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餐饮;监管;难点;對策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繁荣及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小餐饮业的发展。小餐饮业以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独特优势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但同时小餐饮业的现状也给社会及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也给监督部门带来一定的困难[1]。我市在2011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对小餐饮业进行全面整治,笔者在工作中,对小餐饮业的监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目前城区小餐饮业的现状
1.1小餐饮属传统饮食,从业人员相对复杂,良莠不齐,法律意识淡,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大多数小餐饮在硬件上不投资或少投资,并且受场地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经营场所脏、乱、差,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噪音、油烟、卫生等问题常造成消费者和居民投诉。
1.2小餐饮业受经济利益驱使,业主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采购食品原料渠道混乱,常采购廉价、劣质的食品原料及三无食品[2],造成大量假冒伪劣食品原料进入餐饮业,给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带来众多不安全因素。
1.3广大消费者对小餐饮业的需求为小餐饮提供了市场。部分消费群体受饮食文化及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方便却忽略了食品安全,无疑为小餐饮的存在及不安全食品提供了市场。强行取缔不利于社会和谐,对繁荣市场经济、方便群众生活都带来负面影响。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增加负担。
2 小餐饮监管存在的困难
2.1.由于小餐饮业,从经营场所、设施设备、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缺失,造成小餐饮监督管理难度大。
2.2. 城区内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划设计滞后,标准不一,新老并存,使得很多居民区餐饮消费需求旺盛,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场所偏小,很多从业人员为了经济利益或者为了生存,宁可违法也要开店,给监管带来了难度。这种矛盾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2.3. 投资限制。小餐饮定位于低廉消费人群,定位决定了小餐饮店投资小,如果要求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餐饮店投入过多资金去改变店容店貌,对于多数下岗职工或无业人员为生存而出卖劳动力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去装备。
2.4. 监管困难。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小餐饮业迅速发展,但现行体制下,监督经费的不足和监督人员偏少,给监督部门的监督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忙于监测,就顾不上监督,忙于专项整治就忽略了台账的检查验收,使得小餐饮监管工作出现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现象。
2.5.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吃饱”要求到“吃好”食品安全意识有一个提高,但重价格轻安全、重口味轻营养的意识仍然存在,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非常匮乏,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观,提升科学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6. 专项整治替代了日常监管。绝大多数小餐饮由于分级量化,评比信誉度低,需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次数多。但由于监管人手不够,而导致小餐饮单位索证索票及台账登记间断,店内卫生时好时坏,造成监管力度下降。
2.7. 不符合要求的小餐饮单位取缔难度大。由于存在下岗职工的生存、无业人员的就业及社会安定诸多因素,以及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执法力度疲软。
3 小餐饮监管对策的思考
3.1.提高小餐饮准入的门槛。提高门槛是指改变一刀切生硬的工作方式,根据小餐饮的特点,综合权衡民生现状,充分考虑现状和法规的差距,抓住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与法规不违背的前提下,多注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逐步推进小餐饮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2. 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应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使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加大查处力度,对那些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屡教不改的经营户,应当重罚,决不姑息,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净化餐饮业市场,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可口的美味佳肴。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聘请一些社会监督员开展对辖区内的小餐饮单位进行巡回检查,将一些新增小餐饮不符合条件的经营场所消灭在萌芽之中。
3.4. 加强饮食安全的宣传。食品安全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宣传一方面要定位于安全,增进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能力;另一方面要定位营养,建立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提高群众的科学饮食素养,培养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
3.5.服务与监管并存,通过监管体现服务。小餐饮是重要的民生领域,小餐饮的监管要有全局观念,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模式,变监管为服务,着力提高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坚持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相结合[3]。
总之,小餐饮监管的诸多因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会逐步消失,有的矛盾可能会长期存在,我们对小餐饮的监管任重而道远,即不能满足于现状,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其一步到位,我们要在改革和创新中寻求发展,使小餐饮业更好的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 高新冬,吴银山.如东县城区餐饮业卫生现状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1):556-557.
[2] 乔军.沈阳市沈河区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92.
