,跟妈妈说姨妈不在家,妈妈说:“不在,过一会儿再去叫。”过了大约二十几分钟,没等妈妈提醒,我又去叫了,这次姨妈在家。我把姨妈叫到了我家吃饭,妈妈又笑着对我说:“还好有你帮忙,要不还忙不过来呢!”听了妈妈的话,我非常高兴,心里真是比看任何一部精彩的电视节目还更满足。
点评:现在的孩子被娇宠惯了,大部分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我独尊的生活,张燕清同学学习《弟子规》后,能够时时用《弟子规》的内容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实在难能可贵。
(指导老师:余朝春、卢金玉)
还是你先喝吧……
四年级 叶昆杰 11月15日 星期日 晴
前几天老师又教了我们《弟子规》里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我深有感受。
今天中午,我到表弟家,表弟一看见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我想是因为我每次去他家都会带他去买东西吃的缘故吧。想不到,我一进表弟家,表弟就兴冲冲地急忙对我说:“表哥,你去不去买东西吃,我请客。”嗯,今天怎么回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呀。我正在纳闷,表弟又拉着我的手说:“表哥,去吧!”可是,我年龄更大,口袋也有钱,应该请表弟吃的,我说:“去,但不是你请客,而是我来请,行吗?”表弟说:“那也可以。”于是,我俩高高兴兴地去食杂店了。看到表弟走路一蹦一跳的样子,我心里也很愉快,我想,这就是《弟子规》里边的“财物轻,怨何生”的含义吧。彼此都把财物看得轻一些,不但能增进兄弟之间的感情,外面也会多些感情深厚的朋友。
到了食杂店,我说:“表弟,你想吃什么。”表弟说:“表哥,我可以买一瓶可乐吗?”我心想,我的口袋里只有3元钱,买一瓶可乐要2.5元,不是只剩下0.5元了吗?我还要用这些钱买一个圆规呢。就对表弟说:“好表弟,能买些更便宜的东西吗?我今天就带3元钱,还要买一个圆规,只能给你买一个1元钱的东西,好吗?”可是表弟说:“我就想喝可乐,不想吃其他东西。”我本来是想让表弟高兴的,想不到他今天来个“狮子大开口”,让我为难了,有点想训斥他几句,但是老师说过:言语忍,忿自泯。我心想,我这个当表哥的让一下表弟也是应该的,至于圆规,下午就先借用同学的一下,等明天再买吧。我把到了喉咙里的训斥他的话又咽了下去,说:“可以吧。”我买了可乐,把瓶盖打开,递到了表弟手里,想不到他又把可乐递给了我,说:“表哥,你先喝吧!”我说:“你爱喝,你自己喝吧。”表弟说:“还是你先喝吧,你更大,要你先喝。”看着表弟一脸的稚气,我心里的郁闷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弟子规》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点评:让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面对不愉快的事,是摆在家长以及老师们面前的重要的教育课题。《弟子规》给了我们广大教师一个很好的教材,从叶昆杰同学描述的这一件日常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他学习《弟子规》后的一个可喜的进步。
(指导老师:黄锦泉、陈桂姬)
学习《弟子规·孝》
六年级 林鑫 11月22日 星期日 晴
今天老师教我们学习“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老师一边教我们读一边讲解。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老师讲解完,让我们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轮到我时,我脸红了,记得有一次妈妈煮好饭菜后,叫我吃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因为这个电视的节目真的是太好看了,妈妈就生气了,说了我几句,我也就顶了一句:“我等一下吃就不可以吗?”妈妈听到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了。平时我做作业时,总是把书桌弄得乱七八糟的。每次都是妈妈收拾。有一次,我做完作业在家里玩着,妈妈要出去,看见书桌那么乱就叫我把书桌收拾一下,我说:“我才不呢!等下我还要跟朋友出去玩呢!”“哎呀,今天就别出去玩了,收拾完书桌,在家看看书吧”。说完之后,她就走了。我立刻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叫他出来陪我玩。我们玩到快吃中午饭的时候,就各自回家了。我回到家后,看见妈妈把书桌收拾好了,还煮好了饭菜,等着我回家吃呢!妈妈说了我两句,我觉得心里不爽,就冲进房间关了门。妈妈伤心地说:“哎,怎么越大就越不懂事啊。”现在想起来,心里觉得很难过,真的太对不起妈妈了。
当读到了“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时,我的脸更红了。前不久,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过生日,邀请我到他家去,我太高兴了,于是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就和他一起去了。妈妈在家等我吃午饭,左等右等也不见我,只好打电话告诉在工地干活的爸爸,爸爸接到电话后,丢下工地的活就去找我。他在街上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我,无奈之下打电话给老师,老师通过家校通发短信给所有家长,让他们帮助找我,我那位同学的家长见到短信后才知道我父母在找我,赶紧给我妈打电话,这场找人风波才算平息。
现在我深深地明白老师要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地对照自己,反醒自己。我不但要说得到,还要做得到!
点评:读了你的习作,老师特别高兴。从习作角度看:你的习作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句通顺,所选事例真实且具有代表性,富有真情实感。从学习意义看:你学习《弟子规》后,能将自己以往的品行对照《弟子规》自觉地反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指导老师:陈铭赛、黄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