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青少年面对的家庭矛盾、校园矛盾、社会矛盾等逐渐增多,给学生带来的家庭压力、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等也越来越大,使得青少年处于紧张、焦虑、不安之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显得越来越迫切。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要肩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下面将阐述学校在对未成年进行生命教育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教育要注重个性化、人性化。对学生而言,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珍贵,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并不断升华生命是教育的基础。国家应开发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教育教材,并将生命教育课程列入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之中。学校也可根据校情制定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并将珍爱生命教育列入学校的课程范围内,并安排专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教材要体现不同学段的特征:小学阶段重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初步认识生命的珍贵。初中阶段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认识性别差异。了解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自尊和自信,懂得爱惜和保护生命。高中阶段要懂得人的社会权利和义务,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解决未成年人存在的生命意识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科内容与珍爱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将珍爱生命的教育内容不断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学科,应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珍爱时间、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的思想意识;生物课中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奥秘;体育与健康课中教给学生生命运动、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语文课中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识;历史课中让学生了解人类为生存的抗争和对生命质量的迫求;艺术课中让学生感受、欣赏生命和生活的美。
三、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在大多数学校里,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当前的教育追求的是让学生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对学生“为何而生"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情感得不到有效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极弱。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继续加速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要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使学生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尊重个性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迫求,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等因素使其遇到困难时容易感到紧张、焦虑等。对此,学校也要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危害,学会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学校可以建立“心灵驿站”,由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宣传影片,对学生进行生理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还可以开展专题活动,如“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积极乐观,及时化解冲突,淡化矛盾。
五、在班级建设中注重生命教育渗透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以“珍爱生命,快乐成长”、“ 探讨人生价值”、 “感悟幸福人生”等专项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通过交流与沟通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活动,并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具体教育,让学生根据这些案例围绕班级主题进行详细探讨,从而明白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及正确的“三观”, 点燃孩子们生命的激情。
六、校园文化渗透生命教育,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要注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比如学校的走廊、墙壁、橱窗、板报、草坪、花坛等,都可以通过风格各异的名言、警示语等渗透生命教育,进行生命启迪,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
七、在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学校的德育部门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任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 “我爱校园、低碳环保出行”、“我爱家乡”等活动,让学生在具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到生命之美,体会到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的真谛;在活动中同学之间相互协作,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关爱他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总之,当前全社会都应重视对未成年的生命教育,学校更应肩负起这一使命和责任,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现每一位中学生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知、感悟与升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深化研究》子课题《对未成年人珍爱生命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QGBY20333)研究成果。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教育要注重个性化、人性化。对学生而言,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珍贵,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并不断升华生命是教育的基础。国家应开发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教育教材,并将生命教育课程列入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之中。学校也可根据校情制定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并将珍爱生命教育列入学校的课程范围内,并安排专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教材要体现不同学段的特征:小学阶段重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初步认识生命的珍贵。初中阶段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认识性别差异。了解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自尊和自信,懂得爱惜和保护生命。高中阶段要懂得人的社会权利和义务,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解决未成年人存在的生命意识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科内容与珍爱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将珍爱生命的教育内容不断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学科,应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珍爱时间、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的思想意识;生物课中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奥秘;体育与健康课中教给学生生命运动、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语文课中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识;历史课中让学生了解人类为生存的抗争和对生命质量的迫求;艺术课中让学生感受、欣赏生命和生活的美。
三、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在大多数学校里,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当前的教育追求的是让学生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对学生“为何而生"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情感得不到有效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极弱。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继续加速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要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使学生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尊重个性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迫求,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等因素使其遇到困难时容易感到紧张、焦虑等。对此,学校也要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危害,学会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学校可以建立“心灵驿站”,由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宣传影片,对学生进行生理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还可以开展专题活动,如“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积极乐观,及时化解冲突,淡化矛盾。
五、在班级建设中注重生命教育渗透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以“珍爱生命,快乐成长”、“ 探讨人生价值”、 “感悟幸福人生”等专项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通过交流与沟通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活动,并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具体教育,让学生根据这些案例围绕班级主题进行详细探讨,从而明白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及正确的“三观”, 点燃孩子们生命的激情。
六、校园文化渗透生命教育,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要注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比如学校的走廊、墙壁、橱窗、板报、草坪、花坛等,都可以通过风格各异的名言、警示语等渗透生命教育,进行生命启迪,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
七、在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学校的德育部门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任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 “我爱校园、低碳环保出行”、“我爱家乡”等活动,让学生在具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到生命之美,体会到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的真谛;在活动中同学之间相互协作,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关爱他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总之,当前全社会都应重视对未成年的生命教育,学校更应肩负起这一使命和责任,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现每一位中学生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知、感悟与升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深化研究》子课题《对未成年人珍爱生命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QGBY203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