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打溜子"融入音乐课程教学的实践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打溜子在学校音乐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文化内涵及价值,对于其传承与保护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了鄂西土家族“打溜子”与音乐课程设置的结合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了少数民族音乐课程改革之路。
  关键词:土家族打溜子;音乐课程;实践探究
  引言
  现阶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所接收的音乐知识多以西方国家为主,基于本民族的音乐学习被忽视,能与音乐课程相融合的更是鲜见。对此,可以课堂教育为契机,使学生主动的保护与继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打溜子是土家族的一种音乐艺术形态,是一类民间打击乐,20世纪80年代,土家族打溜子被推上了国际舞台,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土家族的智慧结晶,如何将其与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相融合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一、“打溜子”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打溜子常出现在土家人的婚俗、节日中,用以表达人们的欢乐之感,是土家族人热爱生活的体现,通过“打溜子”来进行交流,属于一项集体活动。一般来看,打溜子为四人协作演奏,“吹”、“打”结合,以起到活跃氛围的目的。在土家族语言中,打溜子又被称为“打家伙”、“打响器”,近些年,打溜子被推上了国家舞台,深受各国人士喜爱,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表演形态上,节奏、旋律是打溜子的独特之处,也因此而闻名。其节奏灵活多变,以一拍一击、一拍二击等较为多见;曲牌包括四大组分,即头子、桥子、溜子、尾子等。在打法上,不拘一格,基于传统闷击打法,也创设出来闭钹、擦钹等形式,结合创意曲牌,将其中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打溜子”音乐课程文本的编制及构建原则
  (一)文本编制
  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包括三类乐器:①锣类:大锣、马锣;②钹类:大钹、二钹;③唢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打溜子”的文本编制,可分为如下步序进行:一,制作。基于特定的教学任务及需求,明确教学主题,教师带动班级学生到土家族聚集地收集乐器,或自己制作,通过演奏乐器来体会“打溜子”所传达的民族文化;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参与到土家族民族活动之中,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打溜子的文化形态;三、结合课本知识。将打溜子融入到课本内容之中,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四,展开打溜子音乐教育。重点讲解打溜子的演奏与节奏、合奏特点,让学生掌握与打溜子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构建原则
  1本土性原则
  作为一种民族打击乐,打溜子是土家族本民族的乐队,集合了一代又一代土家人民的智慧。原有的土家族聚集区,是打溜子传承人生存的地方,在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下,打溜子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形成了多种传承形态,各有形态独具特色,即同一音乐素材,打法上存在差异,音乐效果也各不相同。时代不断变迁的背景下,土家族各部落交往甚密,这也就造就了多种表现形式。要想了解土家族打溜子,首先需要了解土家族的人文形态,了解该民族的特有文化,对此,在音乐课程文本的构建上,需遵循本土性原则,以对打溜子进行更好的保護及传承。
  2实践性原则
  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本身就注重操作及实践性,歌唱、演奏、创作等环节均需要依赖于实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课本内容,讲解民族音乐文化,也应当引导学生创作具有民族表现力的打击音乐,并围绕此展开教学活动。适当的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配现有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创造。
  3语境性原则
  语境性,强调的是打溜子在婚庆情境中的表现形态。据调查,土家人结婚需要安排多个繁琐的程序,如媒人说亲、求婚、定亲等。尽管说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某些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哭嫁、宴请、坐床等在土家族婚礼中仍十分多见。溜子队跟随新亲队伍,进行“敲锣打鼓”,十分喜庆,是新人美好新生活的憧憬。在音乐课程文本构建时,充分的就语境内容进行分析,以语境作为配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
  三、“打溜子”音乐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一)创设教学文本
  将“打溜子”与音乐课程设置相互融合,首先需要进行教学文本的创造,需满足如下标准:基于具体情况恰当化的创设教学文本,以强化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为目的,培育学生探究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有学生的兴趣出发,与其构建起情感间的构建及交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理解及探究打溜子的音乐奥秘;鼓励学生进行自助创作,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案,迎合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成效;为丰富课程体系,在聆听、实践的基础上,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二)分析教学案例
  如下,我们以《锦鸡出山》曲牌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分析。首先,明确曲牌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设置教学流程。通过分析,我们应由锦鸡善良与好动的性格特征入手,将其作为主要内容,借助合奏的音乐表现方式逐步呈现。
  在曲牌分析时,也需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基于表现内容针对整首曲牌进行划分,第一部分:山间春色。本部分为序篇,需要缓慢的进行。应用到的乐器包括大锣,二钹,头钹等,在过程的节奏把握上以松弛为主,以便于更好的引出下个场景;第二部分:锦鸡出山。应用到的乐器主要有头钹、二钹;第三部分:锦鸡嬉水。描绘的是锦鸡们在溪水中玩闹的愉快场景,应用各类将锦鸡的叫声与溪水声模仿出来第四部分:共击顽敌,该部分是整首曲牌的高潮部分,也是情感最浓烈的一部分,节奏出现了“规律性”变化,快慢分明。情绪方面出现了较大波动,再现“锦鸡打斗”场面;第五部分,曲目的收尾部分,表现的是锦鸡凯旋荣归。
  (三)设置教学步序
  ①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锦鸡出山》,引导学生们聆听作品,并进行章节的划分;②讲解第一部分:首先简单的介绍曲牌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等,简述“锦鸡出山”这一故事,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观看完视频之后,大家能够想象到什么画面?”、“可否为这一部分命名?”强化学生就作品的理解,让学生们在脑海中“联想”,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②讲解第二~五部分:再次聆听该部分内容,引发学生们思考“应用到了哪些乐器”、“合奏是哪一部分”、“独奏是哪一部分”等问题。让学生们在对此欣赏的基础上,明确打溜子的独奏、合奏的意义所在;③拓展环节。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进行设想,将所聆听的内容写下来,使他们体会到作品本身的意境。   (四)分析教学成果
  土家族打溜子和音乐课程教学的融合,是推广和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以曲牌《锦鸡出山》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探究,就各部分内容分开聆听,让学生们体会到各个乐器所传达的不同效果。对于该堂课的教学,一方面,突破了原有的课本内容,使学生们通过聆听,切身的感知到整首曲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由之前的课堂被动者转化为主动地位,提升其的创造意识。除此之外,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总而言之,将民族音乐引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们感受到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主动的保护与继承土家族打溜子。
  四、结语
