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丰富孩子的人生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tl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大师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前国家教委主任柳斌也曾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读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今天的小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只有爱读书的传人,才能将龙的血脉相传,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为此,我们教师应站在民族的高度,致力于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高度重视读书,让读书成为孩子生命的主旋律。
  
  一、营造氛围寻找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全部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阅读问题。”学生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读书是让孩子学会学习,实现教师从教到不教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所担任的教学班中广泛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为激发孩子读书兴趣,我首先是理念引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摘抄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一句句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既创造了读书氛围,又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欲望,引领孩子们走进神秘而又向往的书籍中,探求知识,寻找智慧。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读书,有效读书,我将教室内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在班上设一个读书角,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本、名人传记、中外名家名篇等。采用人股的形式,每位学生买一两本或从家里选几本适合阅读的不同书刊入股,这样每人就可以看到几十本不同的书,升入高一年级或毕业了,各人再带回去,充实家庭书架。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给学生推荐新书,指导读法,交流阅读收获。每天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集体诵读名言警句和古诗热身。总之,为了把读书活动做早做好,做大做强,我还提倡亲子读书,希望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每天陪孩子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让每个家庭都充满书香。为此,我还请学校的优秀教师在家长会为家长讲如何引导孩子读书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班主任也改变以往家长会上重谈分数为重谈读书。让家长和老师达成共识:好习惯就是一笔财富,可以受用终生,今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为了孩子打上人生智慧、做人的底色;明天,好习惯定会成就孩子未来。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班上真正掀起了读书的热潮。
  
  二、开展活动搭建平台
  
  为把读书深入开展下去,让读书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让读书引领孩子走向成功,我在班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或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多读好书,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断多,谁背的古诗多,谁写的读后感多……我把这些情况统计在班级的公告栏里,让大家看得见各人的进步,从而掀起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或是通过配乐朗颂和表演课外阅读剧的形式来汇报各自的读书收获,增强学生读书兴趣。此外,我还结合少先大队和教学工作,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作文竞赛、手抄报制作比赛、诗歌朗读会、读书辩论会、评选“读书小明星”等多种活动,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且现在世界上有182个国家有了自己的读书节,为了让读书成为特色,成为传统,让读书丰富孩子人生,我以此为契机,把每年4月23日定为班级的读书节。为了庆祝这一节日,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进行了学生的朗读、演讲、讲故事、成语接龙、读书辩论会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给孩子们创造了学习锻炼的机会,搭建了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展现了读书收获与成果,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激情,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读书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孩子们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探索知识的奥秘,受到思想的熏陶,感受人格的魅力。现在校园里最亮丽最迷人的风景是读书,今天的好习惯,定会成就孩子们美好的人生。
  
  三、指导阅读 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根本目的,阅读方法是为实现阅读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因阅读个性的不同而会呈现出一片多彩的天空。在课内阅读上,我们要腾出时间让学生自读,学生在阅读中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在宽松的气氛中,热烈探讨,让他们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在脑中还要能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构造出种种鲜活的形象,在有限的课堂里展开无限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课外阅读上,我们不妨教学生借鉴一下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的几种读书法:一日信马由缰法。书不分新学旧学,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便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二日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老舍、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似乎称作跳读。三日囫囵吞枣法。借鉴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又心仪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读书之际能处处求甚解,当然是大大聪明人。四日改弦易辙法。一册读来无味,绝不强读,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三番乃止。五日“三上”法。欧阳修有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文章,仿其意,改马上为车上,成“三上”读。
  当然这仅此借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努力做到脑、眼、口、手并用,对所读内容的重要部分适当地圈、画、批、注,边读边思。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后,针对其内容提出个人看法和见解,列举出优点和不足,及时写好读书心得,在阅读中碰到的精彩内容作剪贴或摘录。总之爱读书还要会读书,习惯将影响孩子的终生。
  
  四、品位书香 健全人格
  
  知识在读书中积累,灵性在读书中创造,人格在读书中升华,命运在读书中改变。读书使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给了孩子睿智的头脑,深刻的思想;读书提高了孩子综合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实现了由教到不教的转变。在作文竞赛中,我惊喜地发现,有些孩子的作文从语言的运用、文章的布局、中心的体现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与一个个高尚的人谈话中,学生们接受了精神的洗礼,心灵的熏陶,使一个个独生子女逐渐懂得了理解与宽容,善良与豁达。是啊,读书让他们懂得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读书让他们懂得了“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的宽容。他们学会了正视成长中的苦难和困境,拥有了勇敢的品质和宽阔的胸怀,成为诚实、自信、感恩、热忱、自强的人!在“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孩子们积极奉献爱心,慷慨解囊,给地震灾区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爱心。读书是心灵的体操,读书创造完美的人格,通过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学生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完善了人格!
  读书吧,让我们一起捧起心爱的好书,共同构建令世人仰慕的书香校园;读书吧,为了我们的社会更文明,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富强,为了我们的人生更精彩,读书吧!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陈宗沅
其他文献
构建书香校园,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支点。读书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多是从儿童时期就培养起来的,有关研究说明,如果一个人在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构建书香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活动。 
期刊
人物光影: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10月,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2年初,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民主主义革命。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
期刊
内容提要:我国商业银行在对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股票来源和股票定价。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特征,本文探讨了解决这两个主要问题的技术方法,提出了虚拟股权和RAROC相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RAROC; 股权激励; 虚拟股权; 绩效评价;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106-04
期刊
人物光影: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20世纪初中国教育制度的创造者、科学家。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26岁中进士、点翰林,29岁授编修。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担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
期刊
推荐语: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对教育作出尖锐的批判。他把“救救孩子”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针对教育制度的弊病,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身体强壮、精神健康的国民组成的富强民主的现代国家。他在《谋杀》一文中对学生的“恶性补习”现象作了辛辣的讽刺,亦庄亦谐。读了此文联想起当下的教育状况,不禁有被“击一猛掌”的感觉,想不到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竟如此相像,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吗?  ——王立
期刊
作者简介:曾任福州第四中学分管教学副校长,现任福州日升中学校长。长期坚持教学研究,出版论文著作40多万字;多次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毕业班复习指导丛书的编写工作。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1998年被评为福州市优秀校长。    我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读书,写书,教书。读书是乐事,写书是苦尽甘来的事,教书是既苦又甜的事。在我
期刊
读书要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正如人们平常所说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可是,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短小精悍的篇章的阅读上,并不十分关注整本书的阅读。这样,学生的眼光往往受限制,一旦遇到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的书籍,不容易驾驭,不懂得钩玄提要、取其精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列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集中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更集中反映了新课程所倡导的
期刊
说到鲁迅先生著名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人们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那一组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例如“眼珠问或一轮”的眼睛、内装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等,而关于她头发的两次描写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祝福》中对祥林嫂头发的描写有两处:一处是“我”在她临死前见到她:“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另一处是她捐了门槛后仍被阻止摆祭品以后:“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堂阅读教学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阅读方法,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的,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令家长和老师忧心的是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他们更热衷于电视、电脑游戏、动画片、漫画。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莫过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正如瑞士著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