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教育中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诸多环节,充分挖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的成就感,为中学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校体育;中学体育教育;素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9-0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统一体。就目前中学体育教育来说还存在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学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我国教育界专家学者概括出四个基本特征即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与之对照,中学学校体育教育在这四个方面显然有明显差距。首先,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忽略了体育基础、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及能力的差异,进行较为一致的教学活动。再次,缺乏弹性的教学形式。传统体育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在位;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体系的教学。此体系有三大弊端:一是竞技项目过多,教材难度较大;二是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加之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严重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这些弊端影响着体育基础性的更好发挥。
  1 转换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
  1.1 坚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健康观
  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重视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1.2 终身体育的教学观
  体育教学应瞄准学生未来生活。这要求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前起后的重任,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3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主体教育的视角去研究体育教学和受教育者自身的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体育要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参与体育教学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提高。
  2 充实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体系
  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化结构,与当时的教育环境及社会制度、人文精神有着普遍而深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存机制和发展模式,对当时的人材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校体育的整体变革,这种滞后形势必影响对新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充实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当前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1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正确对待竞技项目
  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竞技体育特有的竞争性、审美性为其注入活力,同时校园文化的构建也离不开竞技体育的参与。但学校体育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条件都不允许他像竞技体育那样来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必须对竞技体育内容进行教材化、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以及文化教育化等改造,以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2.2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快乐体育的特点
  这是现代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兴趣要求,注意趣味性、娱乐性,以及反映现代科学的新体育,做到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2.3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时应适当增加体育文化内容
  体育文化教育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体育文化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的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增进体育文化素养,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3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现代的学校体育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
  3.1 发挥主体作用,不忘主导作用
  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能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得于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发展。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起着关键作用:一是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教师可根据客观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正确发挥和不断增长。因而,既要重主体,又要重主导,只有主体与主导有机结合,才会使教育活动卓有成效。
  3.2 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愉悦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便会大幅度的提高。
  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教师的教书育人,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育已”来实现,没有学生的自学活动,教师是难以成功地进行教育的。学生的自学活动有赖于学生“健康感情、诚实和自信”,而这种感情只有在和谐的师生交往情景中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
  3.3 启发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组织教学。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学习是一种“内在学习”,让学生全面地参与教学过程。
  3.3.1 思维参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首先是思维参与,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潜能、个性就不能得以显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级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某些项目教学时,教师先不进行示范,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行主动去尝试,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中心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3.3.2 情感参与。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通过有趣的导入,巧妙的组织,风趣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享受体育的乐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情绪体验,更好地领悟知识、技能所蕴涵的深层意味。
  4 建立宽松性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法、学生技术掌握情况,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为准则,而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这些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素质被忽略。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要体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评价学生成绩时自学成才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和“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激励自己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现代学校教育体育教育思想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知识、兴趣、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造就一大批身心健康的现代化建设者。
  中学学校教育应当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本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充实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体系;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建立宽松性的教学评价。充分挖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的成就感,以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M]
  [2] 毛振明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 [M]
  [3] 茅勇 体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J]
  [4] 季克异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子[J]
  [5] 李桂玲 论体育欣赏与素质教育[J]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3-01    现代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整合各学科教学,将学科知识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关联的系统,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互相联系的大整体。新课程标准下整合教学资源的核心是强调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力求避免用孤立、片面、静止、封闭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1-01    在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二十年中,对艺术教育的种种现象,使我产生了很多感想。前几年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时,原以为艺术教育可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了,可是事实上应试教育却更加严重。孩子从小穿衣、洗脸家长都包了,有80%的孩子不叠被子,不洗袜子衣服。小孩子不接触外界,缺少人际交往,更别说是亲
期刊
【摘要】 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切入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教学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关键词】 生活;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1-02    一天上课,达塔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
期刊
【摘要】 笔者市各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突出了“读”这一环节的重要性,都在清晨开设了早读课。其目的在于利用清晨良好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在头脑清醒,记忆力好,精力旺盛的条件下,有效地利用“读”的方式来提高语言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早读不读”或是“老师来了就读”的“光控灯”现象。笔者将就此问题,浅谈一下如何激活初中英语早读。探讨了英语早读课的实效性,围绕早读内容、早读形式和早读的评价方法等
期刊
【摘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一堂好的语文阅读课,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动感情地读。然而现实中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注重读的感情,缺乏语文基础知识;注重形式上的评读,缺乏教师的亲身示范;注重对朗读技巧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却不够。本文从以声作则法、添词加句法、无中生有法、小题大作法
期刊
【摘要】 每逢教师布置作文,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原因在于:为“应试”而作的目标驱动中,学生的作文反映的是“伪圣化”、“超现实”的东西,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学生无需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分析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所以,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的积累,文章才会自然而然地从肺腑中流露出来。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素材;
期刊
【摘要】 教师在体育技能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因各种原因会产生多种动作错误,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教师因多渠道、多形式预防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关键词】 体育教学;错误动作;预防;纠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8-02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地学习、掌握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教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的实现,途径有创新教法;激活课堂;落实理念。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6-01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合作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文化的相似性,差异性,发展性等方面分析了文化的全球化,试图在中西方家教对比中求同存异,给全球化儿童教育一些启示。  【关键词】 文化;家教;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5-02    1 引言  文化是一种模具,它会按照自己的样子去塑造一个民族。而这样的文化使得每个生活在该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