[3] 王建立,李奕新.浅析小餐饮店的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48-249.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繁荣及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小餐饮业的发展。小餐饮业以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独特优势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但同时小餐饮业的现状也给社会及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也给监督部门带来一定的困难[1]。我市在2011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对小餐饮业进行全面整治,笔者在工作中,对小餐饮业的监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目前城区小餐饮业的现状
1.1小餐饮属传统饮食,从业人员相对复杂,良莠不齐,法律意识淡,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大多数小餐饮在硬件上不投资或少投资,并且受场地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经营场所脏、乱、差,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噪音、油烟、卫生等问题常造成消费者和居民投诉。
1.2小餐饮业受经济利益驱使,业主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采购食品原料渠道混乱,常采购廉价、劣质的食品原料及三无食品[2],造成大量假冒伪劣食品原料进入餐饮业,给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带来众多不安全因素。
1.3广大消费者对小餐饮业的需求为小餐饮提供了市场。部分消费群体受饮食文化及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方便却忽略了食品安全,无疑为小餐饮的存在及不安全食品提供了市场。强行取缔不利于社会和谐,对繁荣市场经济、方便群众生活都带来负面影响。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增加负担。
2 小餐饮监管存在的困难
2.1.由于小餐饮业,从经营场所、设施设备、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缺失,造成小餐饮监督管理难度大。
2.2. 城区内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划设计滞后,标准不一,新老并存,使得很多居民区餐饮消费需求旺盛,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场所偏小,很多从业人员为了经济利益或者为了生存,宁可违法也要开店,给监管带来了难度。这种矛盾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2.3. 投资限制。小餐饮定位于低廉消费人群,定位决定了小餐饮店投资小,如果要求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餐饮店投入过多资金去改变店容店貌,对于多数下岗职工或无业人员为生存而出卖劳动力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去装备。
2.4. 监管困难。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小餐饮业迅速发展,但现行体制下,监督经费的不足和监督人员偏少,给监督部门的监督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忙于监测,就顾不上监督,忙于专项整治就忽略了台账的检查验收,使得小餐饮监管工作出现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现象。
2.5.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吃饱”要求到“吃好”食品安全意识有一个提高,但重价格轻安全、重口味轻营养的意识仍然存在,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非常匮乏,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观,提升科学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6. 专项整治替代了日常监管。绝大多数小餐饮由于分级量化,评比信誉度低,需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次数多。但由于监管人手不够,而导致小餐饮单位索证索票及台账登记间断,店内卫生时好时坏,造成监管力度下降。
2.7. 不符合要求的小餐饮单位取缔难度大。由于存在下岗职工的生存、无业人员的就业及社会安定诸多因素,以及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执法力度疲软。
3 小餐饮监管对策的思考
3.1.提高小餐饮准入的门槛。提高门槛是指改变一刀切生硬的工作方式,根据小餐饮的特点,综合权衡民生现状,充分考虑现状和法规的差距,抓住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与法规不违背的前提下,多注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逐步推进小餐饮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2. 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应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使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加大查处力度,对那些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屡教不改的经营户,应当重罚,决不姑息,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净化餐饮业市场,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可口的美味佳肴。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聘请一些社会监督员开展对辖区内的小餐饮单位进行巡回检查,将一些新增小餐饮不符合条件的经营场所消灭在萌芽之中。
3.4. 加强饮食安全的宣传。食品安全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宣传一方面要定位于安全,增进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能力;另一方面要定位营养,建立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提高群众的科学饮食素养,培养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
3.5.服务与监管并存,通过监管体现服务。小餐饮是重要的民生领域,小餐饮的监管要有全局观念,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模式,变监管为服务,着力提高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坚持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相结合[3]。
总之,小餐饮监管的诸多因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会逐步消失,有的矛盾可能会长期存在,我们对小餐饮的监管任重而道远,即不能满足于现状,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其一步到位,我们要在改革和创新中寻求发展,使小餐饮业更好的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 高新冬,吴银山.如东县城区餐饮业卫生现状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1):556-557.
[2] 乔军.沈阳市沈河区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92.
[3] 王建立,李奕新.浅析小餐饮店的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