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渗透途径和方法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nio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的过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二、技趣一体,体验情感。三、示范导学,深化情感。四、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关键词】 情感;情境;技趣;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2-02
  
  学年前儿童的情感具有外露特征,喜形于色。其内心的体验与外部表情动作较为一致。他们能随愉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也能随伤心的旋律而泪眼盈盈,这一切都是他们情不自禁的。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只满足于儿童会唱,很少考虑音乐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自然而轻松地流露其真情实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此方面的一些做法。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幼儿的情感。
  1.1 借助形象,创设情境,达到“以形悦目”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歌曲是表现儿童生活情趣或小动物形象,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要抓住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比如根据音乐的特点自制一些形象的教具。如头饰、卡片等等,这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孕育幼儿情感度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歌曲《买菜》、《猴子学样》、《两只老虎》、和欣赏《龟兔赛跑》等乐曲时,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去,从而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
  1.2 借助语言,创设情境,达到“以言赏心”
  课堂上用的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情感的就是语言。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启发幼儿激情的添加剂,他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让幼儿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老师抑扬顿挫、充满情感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幼儿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识的境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由此激发创造性想象。记得在教大班歌曲《老师再见了》这首歌时,我先和孩子们回顾了三年来相处的点点滴滴。在缓慢,略带忧伤的伴奏声中,我朗诵起歌词:“老师,老师,你真好。精心培育好苗苗。教我画画做游戏,教我唱歌和舞蹈。老师,老师你真好,精心培育好苗苗。苗苗活泼又健壮,聪明勇敢有礼貌。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等我戴上红领巾,再来向您问个好。老师,老师,再见了”。之后便是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孩子们听得是那么的入神。我看到几个小朋友的眼圈是红红的,声音是哽咽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边晃动手中的毕业证书边深情地唱起这首歌时,在场的家长和老师无不为之动容。本以为不谙世事的小毛孩,居然以这样丰富的情感打动了我。我惊诧于这样的音乐情感的表达。相信这净化灵魂的美妙歌声也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技趣一体,体验情感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如在学习音的高低与强弱等知识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体会声音,感受音响,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师先出示一个大钟和一个小钟,让学生分别聆听和模仿它们的声音,而后启发幼儿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与它们相似?谁发出的声音高?接着让一个幼儿敲击钢琴上的某一个琴键来模仿大钟和小钟,让大家思考分别用哪一边的琴键敲击更形象;最后进行游戏:
  第一步:教师弹琴,学生围成圆圈,根据音乐的高低,强弱不同,让幼儿做出体态上的反应(高时人立正,低时人蹲下;强时大圆圈,弱时小圆圈)。
  第二步:加大难度,让幼儿根据音乐时高时弱、时高时强、时低又强、时低又弱等变化做出体态上的反应。
  第三步:聆听几首描绘不同形象的乐曲,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通过这一连串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声音造成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领悟,原本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巩固。
  因此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进行机械训练。如在学习节奏乐《我们的大中国》时,我先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的形式合着音乐节拍为欢快的乐曲伴奏,再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整齐地为乐曲伴奏,这样既调动了肢体在韵律中活动,又使大脑的思维与情感得以良好的活跃。
  3 示范导学,深化情感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采用体验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听唱比较式等教学方法,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幼儿的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幼儿以美感和启发。
  如在欣赏《音乐之声》时,教师可剪辑一段与乐曲内容相一致的影像让孩子们视听,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歌声、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继而老师形象生动的演唱主旋律,孩子们内心一定会积淀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唱歌的时候他们非常投入。学生情趣盎然,并在这种融视、听艺术一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幼儿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真正达到了音乐教学中的“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感情” 的目的。
  4 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趣,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哦、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表演、哼唱、打击乐伴奏等形式让幼儿进入角色意境中,引导幼儿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声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
  音乐创造是培养、发展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幼儿猜对情趣,唤起音乐情感,启发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在音乐创造的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好幼儿“参与的”氛围,深化“进入”的心理诱导,尊重幼儿对音乐的创造想象。
  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首乐曲时,我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继而告诉孩子们还有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那就是用音乐的形式来叙述。先让幼儿了解、聆听并记忆、辨别表现各种小动物的乐器音色。随后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展开,以体态律动来表现乐曲的情节。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地选择扮演角色,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乐曲的情感,于是有的幼儿当乌龟,有的学小兔子,有的做小猴,有的扮演大象,各种小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幼儿完全陶醉在龟兔赛跑时那种热闹而欢快的场景中。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幼儿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愉悦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幼儿精神得到了充实,视野得到了拓展,情感得到了升华。
  实践证明: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使幼儿喜爱音乐,才能使幼儿真正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切入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教学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关键词】 生活;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1-02    一天上课,达塔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
期刊
【摘要】 笔者市各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突出了“读”这一环节的重要性,都在清晨开设了早读课。其目的在于利用清晨良好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在头脑清醒,记忆力好,精力旺盛的条件下,有效地利用“读”的方式来提高语言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早读不读”或是“老师来了就读”的“光控灯”现象。笔者将就此问题,浅谈一下如何激活初中英语早读。探讨了英语早读课的实效性,围绕早读内容、早读形式和早读的评价方法等
期刊
【摘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一堂好的语文阅读课,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动感情地读。然而现实中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注重读的感情,缺乏语文基础知识;注重形式上的评读,缺乏教师的亲身示范;注重对朗读技巧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却不够。本文从以声作则法、添词加句法、无中生有法、小题大作法
期刊
【摘要】 每逢教师布置作文,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原因在于:为“应试”而作的目标驱动中,学生的作文反映的是“伪圣化”、“超现实”的东西,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学生无需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分析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所以,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的积累,文章才会自然而然地从肺腑中流露出来。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素材;
期刊
【摘要】 教师在体育技能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因各种原因会产生多种动作错误,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教师因多渠道、多形式预防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关键词】 体育教学;错误动作;预防;纠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8-02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地学习、掌握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教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的实现,途径有创新教法;激活课堂;落实理念。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6-01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合作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文化的相似性,差异性,发展性等方面分析了文化的全球化,试图在中西方家教对比中求同存异,给全球化儿童教育一些启示。  【关键词】 文化;家教;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5-02    1 引言  文化是一种模具,它会按照自己的样子去塑造一个民族。而这样的文化使得每个生活在该文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诸多环节,充分挖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的成就感,为中学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校体育;中学体育教育;素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59-02    学校体育是学
期刊
【摘要】 体育教师要善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学生的个人身体能力、个体身体差异、个体的特殊功能,更要给予充分关注,并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依据。合理科学继续坚持和不断改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它们以各种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广泛支撑。面对这么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资源,应该合理地选择和开发。首先要做出价值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