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语词的精妙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文本。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中“抽出”“封”“浸”“飞舞”等词及其相应的语句进行涵泳赏析,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深入品味文中所用文字的精妙,体验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文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以提升語文课的深度和广度。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句中“抽出”一词的意思是“长出”,换成“长出”更符合实际一些,因为小兴安岭春天树木的枝条是“长出”来的,不像侠客“抽出”宝剑一样形象生动、快速有力。但由于“抽出”较准确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快速有力的状态,故不能换成“长出”一词。假设换成“长出”的话,后面已经有了一个“长出”,有雷同之感,使得语言呆板,缺乏变换。这是写文章最忌讳的。文学追求的是文学色彩和韵味,讲究艺术感染力。正如黄河之水是上游流来的不假,可李白却写成“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这里是不能换成“长出”的,否则就失去了文学味道。如果用心品味,你会发现,作者在这里采用夸张的手法及诗化的语言,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茁壮生长,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有的教师在理解时,认为“封”不能用“遮”等词来换,理由是“封”是“封死”,不像“遮”等词还可能逸漏。笔者认为这样分析有失偏颇。单独理解“封”与“遮”谁好,可以这样,但我们在学习课文品词析句时,是不能把词从句子中分离出来单独理解的,也不可把句子的赏析离开段与篇来进行,而要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境里。就这句话而言,“封”可以用“遮”等其他词来换。因为“封”后面还有一个“AABB”式的重叠词“严严实实”,这类词经过重叠后,意思比“AB”式词“严实”更深一层。也就是说,非要把“封”的意思表达淋漓尽致,虽然“遮”等是不足以表达这个意思,可后面有个重叠词“严严实实”加以补充,强调、说明“遮”的结果。何况前面还有两个与之相关同样类似的重叠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只是换了与后面的“遮”会显得雷同,使语言不够鲜活。而要想用词不同,前面用了“遮”,后面两个“住”前面又分别用哪两个词呢?尽管汉语词汇丰富,恐怕到时找不到,难道再用“封”不成?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正因为“封”,才“挡”住了什么,“遮”住了什么,把“封”换到后面来,就出现了语义表达上的逻辑混乱。因而“封”是不能用其他字词替换的,它在这儿起着独特的作用。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有的教师认为“浸”用得好,好在把小兴安岭夏天早晨被乳白色的浓雾包住了整个森林的朦胧美写了出来,如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有的教师甚至还用粉笔泡在红墨水中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浸”的意思。这给人的感觉是,把“浸”当作了“泡”,没有用心辨析它们的异同。“泡”,通常是指把物体放入液体中,可以是整个儿,也可以是部分。至于液体进不进入物体,就不得而知了。“浸”指的是物体整个儿泡在液体或某种氛围、境界里,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组词可以组“沉浸”“浸润”“浸染”“浸透”等,用在句子中就是,“喜欢沉浸在幻想的境界中”“浸润着爱情的意蜜柔情”……由此可见,“浸”在句中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早晨,整个森林“沉浸”在乳白色浓雾的朦胧美和如诗如画的仙境中,展示出雾中的小兴安岭妙不可言的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中,“飞舞”一词看似平常,实则写得曼妙,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撩拨起人们的情思与遐想。然而,大多数教师只是抓住“舞”字,说舞蹈给人以美感,这就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当然,想透彻而深入地理解这个词,并非易事,要有一定的语感才行。如由这词可以想到冬天雪花漫天飞舞,粉妆玉砌的世界;也可由此联想到美女身着漂亮的衣裙欢舞,裙摆飞舞的动人情景;还可以想起电视剧中美丽的主人公遇到心上人时,情不自禁地飞舞起来的动人场面。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哪些东西可以“飞舞”,哪些东西难以“飞舞”。一般来讲,较笨重、没有生命的东西如石头难“飞舞”,只能是“跌落”,而较轻的、灵动的,如树叶、小鸟等易“飞舞”。这样就可以体会到“飞舞”在这里写出了落叶的轻盈而富有灵性的丰富情感。另外,教师还应启发、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描写秋天的诗文,深入而具体地感悟这个词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如《秋叶飘飘》:“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作者在文中用“飞舞”一词,诗意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林中落叶像蝴蝶和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的曼妙画面。“飘落”“飘舞”等词则不能表达出这一诗意的情境。
  当然,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更要学以致用,指导学生仿写句段,读写结合,品写结合,让涵泳赏析与汲取提升荡涤学生的情感,培养其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贵州省沿河县黑水镇黑水中心完全小学】
其他文献
当前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图书营销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凭借各种媒介机构向中小学学生推荐各式各样的“书单”。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单”,身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为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列出适合他们的“书单”呢?  在给学生推荐“书目”这件事上,教师千万不可盲从,更不能以己推彼,毕竟荐书是一件既复杂又专业的事,推荐的对象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八九岁还是十几岁,住在城市还是乡镇,个性活泼还是沉静?有没有阅读习
期刊
摘要: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習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有交流、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
期刊
生活是万花筒,我们时刻都在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作文就是描写生活的过程,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的素材。同学们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体验生活并描绘生活。体验是描绘的前提,描绘是体验的升华,只有两者完美结合,写出来的作文才可能文情并茂。小学作文教学应如何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三、回报总结  学生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一方面学生在汇报中再次得到语言的练习,合作的训练,文明禮仪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汇报中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提升了其活动的愿望,同时与他人分享了劳动成果。  学生汇报  笔者要求学生汇报时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好汇报内容。学生手抄报上的内容较多,不必一一汇报,这就需要学生将需要汇报的内容事先确定好。  2.确定好汇报人员。哪
期刊
社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也基本都建成了相应规模的图书室,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笔者在与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中发现,有些学校的图书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下面是我校图书使用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建成并开放阅览室  为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我校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仍将一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室改成阅览室,学生在校期间坚持开放。阅览室内摆放图书五千多册
期刊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用的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与《诚斋集》中的此诗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字。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意分析,笔者认为“圈”字比“围”字更富有表现力。  关键词:杨万里;“圈”;“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下册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选用了杨万里的七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该诗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三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状物、写人栩栩如生,叙事生动有趣,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体会到文中语言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人,了解并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共享文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生活,
期刊
自从当了班主任,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了,陪学生的时间多了。然而,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时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句话忽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不要彷徨,不要烦恼,办法总比问题多。  确实如此,当有学生不听话时,不守纪时,我总是耐心地同他们讲道理,把他们带到一边,与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懂道理,知道如何做人。  班上有一位学生,分班时并未分到我班,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有很多坏习惯,于是被“丢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实践,使学生真正进行原生态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质量测试卷上出现了成语“杀青付梓”,不少同学顿感陌生不可解。也难怪,手头的辞书上根本查不到它,但是“杀青”和“付梓”这两个双音节词语都是有的,也都在不同文章中出现过。虽然“杀青付梓”本非固定成语,如今被出题人临时用在了一起,学生们岂不知它的意思就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和。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竹简则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期刊