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付梓”的意思和意味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质量测试卷上出现了成语“杀青付梓”,不少同学顿感陌生不可解。也难怪,手头的辞书上根本查不到它,但是“杀青”和“付梓”这两个双音节词语都是有的,也都在不同文章中出现过。虽然“杀青付梓”本非固定成语,如今被出题人临时用在了一起,学生们岂不知它的意思就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和。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竹简则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由竹片削成,古人用毛笔蘸漆在上面书写。书写前须先用火烤竹青,把竹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易于书写,还可防止虫蛀,这个过程叫“汗青”,也叫“杀青”。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比如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中的“汗青”就代指历史典籍。
  在纸张发明之前,军国大事通常记录在竹简之上。《后汉书》载:“恢(吴恢)欲杀青简以与经书。”李贤注:“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后来就把“汗青”和“杀青”用作书籍写成之典。还有一说法认为,古人著书的初稿是写在青竹皮上的,因为青竹皮易于抹改,所以在书稿改定以后再削去青皮书写在竹白之上,因而叫“杀青”。《新唐书·刘子玄传》有云:“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就是就这层意思而言。
  诗文书籍写好了,怎么印呢?古代印刷刻版以梓木为上等,梓木质轻而容易切割,所以称书籍写成刻版印刷為“付梓”或“就梓”。其中枣木梨木质地坚硬,耐磨损,古时印书也多用枣木梨木雕板,所以书籍刻板印行也叫“付枣梨”。清王士祯《与程昆仑书》:“(林茂之)诗自万历甲辰末付枣梨,茂翁贫且甚,不能自谋板行,行恐尽沦烟草。”所以人们自谦自己的诗文印行也叫“祸及枣梨”或“祸枣灾梨”,意思是说因刻印书版使枣树梨树受到灾祸,也用以形容滥刻没有价值的书籍。
  这就是“杀青”和“付梓”的典故渊源,合二为一,“杀青付梓”就是指文章已经写完,并把稿件交付刊印。清才子袁枚在其《祭妹文》中写道:“刻板汝之诗,吾已付梓。”就是说刻在你墓碑上的悼念诗,我已经付印了。
  另外,古人书写用的木简又叫“觚”,所以执简作文又叫“操觚”。晋陆机《文赋》有云:“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后来用成语“率而操觚”形容文思敏捷,一挥而就;也用以形容写作态度不严肃不认真,草率写作,多作自谦之词。明宋濂《王冕传》:“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也是以“操觚”表示写作诗文。
  随着考古发现,从现如今出土的许多简牍材料看,我们需要廓清的一个认识是,竹简上的文字不是用刀刻写的,而是用毛笔蘸漆书写的。《墨子·兼爱》篇有这样一句话说:“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可见,文字的书写方式受不同载体的限制。所谓“书于竹帛”,就是指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蘸漆书写的,而不是用刀刻写的,用漆书写的竹木简又叫漆书。刀在“书于竹帛”的年代其功用主要是“削”,也就是在出现错误时,用刀轻轻刮去竹简上写错的文字,再重新书写。正因为刀和笔在书写过程中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称掌管文案的官吏为“刀笔吏”,至今沿用。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早在两千三百年前,“亚圣”孟子就告诉我们: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人精巧。如果我们领悟了这个道理,“杀青付梓”便不会成为拦路虎而一时难以索解。须知,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方是学习知识的真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曾有文章解释“为什么会有‘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
期刊
当前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图书营销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凭借各种媒介机构向中小学学生推荐各式各样的“书单”。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单”,身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为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列出适合他们的“书单”呢?  在给学生推荐“书目”这件事上,教师千万不可盲从,更不能以己推彼,毕竟荐书是一件既复杂又专业的事,推荐的对象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八九岁还是十几岁,住在城市还是乡镇,个性活泼还是沉静?有没有阅读习
期刊
摘要: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習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有交流、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
期刊
生活是万花筒,我们时刻都在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作文就是描写生活的过程,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的素材。同学们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体验生活并描绘生活。体验是描绘的前提,描绘是体验的升华,只有两者完美结合,写出来的作文才可能文情并茂。小学作文教学应如何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三、回报总结  学生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一方面学生在汇报中再次得到语言的练习,合作的训练,文明禮仪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汇报中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提升了其活动的愿望,同时与他人分享了劳动成果。  学生汇报  笔者要求学生汇报时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好汇报内容。学生手抄报上的内容较多,不必一一汇报,这就需要学生将需要汇报的内容事先确定好。  2.确定好汇报人员。哪
期刊
社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也基本都建成了相应规模的图书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笔者在与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中发现,有些学校的图书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下面是我校图书使用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建成并开放阅览室  为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我校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仍将一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室改成阅览室,学生在校期间坚持开放。阅览室内摆放图书五千多册
期刊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用的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与《诚斋集》中的此诗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字。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意分析,笔者认为“圈”字比“围”字更富有表现力。  关键词:杨万里;“圈”;“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下册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选用了杨万里的七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该诗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三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状物、写人栩栩如生,叙事生动有趣,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体会到文中语言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人,了解并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共享文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生活,
期刊
自从当了班主任,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了,陪学生的时间多了。然而,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时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句话忽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不要彷徨,不要烦恼,办法总比问题多。  确实如此,当有学生不听话时,不守纪时,我总是耐心地同他们讲道理,把他们带到一边,与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懂道理,知道如何做人。  班上有一位学生,分班时并未分到我班,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有很多坏习惯,于是被“丢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实践,使学生真正进行原生态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