  鄂西土家族打溜子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对于推广土家族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推广打溜子的音乐课程资源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探索,使其在自我的想象激发实践能力,并进行自主创作。
  参考文献:
  [1]龙林.鄂西土家族打溜子发展的有效性研究[J].艺术品鉴,2020(27):61-62.
  [2]郝书漫.乡村旅游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的展演研究[J].明日风尚,2020(18):153-154.
  [3]孙家顺. 浅谈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的特点及创新[N]. 团结报,2020-09-04(006).
  [4]杜东青. 湘西土家族“打溜子”融入高中音乐课程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學,2017.
  [5]罗卉.土家族“打溜子”与侗族“锣鼟”的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14(04):154-158.
  [6]肖迪.碰撞中的神秘:土家族打溜子的技法特性探析——兼谈土家族打溜子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109-114
  [7]彭瑜.中国土家族打击乐初探——“打溜子”的编配规律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国音乐教育.2013年(12):36-40
  作者简介:
  高幸(1985.09-)女,籍贯:江苏,学历:文学硕士,毕业于维也纳市立音乐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土家族打溜子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化实践研究,基金编号:CSY20049,项目来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社科一般项目。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主要扮演者管理、组织及指导角色,班主任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及发展发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就需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充分体现出育人情怀,还需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幼小心灵,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正面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了探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元素,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体现了现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元素的方向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了突破了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彰显了现代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和丰富性。本文从高中英语互动教学实践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展开陈述,为高中英语互动教学实践模式做出理论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語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  随着市场经
期刊
摘要:通过对智慧校园环境下以往教学模式的调研分析、对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理念的研究,我们重在探索构建智慧校园环境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理论,即“意义建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成果智造”模式,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范式,为未来推动教育模式由“以知之为主的传统教育到以知识为主的素质教育再到以创新为主的智慧教育”的再次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智慧
期刊
摘要:课改进程愈加深入需要高中数学开展更富有效性,教师需要于课堂上多引导学生,秉持“以生为主”的原则组织教学。现阶段,部分师生觉得教学、学习愈加辛苦,这便是课堂有效性存有问题,导致师生在配合方面出现空隙或者是脱节现象,导致课堂更加低效。下面便针对课堂现状展开探析,并对有效性课堂策略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现状;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
期刊
摘要: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弥补传统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网络的潜移默化作用,高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应当树立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利用QQ群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进行教育;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习惯和价值观,积极地去探索新的思想教育方式与阵地。  关键词:思政教育;网络媒体;辅导员工作  引言  互联网时代
期刊
摘要: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环节,因此采访写作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和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记者的采访与写作方式也应该适应融媒体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记者的采访与写作方式应如何创新,希望能够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记者;采访写作;融媒体时代;创新  一、融媒体时代含义分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基础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很多重要的信息,同时对人的思想教育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基于网络环境下,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同时,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构建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以及在游戏中展开学生的德育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等不同的途径,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中学英语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建立灵活多样的英语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关键阶段,但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往往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中学英语课堂上,可以改变以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学概念的不断更新,数学课程实际上是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而在学生心中建立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以多种方式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是学习数学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思维能力  引言  思维能力是指人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中国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而传统节日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促进幼儿身心良好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浅析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育多元融合下,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关键词:传统节日;幼儿园教育;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