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重在选文组群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实践,使学生真正进行原生态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学生可读的文章浩如烟海,究竟如何顺利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群文阅读的选文和组群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在具体教学中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确定议题,中外文章兼顾,课内外相结合选文组群
  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多以五篇课文为一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这里的主题指对某范围内的内容的一个界定,它比议题更宽泛,没有具体方向;议题则有较为具体明确的方向。如“战争”是一个主题,“战争中人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就是一个议题。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某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教学。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新闻两则》《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围绕“战争题材”选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伟大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从而获得有益启示。
  在群文教学中,围绕议题“战争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进行选文,笔者在诸多的备选文章中选择了以下文章:《芦花荡》——老头子痛打日本鬼子报仇雪耻;《七根火柴》——无名战士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把保存完好的七根火柴交给党组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胜利攻占南阳;《铁丝网上的小花》——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勇敢、善良,甘冒风险为那些囚禁的犹太儿童送去食物;《欧先生的大提琴》——大提琴家欧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广场中央演奏大提琴,用音乐,更是用自己的勇气抚慰小镇居民那颗恐惧而绝望的心。
  当然了,议题不止一个,还可确定为“挑起战争的国家最终有什么结局”等,也可以让学生拟定自己感兴趣的议题,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从而真正提高其阅读水平。议题的质量决定着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立足当下,与时俱进,选择热点组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群文阅读依凭多文本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整合辨析能力。例如我们教师可以把一组从不同方面介绍书信交流、手机通讯、书法、敲键盘打字等问题的文章和有关新闻材料放在一起,让学生谈一谈各自的利弊及对今后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整合”。再如,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时,笔者把一组关于二战后的新闻报道以及当前钓鱼岛争议,南海争端,美国在韩布置萨德引发国人的强烈反对,抵制韩货等新闻报道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其异同,并分析这则新闻成为新闻史上名作的原因,从而促使学生学会“辨析”。在当今“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信息社会中,能独立整合和辨析尤为重要,它让我们成为信息的主人,而非奴隶,同时也使我们的阅读能力得到长远的发展。
  三、针对谋篇布局或文学创作手法确定议题
  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一定的创作手法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如象征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如果想让学生理解结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文章结构,教师不妨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把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与《我的叔叔于勒》《项链》《变色龙》放在一起,通过对这一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体会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妙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复的创作手法,我们可以把《周总理,你在哪里》《安塞腰鼓》《再别康桥》组合成一组文章让学生读,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反复的内涵,以及反复在文中的各种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结构和创作手法的研究,引领学生尝试像作家一样思考,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
  四、以诗文中类似的感情确定议题选文组群
  我们经常能看到“送别”类的诗歌单元,其中每一首诗都是描写“送别”的场景的,但议题不太鲜明,诗歌的关联性不强,内部的逻辑性不明显。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诗歌之间的逻辑性呢?经过反复斟酌,笔者最终决定将以下四首诗歌为一组,进行“送别”类诗歌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四首诗不仅是在描写“送别”场景,而且表达了送别时的不同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的是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芙蓉楼送辛渐》表现的是愤懑的不平之意;《别董大》抒发的是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现的是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样选文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地思考送别时的几种不同感情,从而最大限度地強化学生对“送别”的理解。
  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仅仅是群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确定议题的选文组群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总结选文组群的方法,把教材内外的文章按议题去建构,去组合,从而让学生提纲挈领,找到一组文章的共同点,迅速把握它们的内涵,掌握实际生活中常用的阅读技能,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以学生的需求出发,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与尝试,更是一种终生的本能行为或阅读习惯。群文阅读教学正在探索与尝试途中,要想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教师就要不懈地努力探索。
  【作者单位:河南省泌阳县泌水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苏步青(1902~2003),浙江温州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称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他1927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苏步青任复旦大学校长
期刊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曾有文章解释“为什么会有‘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
期刊
当前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图书营销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凭借各种媒介机构向中小学学生推荐各式各样的“书单”。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单”,身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为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列出适合他们的“书单”呢?  在给学生推荐“书目”这件事上,教师千万不可盲从,更不能以己推彼,毕竟荐书是一件既复杂又专业的事,推荐的对象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八九岁还是十几岁,住在城市还是乡镇,个性活泼还是沉静?有没有阅读习
期刊
摘要: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習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有交流、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
期刊
生活是万花筒,我们时刻都在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作文就是描写生活的过程,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的素材。同学们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体验生活并描绘生活。体验是描绘的前提,描绘是体验的升华,只有两者完美结合,写出来的作文才可能文情并茂。小学作文教学应如何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三、回报总结  学生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一方面学生在汇报中再次得到语言的练习,合作的训练,文明禮仪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汇报中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提升了其活动的愿望,同时与他人分享了劳动成果。  学生汇报  笔者要求学生汇报时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好汇报内容。学生手抄报上的内容较多,不必一一汇报,这就需要学生将需要汇报的内容事先确定好。  2.确定好汇报人员。哪
期刊
社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也基本都建成了相应规模的图书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笔者在与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中发现,有些学校的图书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下面是我校图书使用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建成并开放阅览室  为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我校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仍将一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室改成阅览室,学生在校期间坚持开放。阅览室内摆放图书五千多册
期刊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用的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与《诚斋集》中的此诗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字。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意分析,笔者认为“圈”字比“围”字更富有表现力。  关键词:杨万里;“圈”;“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下册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选用了杨万里的七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该诗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三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状物、写人栩栩如生,叙事生动有趣,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体会到文中语言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人,了解并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共享文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生活,
期刊
自从当了班主任,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了,陪学生的时间多了。然而,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时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句话忽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不要彷徨,不要烦恼,办法总比问题多。  确实如此,当有学生不听话时,不守纪时,我总是耐心地同他们讲道理,把他们带到一边,与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懂道理,知道如何做人。  班上有一位学生,分班时并未分到我班,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有很多坏习惯,于是被“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